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9 09: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礼记》
八年级 语文
一、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并背诵课文。
2.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
3.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二、导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三、学习过程
关于《礼记》:
《礼记》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宣帝时,戴德、戴圣从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中辑录了两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一般简称为《礼记》。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
从《礼记》收录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宗法制度的演变情况。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虽有嘉肴》
1.句首关联词之后要停顿。
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故/外户而不闭
2.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货/恶其弃于地也 虽有/嘉肴
3.需要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学/学半 使/老有所终
4.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例:选贤/与能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诵读文本
听老师范读,标注读音,划分停顿节奏,把握文章语调。
嘉肴(yáo) 弗(fú)食 教(jiāo)然后知困
自强(qiǎnɡ) 教(jiào)学相长(zhǎnɡ)
兑(yuè)命 学(xiào)学(xué)半
诵读指导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惋惜、遗憾
——沉重
——振奋
——语重心长
——欣喜
五个“也” ——谆谆教诲
诵读指导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对偶句式的特点及作用:形式整齐,增强效果,使论述全面、严谨,节奏分明,朗朗上口,容易记诵。
疏通文意
要求:
1.借助书中注释及积累,边读边翻译课文。
2.注意文中的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等文言
现象。

赏析内容
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第1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第2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
第3层:“《兑命》曰……其此之谓乎!”
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因此,它提出的是“教学相长”的观点。
赏析内容
2.文章的论述结构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类比引入
学习重要
学——知不足——自 反
教——知 困——自 强
逐层论证
教学相长
引用作结 “学学半” 加强论证
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3.课文里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的“教学相长”是同一个概念吗?
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学”是两个主体。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课文中的教学相长
现代意义教学相长
拓展延伸
1.观察图表,与本文内容做比较,看看两者有无相似性。
2.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本文带给你的
启示。
作为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因而,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1.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译文: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译文: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
3.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译文: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
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有疙瘩的地方。
《礼记·学记》格言警句
《大道之行也》
诵读文本
听老师范读,标注读音,划分停顿节奏,把握文章语调。
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ɡ)
矜(ɡuān)寡孤独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
谋闭而不兴(xīnɡ)
第一层: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提顿
诵读指导
——分列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意领字
有层次感
对偶、排比:形式整齐
节奏分明
铺排效果
增强气势
第二层:
第三层: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承上作结
疏通文意
要求:
1.借助书中注释及积累,边读边翻译课文。
2.注意文中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1.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天下为公——政权(包括财富)公有化
选贤与能——选举民主化
讲信修睦——社会风气良好
纲 领
第一层
赏析内容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个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物质生活角度
思想观念角度
第二层
3.任何想象都是根植于现实土壤的,文中也暗含
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第三层
总结全文对比现实
大同社会 现实社会
谋闭不兴 尔虞我诈
盗窃乱贼不作 盗窃作乱
外户不闭 动荡不安
拓展延伸
昔者仲尼与于蜡(zhà)宾,事毕,出游于观(guān)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 “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多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中国梦”这一美好蓝图的实现添加绚丽的一笔!
四、评价与反馈
五、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两篇短文
2.搜集积累《礼记·学记》中的格言警句
3.完成一篇小随笔
要求:结合本课所讲内容,描绘出心目中的理想
社会,并写出你打算为建设理想社会做些什么,
字数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