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诗歌内容:
01
解
题
梦游天姥
诗歌体式:
吟
诗歌目的:
留别
02
03
因语而梦
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缘景明情
张岱:“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毛宗岗:“事之真者,何必非梦?则事之梦者,何必非真?”
李白之梦,是梦非梦?
结构梳理
读全诗,用一个字填空,说说诗歌的三个自然段主要是从什么方面谈“梦”。
第二段:梦(
)
第一段:梦(
)
第三段:梦(
)
因
境
悟
(一)明梦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朗读,释字意。
思考: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五岳”“赤城”和“天台”?
瀛洲
天姥
神秘
四万八千丈、倒、倾
对比
类比
内容
技法
烟涛微茫
云霞明灭
天姥
五岳
天台
连、横、拔、掩
夸张
动词
高峻
特征
信难求
或可睹
现景
析景
溯情
激动、向往、仰慕
缘景
明情
思考: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五岳”“赤城”和“天台”?
1、以瀛洲与天姥形成类比,突出天姥山的神秘奇幻;又以五岳、赤城、天台与天姥进行对比,突出天姥山的高峻巍峨;
2、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仰慕油然而生;
3、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二)析梦境
朗读,释字意。
以时间、地点为线索,梦游情景共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请分别用四字词概括。
现景:
月夜剡溪
登山奇观
山中奇景
洞天仙府
分组讨论:按照以下方法分析四幅图景,缘景明情。
内容
技法
特征
现景
析景
溯情
月夜剡溪
登山奇观
山中奇景
洞天仙府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内容
技法
特征
现景
析景
溯情
月夜剡溪
“飞”字运用夸张、拟物手法,写出速度之快,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送”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明月与人如影随形,含情脉脉,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谢公,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宋武帝永初三年遭权臣构陷,被贬永嘉太守,为摆脱政治烦恼而放浪山水,探奇揽胜,名动朝野,被宋文帝招入朝中,谢以其“惟以文义接见”,并无政治上重用之义,辞归。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内容
技法
特征
现景
析景
溯情
登山奇观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内容
技法
特征
现景
析景
溯情
山中奇景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内容
技法
特征
现景
析景
溯情
洞天仙府
分组讨论:按照以下方法分析四幅图景,并追溯诗人情感。
内容
技法
特征
现景
析景
溯情
月夜剡溪
登山奇观
山中奇景
洞天仙府
寂静清幽
壮美奇绝
雄奇险怪
壮丽辉煌
兴奋期待
畅快豪迈
流连忘返
幸福陶醉
梦醒。
失意、惆怅。
当梦做到最沉醉时,李白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其怎样的心情?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因
李白的情感线
向往仰慕
梦境
梦醒
兴奋期待
畅快豪迈
流连忘返
幸福陶醉
大梦初醒
失意惆怅
知人论世
大时代:
天宝三年,在历史上是平淡的一年。唐玄宗认为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然而这一年,已经彰显出未来危机的萌芽。这一年,权臣李林甫的权力进入巅峰,武将安禄山的势力开始崛起。“欲歌当阳春,似觉天下秋。”长安的盛夏开始转凉。
小境遇:
李白虽到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后受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后李白准备由东鲁南游吴越,在兖州话别时写下此诗。
毛宗岗:“事之真者,何必非梦?则事之梦者,何必非真?……古来缺陷不平之事,有欲反其事以补之者……斯皆以天数俯从人心,以人心挽回天数。”
析梦境
李白的人生经历: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结合以上材料及李白的情感线和本文创作背景,谈谈李白之梦,是梦非梦。
结合以上材料及文本,谈谈李白之梦,是梦非梦。
非梦:梦游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人生经历、心理过程的折射。
是梦:华美壮丽的神仙梦境是其在现实之外,为自己构建的一个光明辉煌的理想世界,代表其对极乐净土的向往。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李白为何称仙境为“烟霞”?有何深意吗?
借代手法,写出梦中仙境的美好与虚幻,突出诗人的无限留恋与怅然若失。
也暗示着自己入朝为官的岁月如同仙境中的岁月一样,虽有美好,却与自己格格不入,界限分明,虚无缥缈。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识梦悟
朗读,释字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识梦悟
讨论:李白从这一梦之中得到了哪些感悟?
世事虚幻、人生无常的感伤情怀;
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消极遁世思想;
傲视权贵、憎恶官场,渴望自由、绝不苟且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因梦而悟
“这是一种逃避,一种远遁,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叛变的姿态,他们的行为反证着现实的黑暗。”
“他们不能反抗普遍存在且不可动摇的专制与黑暗,但他们在山水田园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的个性。”
“这种自由个性……使人知道在‘践踏人,侮辱人,不把人当人’的专制之外,还有别样的生活,从而带着希望去反抗现实,追求未来。”
——鲍鹏山
因悟而别
“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
——清《唐宋诗醇》
艺术特色
吟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代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吟,是古体诗的一种,从古乐府发展而来,也称“引”。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类似的乐府古题还有“歌”“行”“引”“曲”等。
艺术特色
吟
除本文外,我们已学过的乐府古题诗有《长恨歌》《琵琶行》等,请根据这些课文,从篇幅、格律(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句式三大方面入手,尝试归纳歌行体的形式特征。
1、篇幅较长,容量大
2、格律自由(平仄没有近体诗严格、用韵灵活,可一韵到底,也可几句一转韵)
3、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艺术特色
尝试概括本文的其他艺术特色。
1、构思奇特。这首留别诗,突破了古代这类诗大都写离愁的陈规旧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的方式来构思全诗。
艺术特色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奇景异境,变幻迭出。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大胆的夸张。极言天姥山之高,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绘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
拓展延伸——李白与他的偶像们
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屡任要职。
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前往广陵避祸。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
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东山吟》李白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七古·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
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
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
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
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
谢朓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人,南齐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萧遥光事,遭构陷,死于狱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