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课标要求】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知识结构】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出示课标要求 (约1分钟)。2、检测,(15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4、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先让优秀学生讲解,然后教师再做以补充,总结(10分钟)。5、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4分钟)6.完成堂清题(10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一、基础巩固
1."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
A.CO B.H2 C.O2 D.CH4
2.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柴油 B.氢气 C.硫 D.煤
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 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C.到小煤窖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5.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扑灭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 B.大量煤燃烧造成酸雨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给石油加热,把所含各种物质先后蒸馏出来加以分离
7.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主要优点是( )
A.燃烧放出热量高,且无污染 B.易保存,使用安全
C.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D.易燃烧,资源丰富
8.扑灭森林大火,下列最适合的方法是( )
A.砍掉或清理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上山灭火
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龙头灭火
9. www.中考资源网 有三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B、C,它们分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 www.中考资源网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B、C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而在A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www.中考资源网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A、B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C杯内没有变化。www.中考资源网则A是 ,B是 ,C是 。www.中考资源网
试写出实验中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二、能力提高www.中考资源网
10.www.中考资源网 火柴是生活的必需品。www.中考资源网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S和Sb2S3(硫化锑)www.中考资源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www.中考资源网。www.中考资源网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请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www.中考资源网
(1)KClO3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借助摩擦产生的热量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
,
(2)红褐色物质(红磷)www.中考资源网和氧气反应,并产生白烟:
,
(3)硫和氧气反应:
。www.中考资源网
11.学习了化学知识,我们能解释下列现象。
(1)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土地沙漠化等。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2)煤燃烧时排出的气体溶于水,从高空落下,会形成酸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请你列举造成酸雨的一种主要气体 。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三、拓展延伸
12.www.中考资源网我们曾做过盛放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发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比上层的蜡烛先熄灭。www.中考资源网但如果将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www.中考资源网,情况将如何?
原因是: www.中考资源网
13.www.中考资源网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灭。www.中考资源网取出坩埚再加热,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火焰又熄灭。www.中考资源网造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 。
【堂清题】
一、基础巩固
1.“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主流。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B.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大量实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D.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2.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②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
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5.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6.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
A.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7.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 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8.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可燃物一定是液体
C.可燃物一定是固体 D.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
9.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 由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 ;② 。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
10.(1)煤、石油、 属于化石燃料,我们要节约和有效利用现有的能源, 还应开发新能源,如: 、核能、地热能等。
(2)2010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大量的原油浮于水面,造成近海海域生态严重破坏。在常温下,石油是一种难降解、 (填“难”或“易”)溶于水的混合物。
(3)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依据右图,请你写出获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二、能力提高
1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2)丙烷(C3H8)在空气中燃烧
1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邻居由于吸烟,乱扔烟头,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则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达州是国家“十一五”天然气开发的重点地区和“川气东送”的起点,有“中国气都”之称。
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⑵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2010年4月,一辆装载氢气的汽车在高速路口发生严重事故。事故现场,一个氢气罐发生泄漏并剧烈燃烧。面对这种情况,消防官兵用高压水枪向气罐喷水,同时组织氢气罐转移。经过几小时的奋战,险情成功被排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不宜使用的金属是__________。
A.铝 B.铜 C.铁 D.锌
(2)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被誉为是“绿色能源”、“未来最理想的燃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消防官兵用高压水枪向气罐喷水从而使燃着的氢气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5.(1)有位同学家中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为安全起见,计划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该同学认为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这样安装是否合理________,请说明理由 。
(2)如果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填编号)____________。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立即打开电动抽风机抽风,把泄漏出的天然气尽快排出室外
16.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白磷时的化学方程式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参考答案
当堂检查题答案:
1 D、2 B、3 C、4 A、5 C、6 D、7 A、8 A 9、www.中考资源网 A是 CO ,B是 CH4 ,C是H2 。www.中考资源网
2CO + O2 点燃 2CO2 ;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
2H2 + O2 点燃 2H2O ; CO2 + Ca(OH)2 ==== CaCO3↓ + H2O
10、www.中考资源网(1) 2KClO3 催化剂 2KCl +3O2↑ ,(2) 4P + 5O2 点燃 2P2O5 ,
(3) S + O2 点燃 SO2 。www.中考资源网
11、 (1)CO2 (2)SO2 (3)隔绝空气
12.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原因: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烧杯的上方,使上方的蜡烛先熄灭。www.中考资源网
13.温度下降低于松节油的着火点 。
堂清题答案:
1----8 CCBDDAAD
9、(1) 氧气(O2或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2) 4P+5O2 2P2O5 (3) 导热性
10、(1)天然气 风能(或太阳能或氢能等)(2)难 (3)2H2O2H2↑+O2↑
11、略12、(1)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2)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Al(OH)3+3HCl=AlCl3+3H2O 13、(1)甲烷或CH4 (2)CH4+2O2 CO2+2H2O
14、(1)B(2)略(3)产物是水无污染(4)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5.(1)合理 ,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2)AB
16.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P + 5O2 ==2P2O5 (2)③④ ②④ (3)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