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明威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被接受。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去当见习记者。
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1918年5月被授予中尉军衔,到了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队司机。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负过伤,前后动过12次手术,取出了237块弹片。他还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他,18岁就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身中237块弹片、一个膝盖被打碎之后还背负意大利战友到救护站,其惊人的勇气使得奥地利士兵不忍心打出致命的最后一枪;
他,在西班牙内战中,总是到战斗最激烈的前线报道战事,用空酒瓶和炸药制造手榴弹,组织游击队伏击小组,被人们崇敬地称为“将军”;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过诺曼底登陆,坐的还是第一批登陆船,其后也是因为他提供的资料才使盟军迅速胜利地进入被德国占领的巴黎;
他,曾驾驶渔船捕到过一条重470磅的马林鱼,也曾穿越非洲丛林猎获狮子、野牛等猛兽,还斗过牛,摆过拳击擂台,一生中三次读到自己的讣告却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他,晚年身染重疴,无法写作,失去工作能力,为了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洋精神是指海洋族群的胸襟禀赋,海洋族群的海洋精神。包括舍家离乡的忘我情操,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俭朴谦恭的品行操守,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以苦为乐的奉献情怀;以及放眼四海的广博胸怀,勇立潮头的冒险精神,战风斗浪的拼搏精神,放手一搏的神勇气概,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
海洋精神是中华民族新的力量之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上强国在忙于争夺海上航道,中国需要开发海洋精神。拿破仑有句话:"上帝站在物质力量强大的一边作战。"这话也对也不对,要辩证地看。精神本身就是价值,管得更为长远。西方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引进,但西方的精神文明才是最难引进的。那是发自灵魂、刻骨铭心,最为不朽的品质。海洋精神背后的力量之源在于不懈地追求,无论是哥伦布、达·伽马还是麦哲伦;海洋精神背后的力量之源还在于不屈的意志,它使荷兰由一个时常面对海潮威胁的国度在17世纪成为世界的中心和"海上马车夫",它使被大海包围的岛国英国称雄世界200年。"五月花"信念被视作美国精神的先驱,41名成年男性乘客、短短几百字的《五月花号公约》就能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中国虽然在海洋精神上有缺课,但补课为时不晚,只要迎头赶上,坚定地向海洋迈进,海洋精神就能成为是中华民族新的力量之源、财富之源。
大马林鱼
灰鲭鲨
灰鲭鲨的齿吻
犁头鲨
铲鼻鲨
《老人与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鲭鲨
铲鼻鲨
犁头鲨
星鲨
鲨鱼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一群
鱼叉
绳子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
舵把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杀死两条星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星鲨受重伤,大鱼剩一半
大鱼只剩下残骸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迅捷残暴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捕鱼并顺利返回,能卖个好价钱。
他充满自信却没有达到目的。
老人不顾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老人又有没有后悔动摇过?
明确:他动摇过后悔过。
但那只是一眨眼的念想。他马上又投入战斗,想到:“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桑地亚哥坚强、刚毅、勇敢,能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
无论情况多么严重,
困难多么巨大,
死神多么可怕,
他都不失掉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的硬汉子形象。
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硬汉子的宣言: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人物形象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因此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是一个“硬汉子”形象。
亮剑精神
“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精神,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
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有什么特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这些内心独白反映了老渔夫桑地亚哥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象征寓意
大马林鱼
人生的理想,对超越极限的追求
鲨鱼
成功路上的阻碍,各种各样的困难
老人
人类中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精神
想象训练:外貌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之一,但是课文节选部分却没有写到老人的外貌,同学们能不能想像一下老人的外貌特征,并把它描述出来?
原著描述
桑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深入探究
老人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注定的失败,如此不屈不挠有意义吗?从第一条鲨鱼的出现,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 后来老人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这样做值得吗?
第一,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第二,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
大海拾贝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4.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5.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7.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 ——萨迪
8.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