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浙教版)2021中考专题复习:4 植物营养器官与植物代谢 (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浙教版)2021中考专题复习:4 植物营养器官与植物代谢 (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9 10:27:20

文档简介

4.植物营养器官与植物代谢
一、选择题
1.麻绳具有一定的韧性,牙签具有一定的硬度,各是哪种结构的作用(  )
A.韧皮部和形成层
B.木质部和木纤维
C.术纤维和韧皮纤维
D.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2.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
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肉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⑤叶肉细胞.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①③⑤
3.(2019春?韩城市期中)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D.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光合作用
4.(2020·广安)下列生产活动措施中应用的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密封包装的水果中充加二氧化碳气体
B.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C.低温储存蔬菜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5.(2020,乐山)如图为幼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区段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区段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③区段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④区段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部位
6.(2020·荆门)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7.(2019·临沂)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A.植株生长所需水分主要由伸长区的根毛吸收
B.植物的茎都能逐年加粗
C.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铁、磷、钾的无机盐
D.植物的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8..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
9.(2019·杭州二模改编)根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根能不断地向地生长,具有固定、吸收等功能。下列关于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形成的是根
B.根能不断生长,是因为分生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
C.根尖根毛区的细胞内有大液泡,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根冠属于保护组织
10.(2019·杭州校级模拟)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小麦结构与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麦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B.小麦茎内的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用以运输水和无机盐
C.小麦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分布有气孔,且上表皮气孔较多,有利于增强蒸腾作用
D.小麦的花没有艳丽的色彩,花粉多而轻盈,柱头有分叉和黏液,易接受风力带来的花粉
11.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12.(2019·杭州富阳区期中)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因素之一是温度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13.(2019·江西)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1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操作与目的有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
一昼夜
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
淀粉
B
将叶片一部分上下两
面用黑纸片遮盖起来
设置有光和无光的
对照
C
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
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
向漂洗干净的叶片上
滴加碘液
检验淀粉的生成
15.(2020,遂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贮存能量到有机物
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有机物中能量
C.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白天仅由光合作用供能,夜晚仅由呼吸作用供能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16.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光合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要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
B.实验中所选用的塑料袋应该是透明的
C.甲装置中叶片脱色后,再用碘液染色会变为蓝色
D.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7.将一株天竺葵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然后移至光下。如图为天竺葵植株随光照强度增强CO2吸收(释放)量发生变化的坐标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O~B段,随着光照增强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强
B.在B点时,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在C点时,天竺葵植株积累的光合产物有机物最多
D.在D点时,天竺葵植株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部位
18.某研究小组设计了“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的四组实验,最恰当的一组是(  )
19.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根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大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20.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21.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装置乙则可以省略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2020?广东模拟)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
A.
B.C.
D.
23.(武汉中考)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表中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4.(镇江中考)如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此碳循环中将CO2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
D.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
25.(杭州萧山区模拟)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氢氧化钠能吸收CO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②丙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④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对照实验。下列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A
B
C
D
27.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目的是(  )
补充大棚CO2
B.
补充大棚O2
C.
降低大棚温度
D
降低大棚湿度
28.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班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再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大小形状一致,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
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29.(2019?阳东区模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图中甲、乙代表物质,Ⅰ、Ⅱ代表过程,若甲是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30.([2019·遂宁)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C.种植密度为m2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种植密度在m4之后,农作物将会减产
二、填空题
31.观察蚕豆叶表皮实验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气孔,应当撕取图中的[
]________制成临时装片。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_________运输到叶脉,大部分水分通过[
]___散失,小部分参与图中②④细胞进行的_____等生理活动。
32.如图表示的是根尖部分细胞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位于根的最尖端,具有
作用。在根向土壤深处延伸时,不断和土壤颗粒摩擦,有一部分细胞会死亡、脱落,但是这部分结构始终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摩擦而减少或消失,你认为原因是

(2)根的生长是连续的。图A表示的是当前根的某一部位细胞的形态,过一段时间,它的形态将是图
(填字母)所示的细胞形态。
(3)图B表示的是
细胞,该部分细胞的最大特点是具有
。移栽植物时,如果该部分被破坏较多,植物将会出现
现象。
33.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B是

(2)从存在部位看:A存在于
.B存在于

(3)从生活状态看:
是活细胞,
是死细胞.
(4)从功能看:A是输送
的通道,B是输送
的通道.
(5)A、B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
组织.
(6)在各图中A、B的旁边用箭头表示水分或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4.(2020·青岛)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图甲表示根尖和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表示植物在一段时间内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为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通过生理过程[  ] 
 散失到外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图甲中生理过程[  ] 
 的效率,它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
(3)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一步调查发现,根据图乙可知,当光照强度高于 点,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此后图甲中的过程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过程Ⅲ。?
(4)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放置在黑暗处,用于探究图甲中植物的[
] 
 (填生理过程)作用。?
35.(2019·杭州校级模拟)阳台园艺是一种新兴的都市农业新形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早春季节,小明与小兰同学一起在阳台上播种青菜种子,播种后盖上透明的薄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2)用培养液培养植物时,在培养液中加入的水为HO,塑料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为C16O2,结果在大棚内检测到了18O2,18O2在植物细胞中具体产生部位是____,说明光合作用时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____。
(3)冬季,为了增加大棚内作物的产量,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人工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室内的温度,采取这些措施能增加大棚内作物的产量的原因是____。
36.(2020,德州)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两项生命活动,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体现了生物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图是某种植物的外形示意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物质[B]是__
__,物质[C]是__
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物质[A]是__
__,物质[B]是__
__。物质[A]和物质[B]进出植物叶片的通道是_
___。
(3)通过比较,从本质上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_
___,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____,二者协同运转,保证了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7.(2018·达州)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酒精隔水加热,碘液染色,你认为____(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2)装置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____(填字母)进行对照。
(3)D瓶上方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因为D瓶中的叶片进行____(填生理作用)导致的结果。
(4)在乙装置中,塑料薄膜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__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
38.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mg。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方(填“上”或“下”)。
(4)请写出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______。
39.(泰安中考)为了探究雾霾天气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盆栽苗,分成相同的甲、乙、丙三组,置于20℃的人工温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如图A),丙组不作处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
___;当光照强度达到b后,要使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
_。
(2)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光照条件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应与图A中的__
__组相同,原因是_
___。
(3)测定丙组植物一周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如图B,图中曲线上升段表示的生理意义是__
__;图中曲线第5
天峰值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___。
40.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 
 气体浓度增大,如果将瓶内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 
 作用逐渐减弱,原因是 
 。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请完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三、实验探究题
41.(2019·杭州余杭区富阳区三模)小金为了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查阅资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取12支试管,分成六组,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记录在表中(M为溶液浓度单位);
②给植物叶片打洞,取得相同叶圆片若干,在a1~a6每一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放置15min,期间摇动数次;
③再往a1~a6试管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晶体,轻轻摇动,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该过程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
④用特制的滴管依次从每组的a试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滴管伸入对应的b试管的中部轻轻放出一滴溶液,如图,观察该滴蓝色小液滴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在表中,请分析以下问题:
组别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
浓度
0.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蓝色液滴
运动方向
下沉
微下沉
均匀扩散
微上浮
上浮
明显上浮
(1)本实验的原理:植物细胞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会使外界浓度发生变化,而外界浓度的变化可通过蓝色小液滴的浮沉进行判断。观察到a中取出的蓝色液滴在b试管中下沉,比较两种溶液的密度,可知ρa1
ρb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叶圆片在a试管的蔗糖溶液中发生了
(选填“吸水”或“失水”)。
(2)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若发现这6组的实验结果是蓝色小液滴均上浮,实验应如何改进?

42.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塞和试管的连接处。实验前,判断此装置密封性良好的操作和依据是__
_。
(2)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__
__(填化学式)减少,而导致气压减小的缘故。
(3)小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两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赞同他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__
_。
43.(2019·杭州上城区二模)小徐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探究,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三个装置均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实验时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其中50m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满足本实验使用。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请你推测,变蓝的叶片来自于装置
(选填“甲”“乙”或“丙”)。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mL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


③2h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44.(2019·衢州三模)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L,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表中:(CO2的浓度单位:mg/L)
记录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1)从表中可以看出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原因是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选填“A”或“B”)种植物。
(3)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g,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g,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前25min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mg。
45.(青岛中考)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甲中的A、B、C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表示一段时间内小麦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相对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绝大部分通过图甲中的(B)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___
_。
(2)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图甲中(____)__
__的效率。
(3)当图乙中光照强度在___(填字母)点之后,小麦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这是因为_
__。
(4)请将图丙中的实验步骤正确排序:___
_(填序号)。设置步骤②的目的是__
_。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不变蓝,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
__。4.植物营养器官与植物代谢
一、选择题
1.麻绳具有一定的韧性,牙签具有一定的硬度,各是哪种结构的作用(  )
A.韧皮部和形成层
B.木质部和木纤维
C.术纤维和韧皮纤维
D.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答案】D
2.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
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肉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⑤叶肉细胞.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①③⑤
【答案】D
3.(2019春?韩城市期中)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D.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光合作用
【答案】D
4.(2020·广安)下列生产活动措施中应用的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密封包装的水果中充加二氧化碳气体
B.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C.低温储存蔬菜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答案】D
5.(2020,乐山)如图为幼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区段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区段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③区段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④区段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部位
【答案】D
6.(2020·荆门)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答案】D
7.(2019·临沂)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A.植株生长所需水分主要由伸长区的根毛吸收
B.植物的茎都能逐年加粗
C.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铁、磷、钾的无机盐
D.植物的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答案】D
8..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
【答案】D
9.(2019·杭州二模改编)根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根能不断地向地生长,具有固定、吸收等功能。下列关于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形成的是根
B.根能不断生长,是因为分生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
C.根尖根毛区的细胞内有大液泡,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根冠属于保护组织
【答案】B
10.(2019·杭州校级模拟)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小麦结构与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小麦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B.小麦茎内的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用以运输水和无机盐
C.小麦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分布有气孔,且上表皮气孔较多,有利于增强蒸腾作用
D.小麦的花没有艳丽的色彩,花粉多而轻盈,柱头有分叉和黏液,易接受风力带来的花粉
【答案】C
11.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答案】C
12.(2019·杭州富阳区期中)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因素之一是温度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答案】C
13.(2019·江西)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答案】D
1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操作与目的有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
一昼夜
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
淀粉
B
将叶片一部分上下两
面用黑纸片遮盖起来
设置有光和无光的
对照
C
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
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
向漂洗干净的叶片上
滴加碘液
检验淀粉的生成
【答案】C
15.(2020,遂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贮存能量到有机物
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有机物中能量
C.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白天仅由光合作用供能,夜晚仅由呼吸作用供能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C
16.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光合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要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
B.实验中所选用的塑料袋应该是透明的
C.甲装置中叶片脱色后,再用碘液染色会变为蓝色
D.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C
17.将一株天竺葵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然后移至光下。如图为天竺葵植株随光照强度增强CO2吸收(释放)量发生变化的坐标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O~B段,随着光照增强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强
B.在B点时,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在C点时,天竺葵植株积累的光合产物有机物最多
D.在D点时,天竺葵植株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部位
【答案】C
18.某研究小组设计了“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的四组实验,最恰当的一组是(  )
【答案】C
19.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根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大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答案】C
20.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答案】A
21.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

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装置乙则可以省略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A
22.(2020?广东模拟)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B
23.(武汉中考)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表中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C.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A
24.(镇江中考)如图为海水吸收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此碳循环中将CO2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相等
D.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
【答案】C
25.(杭州萧山区模拟)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氢氧化钠能吸收CO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②丙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④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26.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对照实验。下列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A
27.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目的是(  )
补充大棚CO2B.
补充大棚O2C.
降低大棚温度D
降低大棚湿度
【答案】A
28.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班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再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大小形状一致,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
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答案】C
29.(2019?阳东区模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图中甲、乙代表物质,Ⅰ、Ⅱ代表过程,若甲是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答案】D
30.([2019·遂宁)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C.种植密度为m2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种植密度在m4之后,农作物将会减产
【答案】B
二、填空题
31.观察蚕豆叶表皮实验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气孔,应当撕取图中的[
]________制成临时装片。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_________运输到叶脉,大部分水分通过[
]___散失,小部分参与图中②④细胞进行的_____等生理活动。
【答案】⑤叶下表皮(或叶下表皮细胞)
导管(或木质部中的导管)
⑥气孔
光合作用
32.如图表示的是根尖部分细胞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位于根的最尖端,具有
作用。在根向土壤深处延伸时,不断和土壤颗粒摩擦,有一部分细胞会死亡、脱落,但是这部分结构始终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摩擦而减少或消失,你认为原因是

(2)根的生长是连续的。图A表示的是当前根的某一部位细胞的形态,过一段时间,它的形态将是图
(填字母)所示的细胞形态。
(3)图B表示的是
细胞,该部分细胞的最大特点是具有
。移栽植物时,如果该部分被破坏较多,植物将会出现
现象。
【答案】保护
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补充了死亡、脱落的根冠细胞
B
根毛区
大液泡
萎蔫
33.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B是

(2)从存在部位看:A存在于
.B存在于

(3)从生活状态看:
是活细胞,
是死细胞.
(4)从功能看:A是输送
的通道,B是输送
的通道.
(5)A.B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
组织.
(6)在各图中A.B的旁边用箭头表示水分或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答案】(1)导管;筛管(2)木质部;韧皮部(3)B;A(4)水和无机盐;有机物(5)输导(6)
34.(2020·青岛)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图甲表示根尖和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表示植物在一段时间内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为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通过生理过程[  ] 
 散失到外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图甲中生理过程[  ] 
 的效率,它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
(3)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一步调查发现,根据图乙可知,当光照强度高于 点,农作物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此后图甲中的过程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过程Ⅲ。?
(4)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放置在黑暗处,用于探究图甲中植物的[
] 
 (填生理过程)作用。?
【答案】1根毛区;Ⅱ蒸腾作用;Ⅰ光合作用;碳-氧平衡;B ;大于;Ⅲ呼吸
35.(2019·杭州校级模拟)阳台园艺是一种新兴的都市农业新形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早春季节,小明与小兰同学一起在阳台上播种青菜种子,播种后盖上透明的薄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2)用培养液培养植物时,在培养液中加入的水为HO,塑料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为C16O2,结果在大棚内检测到了18O2,18O2在植物细胞中具体产生部位是____,说明光合作用时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____。
(3)冬季,为了增加大棚内作物的产量,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人工增加光照,适当提高温室内的温度,采取这些措施能增加大棚内作物的产量的原因是____。
【答案】(1)保温(使种子有适宜的温度);(2)叶绿体,水;(3)增加了光合作用的速率,有机物积累增多
36.(2020,德州)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两项生命活动,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体现了生物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图是某种植物的外形示意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物质[B]是__
__,物质[C]是__
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图中物质[A]是__
__,物质[B]是__
__。物质[A]和物质[B]进出植物叶片的通道是_
___。
(3)通过比较,从本质上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_
___,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____,二者协同运转,保证了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答案】氧气;水;氧气;二氧化碳;气孔;物质基础;能量
37.(2018·达州)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酒精隔水加热,碘液染色,你认为____(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2)装置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____(填字母)进行对照。
(3)D瓶上方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因为D瓶中的叶片进行____(填生理作用)导致的结果。
(4)在乙装置中,塑料薄膜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__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
【答案】(1)C;(2)水、光、二氧化碳
BC;(3)呼吸作用;(4)气孔
38.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mg。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方(填“上”或“下”)。
(4)请写出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______。
【答案】7
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21
cnjy
com
39.(泰安中考)为了探究雾霾天气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盆栽苗,分成相同的甲、乙、丙三组,置于20℃的人工温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如图A),丙组不作处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
___;当光照强度达到b后,要使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
_。
(2)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光照条件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应与图A中的__
__组相同,原因是_
___。
(3)测定丙组植物一周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如图B,图中曲线上升段表示的生理意义是__
__;图中曲线第5
天峰值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___。
【答案】光照强度;_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_;甲;乙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仅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遗传;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阴雨天或雾霾天等造成)光照不足_
40.如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 
 气体浓度增大,如果将瓶内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 
 作用逐渐减弱,原因是 
 。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请完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答案】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减少了;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三、实验探究题
41.(2019·杭州余杭区富阳区三模)小金为了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查阅资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取12支试管,分成六组,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记录在表中(M为溶液浓度单位);
②给植物叶片打洞,取得相同叶圆片若干,在a1~a6每一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放置15min,期间摇动数次;
③再往a1~a6试管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晶体,轻轻摇动,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该过程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
④用特制的滴管依次从每组的a试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滴管伸入对应的b试管的中部轻轻放出一滴溶液,如图,观察该滴蓝色小液滴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在表中,请分析以下问题:
组别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
浓度
0.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蓝色液滴
运动方向
下沉
微下沉
均匀扩散
微上浮
上浮
明显上浮
(1)本实验的原理:植物细胞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会使外界浓度发生变化,而外界浓度的变化可通过蓝色小液滴的浮沉进行判断。观察到a中取出的蓝色液滴在b试管中下沉,比较两种溶液的密度,可知ρa1
ρb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叶圆片在a试管的蔗糖溶液中发生了
(选填“吸水”或“失水”)。
(2)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若发现这6组的实验结果是蓝色小液滴均上浮,实验应如何改进?

【答案】(1)大于
吸水;(2)b1~b6;(3)配制浓度更低的蔗糖溶液重新实验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浓度为0.05M的蔗糖溶液的浓度
42.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塞和试管的连接处。实验前,判断此装置密封性良好的操作和依据是__
_。
(2)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是因为试管内的__
__(填化学式)减少,而导致气压减小的缘故。
(3)小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两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赞同他的做法吗?说明你的理由。__
_。
【答案】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到红色水滴向外移动了一段距离,放手后又能回到原位置;O2;_不赞同。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均密闭,前后质量不会变化,因此小金的做法不能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43.(2019·杭州上城区二模)小徐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探究,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三个装置均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实验时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其中50m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满足本实验使用。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请你推测,变蓝的叶片来自于装置
(选填“甲”“乙”或“丙”)。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mL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


③2h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答案】(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2)乙;(3)实验次数太少(或实验样本数量太少);(4)将乙和丙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光照2h
44.(2019·衢州三模)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L,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表中:(CO2的浓度单位:mg/L)
记录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1)从表中可以看出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原因是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选填“A”或“B”)种植物。
(3)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g,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g,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前25min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mg。
【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2)B;(3)90
45.(青岛中考)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甲中的A.B.C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表示一段时间内小麦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相对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绝大部分通过图甲中的(B)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___
_。
(2)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提高了图甲中(____)__
__的效率。
(3)当图乙中光照强度在___(填字母)点之后,小麦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这是因为_
__。
(4)请将图丙中的实验步骤正确排序:___
_(填序号)。设置步骤②的目的是__
_。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不变蓝,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
__。
【答案】水循环;A光合作用;N_;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_;②①④③;_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