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简案】
《三衢道中》
课前预习
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
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内容
了解“单元导读”;朗读古诗,认写生字,把握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要求。2.
通过看图、联系诗句和生活等方式,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借助已有写字经验,归类写字,正确书写融、惠、溪等12个字。3.
借助提示、联系生活、结合图文,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及古诗大意,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4.
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古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1.经过引导发现,认识并明确“单元导读”的重要性。2.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借助提示、联系生活、结合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
1.说文解字“衢”。2.说“三衢”来历。3.赏“三衢”美景。4.引“三衢”诗文。
新授
探究一:品读古诗,寻找“三衢”景1.出示古诗,回忆学法。2.出示学习任务,(1)找
(2)画
(3)想3.汇报交流出游时间和路线.探究二:品析诗句,感受“三衢”情1.追问思考作者此时的心情.2.创设情境,找出诗中哪个字最能代表他的心情.3.借助插图联系,想象上山时的美景.4.不补白联想,想象诗人去时路上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色。5.加关联词联想,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并指导朗读。探究三:拓展诗文,悟“三衢”文化1.对比“不减”和“添”,再次感受古诗语言不但写景,更写诗人的情。2.对比不同诗人写的《三渠道中》,感受“三渠”文化。
练习
1.同桌间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2.读一读,背一背。(会背了,给☆涂上颜色)《三渠道中》☆☆☆3.背一背,填一填。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生字抄写本》上每个生字抄写三遍,扩词两个。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A.和家人说说读了这首诗所想象到的画面。★B.你的家乡有哪些景点曾流传下诗人写下的诗句?可以找一找,与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一起读一读,背一背。★★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
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内容】
朗读古诗,认写生字,把握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
经过引导发现,明确“单元导读”的重要性。
2.
通过看图、联系诗句和生活等方式,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借助已有写字经验,归类写字,正确书写融、惠、溪等13个字。
3.
借助提示、联系生活、结合图文,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及古诗大意,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4.
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古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1.经过引导发现,认识并明确“单元导读”的重要性。
2.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借助提示、联系生活、结合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说汉字,认识“三衢”历史
1.说文解字“衢”。
(板书“衢”的古文字)同学们,老师写的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
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说文》
2.说“三衢”来历。
我们浙江省就有一个地方和这个字有关,是?(衢州),你知道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吗?相信你读了下面的资料就明白了。(出示)
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
——《隋志》
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唐《元和郡志》
3.赏“三衢”美景。
(1)课件播放三衢山的美景。
(2)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4.引“三衢”诗文。
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
5.识“三衢”作者。
设计意图:
从“衢”的字理入手,析解诗题,再运用视频初步感知“三衢”之美,激发学习热情,为新诗学习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品读古诗,寻找“三衢”景
1.出示古诗,回忆学法。
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等等。
2.出示学习任务。接下来,请你和同桌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再思考以下问题。
(1)找: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
(2)画:请你画一画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行程路线。
(3)想:想一想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
4.汇报交流。
(1)出游时间。
①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从哪儿能看出来?预设:梅雨季节。
②理解“梅子黄时”:这是什么时候呢?读了以下诗句你就明白了。(出示)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三旬已过黄梅雨。
——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③梅子黄时本来是多雨时节,可是诗人当时碰到的却是——生:日日晴。
(2)出游路线。
①谁能画一画诗人的行程路线?预设:小溪→上山→树林
②结合诗句判断行程图是否正确。预设:正确,关键词“一溪、一山、绿荫、一泛、一行”
“泛”和“却”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泛,乘船。尽,尽头。却,再。
③借助课文注释你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预设:诗人乘小船沿着小溪游玩,到了小溪的尽头而诗人游玩的兴致却正浓,于是下了小船登岸,在山路上步行。
设计意图:
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铺垫。借助“学习任务”,以一个个分解的小任务启发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读诗句找出游时间、画出游路线图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想象诗人游览的画面,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探究二:品析诗句,感受“三衢”情
1.思考:一溪、一山、一泛、一行表明的仅仅是作者出行的路线吗?
预设:也暗含了作者的心情。
追问:再读古诗,整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游三衢山时的心情如何?(喜悦)你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学生自由发言。
2.创设情境假想。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是日日晴,假如此时你和诗人曾几一同去游玩,心情如何?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晴”不但是天气晴朗,作者的心情也十分晴朗。)
(2)穿越时空,假如你和诗人乘船去游山,“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山路,你的心情又如何呢?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理解一个“却”字,写出了作者高涨的游兴。)
3.借助插图联想。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走在这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预设: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随文补白联想美景。再读古诗,再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去时路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5.加关联词概想。
(1)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两句诗句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来和去时所观察到的美景吗?
预设:(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整首诗道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该怎么读出这份心情呢?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
这一板块创设情境,结合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时的喜悦之情。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文补白,想象去时所见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春之生机与和谐,更是让学生感悟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探究三:拓展诗文,悟“三衢”文化
1.对比“不减”和“添”。
(1)“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中“不减”的是什么?
预设:“不减”的是上山时高兴的心情。
(2)“添”的又是什么?仅仅是黄鹂婉转动听的鸣叫吗?还有什么?
预设:“添”的是增添了黄鹂动听的歌声和作者自己游玩的兴致。
2.对比不同诗人写的《三衢道中》。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历代文人曾留下许多的诗词,其中元朝张雨、清朝方芳佩都写过《三衢道中》,我们来读一读。
《三衢道中》
(清)方芳佩
初到三衢问水程,
江乡风物总关情。
滩声澎湃飞流急,
帆影参差夕照明。
山鸟啼来偏悦耳,
野花看尽不知名。
挑灯坐听篷窗雨,
赢得诗怀分外清。
《三衢道中》
(元)张雨
大溪中道放船流,
船压山光泻碧油。
三百里滩攲枕过,
买鱼酾酒下严州。
(1)自由朗读,想想三位诗人写的三衢道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写出了三渠道的美丽风光,都表达了诗人对此的喜爱。
(2)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3.总结“三衢”文化。
我们发现这些诗描写的不仅仅是我们衢州的山山水水,而是通过这山水的描写,表达的是古代文人乐山乐水的情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这就是“三衢”文化。
设计意图:
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积累,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练习
1.同桌间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读一读,背一背。(会背了,给☆涂上颜色)
《三衢道中》☆☆☆
评价标准:响亮☆
正确☆
有感情☆
3.背一背,填一填。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三衢道中
黄时日日晴。
却山行,
绿阴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设计意图:
课后第一题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因此在练习中让学生进行背诵挑战,根据评价标准获得层次性的进步。生字的书写也是本课必须要求掌握的,对难字的再复现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并有重点地指导书写,使写字学习更扎实。
四、总结三诗,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衢道中》一诗,诗人曾几带领我们在梅子成熟时节游览三衢山,领略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回想上节课,三首古诗中皆在春夏时节所作,那许多可爱的生灵,真让我们感到欢喜。
2.拓展延伸。交流并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课前分享学生各自准备的古诗,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方式建议:小组组员古诗背诵串串烧、聚焦一首古诗进行讲解、表演古诗等。
设计意图:
教材仅仅是个例子。通过课内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和积累古诗,传承经典文化。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生字抄写本》上每个生字抄写三遍,扩词两个。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A.和家人说说读了这首诗所想象到的画面。★
B.你的家乡有哪些景点曾流传下诗人写下的诗句?可以找一找,与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一起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
“作业”乃是基于教学目标而设计,也是一个由易到难、从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的拓展作业则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分享家乡景点的古诗,感受家乡的美好,让语文回归生活。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绝句》:五言绝句
春天《惠崇春江晚景》:七言绝句
题画诗《三衢道中》:七言绝句
三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