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9 09:1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
八年级 语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
物中的情感。
3.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和积累精彩语句。
游记
定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要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所见,即作者在游览中目睹的风貌。
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特点: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
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
——刘子诚(明)《壶口》
吐吞万壑百川浩,出纳千流九曲雄。
——张应春(明)《观壶口》
二、导入
三、学习过程
壶口瀑布:
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水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窄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同时,河水从二十多米的高处,飞速跌落至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声如洪钟巨雷,形成罕见奇观。
梁衡,1946年生,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走近作者
(一)理清作者的游踪
总起段:“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观瀑:雨季 略写
第二次观瀑:枯水期 详写
所至:河滩,俯视壶口
所见:“河谷里雾气弥漫”,“一锅正沸着的水”,“水浸
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
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所感:“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
吞没。”

为后文铺垫,角度不同
雨季的壶口瀑布
枯水期的壶口瀑布
“专选择了个枯水季节”
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
先俯视龙槽,明“壶口”之来历;
再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
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
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
最后收回脚下,描写常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二)把握景物的特点
1.俯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

2.仰观河面,浊浪奔涌,重在“雄”。
水势雄浑
3.看河水冲跌而下,碎为水雾,重在“险”。
水势太险
4.平视两边,细写河水,重在“美”。
多姿多彩的美
5.特写巨石,以静衬动,重在“悟”。

以石写水,感悟水的力量
(三)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水的形态
人生百态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理性思考:黄河个性的解读
1.柔中带刚。
2.未经磨难不成才,历经磨难,方显个性。
思考:
1.如果梁衡不是枯水期去壶口瀑布,能否见到文中之景?
2.如果他不是下到河心,能否见到文中之景?进而观景的感受是否会不同?
独到的观察角度:
梁衡如果不是在枯水期下到沟底,走近河心,就无从看到课文中所写的景物,他的感想与思考也应该会有所不同。这正是践行了梁衡“写前人之未写”“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的写作理念。
(四)分析语言特点
1.畅达自然与典雅凝练相得益彰。
①畅达、自然的书面语
②四字短语
③排比和对仗



2.节奏感强,张弛有度。
短促急骤的句式:“更闹,更挤,更急”“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舒缓的句式:“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了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了一道深沟。”

动态
静态
3.善用拟人,生动形象。
仰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一川大水:“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
其余:“夺路而走” “乘隙而进” “折返迂回”
既是水的形态,又有人的情感
4.用词精准,表现力强。
①“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其中“势如千军万马”是用比喻总体描绘波浪的气势,“挤着、撞着”则突出波浪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借拟人描写波浪横向的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这样就把“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而生动了。
②“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跌:心理上的猝不及防,困境之感、磨难之感。
③“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碎:强化力度。
④“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三个动词“觅”“淌”“夹”,分别描写泉、溪、漩涡三种细小的水的形态,非常精准,与前面宏大的“钢板出轧”似的水相映成趣。

四、反馈与评价
秋天公园里的树叶由绿变黄了,纷纷地打着旋落了下来,软绵绵的样子;枫树上的叶子红红的,好像一团火焰似的,树叶在风的催促下,在空中跳着舞,终于掉到了水坛里,好像一只只小船似的飘来飘去。
没有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写别人之未见之景。
阅读下面一段写景片段,体会一下它是否写出了独特体验。
秋天的公园,人们总是赞美那高洁的菊花,或者惊叹那经霜染红的枫叶。而我却是总被那散落各处的落叶吸引,它们残破、枯萎,在秋风的催促下,随风自由自在地飘着,飘向树根,飘向养育它们的大地,飘向它们最原始的出处。落叶归根,往往是伤感的一幕。“死如秋叶之静美”,这“静美”是来年树上的一片苍翠。
写他人不注意之景,以落叶写希望,格调更高。
五、课后作业
1.定点观察就是固定在某一点上观察,课文《壶口瀑布》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写法,请同学们也试着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一处曾让你心动的景物。
2.课后阅读郁达夫的《西溪的晴雨》、徐迟的《黄山记》等,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发现《壶口瀑布》是梁衡眼中的壶口瀑布,无论内容还是语言都深深地打着梁衡的烙印。通过阅读,我们认识到了散文除了可以写小桥流水、悲春伤秋,还可以抒磅礴正气;认识到游记要想不落窠臼,就要选取独特视角,在忠实挖掘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抒发一腔情怀、一种思量,从而陶冶人性,开阔胸怀,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