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1.[2019·南充]以下关于免疫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B.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C.特异性免疫是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D.计划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计划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为特异性免疫。
2.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不易患某些传染病,因为他对这些传染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能力属于(
)
A.人工自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自然自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答案】D
【解析】根据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知识解题。
【解答】解: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不易患某些传染病,是因为其从母亲那获得了一些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质,是自然被动免疫;抵御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D。
3.(2018·杭州西湖区一模)2017年入冬以后,病毒性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很多人感觉流感“来势汹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B.流感病毒是本次流感的传染源
C.病毒性流感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D.对未患流感的同学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能新陈代谢、能繁殖,属于生物;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病毒性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4.(2019·杭州校级月考)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与乙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乙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
【答案】C
【解析】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A.甲表示健康人群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A正确;
B.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乙属于易感者;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属于传染源,B正确;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使易感者体内产生该传染病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D正确;
5.李大爷患了尿毒症,医生为他进行了肾脏移植,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过敏原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抗原的概念解题。
【解答】解:抗原是指可以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或过敏反应的刺激性物质,它对人体来说是异物;故移植的器官属于人体的“非己”物质,对人体来说属于异物,是抗原;
故答案为:C。
6..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引发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新型冠状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2019-nCoV以及无症状感染者都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B.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
C.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抗体可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
D.2019-nCoV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答案】A
7.(2019·温州校级二模)癌症是21世纪人类要攻克的难题。下列有关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癌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B.癌是人体自身的细胞突变引起的疾病
C.癌是食物中毒引起的疾病
D.癌是会传染的疾病
【答案】B
【解析】癌是自身细胞发生病变,并不是外来病原体,癌症不属于传染病。
8.(2020,广东)如图为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升高
B.呼吸疾病死亡率有下降趋势
C.肿瘤疾病死亡率高于损伤、中毒死亡率
D.心血管病死亡率升高与生活方式无关
【答案】D
9.下列两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图解,请仔细观察,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
B.乙图所示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
C.甲图所示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乙图所示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免疫的功能及免疫防线知识解题。据图可知,甲属于免疫第一防线、乙属于免疫的第二防线。
【解答】解:乙图所示为吞噬细胞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吞噬作用;
故答案为:B。
10.(2019,广安)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和通过接种卡介苗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C
11.(2020,江西)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乙
A.a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B.甲为传染源,乙为易感人群
C.切断丙能防止乙变成甲
D.保护乙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锻炼等
【答案】D
12.[2019·菏泽]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痢疾杆菌是病原体
B.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染源
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易感人群
D.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
【答案】A
【解析】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播途径;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传染源;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注意饮食卫生等对于预防此类传染病很重要,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等措施可预防痢疾。
13..2016年巴西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C.该病的传播途径与流感相同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及其传播知识解题。
【解答】解: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故A正确;
B.寨卡病毒是生物,有遗传物质,故B错误;
C.该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而流感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C错误;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4.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原
C.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乙肝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体的体内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及其传播知识解题。
【解答】解: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该人体内产生了抵御乙肝病毒的抗体;
故答案为:A。
15.[2019·十堰]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简称HIV。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
B.HIV也叫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能繁殖是HIV作为生物的主要标志
D.艾滋病的存在,证明了病毒都是有害的
【答案】C
【解析】HIV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不属于原核生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病毒,属于动物病毒;可利用病毒制造疫苗,对人类有益。
二、填空题
16.(2019·安徽)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与人类关系密切。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被植物再利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有些病毒会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危害,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能使人患小儿麻痹症。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有些病毒也能造福人类,如人类可以利用病毒携带基因的能力进行转基因操作和基因治疗。
【答案】分解者;遗传物质;保护易感人群;
17.(2019·天水)2015年3月,浙江省确诊22例H7N9禽流感病例,社会上再次掀起注射禽流感疫苗的热潮,禽流感疫苗帕拉米韦在广泛应用之前已经进行了动物实验,该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H7N9病毒与禽类和人类的关系是
。
(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
。
A.传播途径
B.病原体
C.传染源
D.抗体
(3)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公里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
【答案】寄生关系;B;控制传染源;
18.(2020年江?区?模-22题)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多个国家,新冠肺炎已成为21世纪头
20年来第三?流?病,夺去了数千条?命,如图表示?群感染该病毒的?致过程,据图回答:
(1)从免疫的?度看,新冠肺炎病毒属于
(选填“抗原”或“病原体”);
(2)该病流?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对进?校园的?员进?体温检测,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3)因为康复者的?浆中含有
,所以可?于危重病?的治疗,机体的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答案】(2020年江?区?模-22题)
(1)抗原
(2)控制传染源
(3)抗体;体液免疫
19.(2020·南通)新冠肺炎(SARS-CoV-2)是因感染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等途径传播。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范围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采取多项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
。
(2)新冠病毒没有
结构,由
外壳和里面包裹着的遗传物质组成。
(3)目前,我国已能做到应检尽检。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核酸检测为阳性(携带新冠病毒)的人属于
。
(4)新冠肺炎虽然传染性很强,但还是可防可控的。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
措施进行预防(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新冠病毒;细胞;蛋白质;传染源;洗手和戴口罩等;
20.(2019·湖州南浔区一模)某班一同学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夜间盗汗等症状后,班里陆续有几名同学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都患上同一种传染病——肺结核,该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分析,发现致病根源是结核杆菌,它是肺结核病的
。(选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传染病防控中心要求加强教室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发现肺结核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要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传染病防控中心的文件中用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3)小星同学接种过流感疫苗,他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肺结核,请你对他的这一想法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
【答案】(1)病原体;(2)切断传播途径(或隔离传染源);(3)这种想法不对,一种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解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结核杆菌是肺结核的病原体。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防控中心要求加强教室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发现肺结核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属于控制传染源。
(3)抗体具有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小星接种过流感疫苗,他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该抗体只对流感病毒有免疫作用,对肺结核没有免疫作用。因此还有可能会患肺结核。故他的这种想法不对,一种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1.(2019·德清二模)春夏之交,是禽流感的多发季节,H7N9禽流感今年又来势汹汹。
(1)人感染H7N9后会出现发烧症状引起食欲降低,其原因是
。
(2)为了防止H7N9禽流感的蔓延,专家建议:
①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就医;
②吃禽肉要煮熟煮透,不吃生鸡蛋、半生煎蛋,带血白斩鸡;
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
④一旦发现禽流感感染的家禽立即灭杀。
以上措施中,一定不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答案】(1)体温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2)②③
【解析】(1)食物的消化需要消化酶的参与,而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和高温都会抑制消化酶的活性;人体在感染H7N9后发烧时,过高的体温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进入体内的食物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因此人体发烧时常常没有食欲。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就医,属于控制传染源;
②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④一旦发现禽流感感染的家禽立即灭杀,属于控制传染源。
以上措施中,一定不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②和③。
22.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乙肝患者属于________。
(2)婴儿出生后就需要注射乙肝疫苗,这样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属于________。
(3)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________;当乙肝病毒再次侵入时,该种物质就会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________免疫。
(4)某人想通过接种甲肝疫苗来预防乙肝,你认为能否起到预防作用?________。
【答案】(1)传染源
(2)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特异性
(4)不能
【解析】【分析】根据传染病的传播及其预防知识解题。
【解答】解:(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乙肝患者属于传染源;
(2)传染病的预防常见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的方法主要有: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保持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公共场所杀菌、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主要有:加强体育锻炼、注射疫苗等。故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当乙肝病毒再次侵入时,该种物质就会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4)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某人接种甲肝疫苗,可以产生甲肝抗体,但是不能产生乙肝抗体,故不能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
故答案为:(1)传染源;(2)保护易感人群;(3)抗体、特异性;(4)不能。
23.(2019·昆明)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传染病及免疫的问题。
夏季是消化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降低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风险。昆明某老师做“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大肠杆菌分布情况”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洗手后接种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菌落数量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洗手用水受到大肠杆菌污染,没有及时擦干就接种,导致实验“失败”。大肠杆菌的数量是水质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饮用了大肠杆菌超标的水,可能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1)在探究实验中,实验结果与预期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符。
(2)与动植物细胞相比,大肠杆菌
(填“有”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大肠杆菌引发的腹泻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勤洗手和不喝生水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答案】不一定;没有;切断传播途径;
24.(2019·杭州富阳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两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消失了。
材料二: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1)材料一中的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
(2)材料二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它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3)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答案】(1)非特异性免疫;(2)抗体特异性;(3)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1)材料一中的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它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它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甲型H1N1流感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25.[2018·江西]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下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ZT1-6:
组别
检测样品
甲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乙
待测牛奶
丙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丁
?
(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 (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3)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 的鲜牛奶。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 ,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4)牛奶可以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发酵过程应该在 条件下进行。
【答案】(1)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形成抑菌圈
(2)不适合(3)含有抗生素并消毒抑菌圈(4)无氧
[【【解析】【解析】】](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形成抑菌圈。(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待测牛奶形成的抑菌圈最大,因此此待测牛奶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3)为了验证“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含有抗生素并消毒的鲜牛奶。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抑菌圈,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4)牛奶可以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发酵过程应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1.[2019·南充]以下关于免疫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B.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C.特异性免疫是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
D.计划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2.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不易患某些传染病,因为他对这些传染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能力属于(
)
A.人工自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自然自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3.(2018·杭州西湖区一模)2017年入冬以后,病毒性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很多人感觉流感“来势汹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B.流感病毒是本次流感的传染源
C.病毒性流感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D.对未患流感的同学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2019·杭州校级月考)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与乙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乙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
5.李大爷患了尿毒症,医生为他进行了肾脏移植,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过敏原
【答案】C
6..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引发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新型冠状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2019-nCoV以及无症状感染者都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B.新冠肺炎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
C.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抗体可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
D.2019-nCoV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7.(2019·温州校级二模)癌症是21世纪人类要攻克的难题。下列有关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癌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B.癌是人体自身的细胞突变引起的疾病
C.癌是食物中毒引起的疾病
D.癌是会传染的疾病
8.(2020,广东)如图为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升高
B.呼吸疾病死亡率有下降趋势
C.肿瘤疾病死亡率高于损伤、中毒死亡率
D.心血管病死亡率升高与生活方式无关
9.下列两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图解,请仔细观察,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
B.乙图所示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
C.甲图所示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乙图所示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0.(2019,广安)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和通过接种卡介苗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11.(2020,江西)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乙
A.a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B.甲为传染源,乙为易感人群
C.切断丙能防止乙变成甲
D.保护乙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锻炼等
12.[2019·菏泽]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痢疾杆菌是病原体
B.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染源
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易感人群
D.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
13..2016年巴西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C.该病的传播途径与流感相同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4.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原
C.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乙肝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体的体内
15.[2019·十堰]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简称HIV。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
B.HIV也叫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能繁殖是HIV作为生物的主要标志
D.艾滋病的存在,证明了病毒都是有害的
二、填空题
16.(2019·安徽)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与人类关系密切。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被植物再利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有些病毒会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危害,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能使人患小儿麻痹症。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有些病毒也能造福人类,如人类可以利用病毒携带基因的能力进行转基因操作和基因治疗。
17.(2019·天水)2015年3月,浙江省确诊22例H7N9禽流感病例,社会上再次掀起注射禽流感疫苗的热潮,禽流感疫苗帕拉米韦在广泛应用之前已经进行了动物实验,该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H7N9病毒与禽类和人类的关系是
。
(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
。
A.传播途径
B.病原体
C.传染源
D.抗体
(3)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公里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
18.(2020年江?区?模-22题)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多个国家,新冠肺炎已成为21世纪头
20年来第三?流?病,夺去了数千条?命,如图表示?群感染该病毒的?致过程,据图回答:
(1)从免疫的?度看,新冠肺炎病毒属于
(选填“抗原”或“病原体”);
(2)该病流?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对进?校园的?员进?体温检测,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
(3)因为康复者的?浆中含有
,所以可?于危重病?的治疗,机体的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19.(2020·南通)新冠肺炎(SARS-CoV-2)是因感染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等途径传播。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范围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采取多项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
。
(2)新冠病毒没有
结构,由
外壳和里面包裹着的遗传物质组成。
(3)目前,我国已能做到应检尽检。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分析,核酸检测为阳性(携带新冠病毒)的人属于
。
(4)新冠肺炎虽然传染性很强,但还是可防可控的。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
措施进行预防(写出一点即可)。
20.(2019·湖州南浔区一模)某班一同学出现发热、咳嗽、胸痛、夜间盗汗等症状后,班里陆续有几名同学出现类似症状。经医生诊断,他们都患上同一种传染病——肺结核,该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取样分析,发现致病根源是结核杆菌,它是肺结核病的
。(选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传染病防控中心要求加强教室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发现肺结核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要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传染病防控中心的文件中用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3)小星同学接种过流感疫苗,他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肺结核,请你对他的这一想法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
21.(2019·德清二模)春夏之交,是禽流感的多发季节,H7N9禽流感今年又来势汹汹。
(1)人感染H7N9后会出现发烧症状引起食欲降低,其原因是
。
(2)为了防止H7N9禽流感的蔓延,专家建议:
①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及时就医;
②吃禽肉要煮熟煮透,不吃生鸡蛋、半生煎蛋,带血白斩鸡;
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
④一旦发现禽流感感染的家禽立即灭杀。
以上措施中,一定不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22.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乙肝患者属于________。
(2)婴儿出生后就需要注射乙肝疫苗,这样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属于________。
(3)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________;当乙肝病毒再次侵入时,该种物质就会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________免疫。
(4)某人想通过接种甲肝疫苗来预防乙肝,你认为能否起到预防作用?________。
23.(2019·昆明)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传染病及免疫的问题。
夏季是消化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降低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风险。昆明某老师做“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大肠杆菌分布情况”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洗手后接种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菌落数量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洗手用水受到大肠杆菌污染,没有及时擦干就接种,导致实验“失败”。大肠杆菌的数量是水质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饮用了大肠杆菌超标的水,可能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1)在探究实验中,实验结果与预期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符。
(2)与动植物细胞相比,大肠杆菌
(填“有”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大肠杆菌引发的腹泻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勤洗手和不喝生水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4.(2019·杭州富阳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两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消失了。
材料二: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
(1)材料一中的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
(2)材料二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它能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3)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5.[2018·江西]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下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ZT1-6:
组别
检测样品
甲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乙
待测牛奶
丙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丁
?
(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 (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3)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 的鲜牛奶。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 ,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4)牛奶可以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发酵过程应该在 条件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