第五单元主题:使命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马克思致力于剖析社会的深层矛盾,
宣示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彻底性;
恩格斯倾心概括并客观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并表达无限的崇敬之意和哀悼之情。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1856年4月14日在伦敦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人物:马克思
场合
演讲
马克思简介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 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重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1 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3年因《莱茵报》被普鲁士国王查禁而失业。在此期间马克思认识了恩格斯,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847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年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1849 年遭驱逐出境,辗转到达伦敦。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马克思翻阅伦敦大英图书馆里的资料并写出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 (第一卷)。
1864年,马克思参加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83年马克思在伦敦辞世。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等。
《共产党宣言》
1848年德文版封面
(美国高中生必读书)
《资本论》第一卷 1867年版扉页
马克思主义学说
主要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等
阐述原则: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作品简介
马克思名言
1.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2.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3.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4.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5.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6.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应邀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
他利用请他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
写作背景
1848欧洲革命,是指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这次革命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一方面是工业革命正在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而政治上多数国家的工业阶层仍处于无权的地位或初掌政权。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专制统治之下,或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革命就无法避免了。
史料链接
文体知识:演讲稿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说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之门。
演讲稿6个特点
第一 :针对性。
第二 :可讲性。
第三 :鼓动性。
第四 :整体性。
第五 :口语性。
第六 :临场性。
新知讲解
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找出这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时间、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新知讲解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所处时代: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时代。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场合: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对象: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1
梳理文章思路
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写下面表格。
段落层次
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
(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段)
第三部分(第4段)
①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均处于初始阶段,却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力量。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对抗,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条件。
③各种矛盾的充分体现,历史的发展趋势,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前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安排演讲结构的?
1848年革命的意义:无产阶级解放世界。
社会革命的根源:工业科学发展和工人贫困的矛盾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力量:工人
英国工人的先进性;
社会主要矛盾: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
工人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开门见山】
【剖析原因】
【揭示矛盾】
【解决矛盾】
【创刊会现场与听众的互动】
【照应开篇,展望革命前景】
2
理解重点语句
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1.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运用比喻,将当时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对比,突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宏大。形象生动,吸引听众。
2.“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表现]
①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却带来工人的贫穷和劳动强度的提高;
②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更加贫困;
③无序竞争使社会道德日益沦丧;
④人所创造的技术,反过来成为束缚人自身的枷锁;
⑤人成为物质的奴隶。
2.“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站在了人们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的对立面。
3.为什么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 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由这一生产方式产生了无产阶级;而“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代表,由他们发起的革命必将被无产阶级革命取代,所以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更危险”。
把握作者运用长句表达的深刻含义
例1:
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③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④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难点:主干部分,枝叶部分,插说部分,复指部分;关联词。
例1:
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③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④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难点:主干部分,枝叶部分,插说部分,复指部分(关联词)。
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状语——类比推理】
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主干部分——核心观点】
③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插说部分——时代背景】
④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复指成分“简单事实”】
关联词:条件关系;因果关系;
④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关联词:条件关系;因果关系;
通过分析关联词语看逻辑推理过程。这句话冒号以后的内容,包含了三层意思:
①物质决定精神;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
3
总结、拓展
总结
在这篇演讲词中,马克思通过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了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拓展:如何理解这篇演讲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马克思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描述了当时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民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对立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因为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第一位的作用,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发展与变革,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促进人的思想变革,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