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28 21:5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燃烧》
新课导入
燧人氏钻木取火
燧人氏
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
——恩格斯
在远古的时候人类利用火来取暖和烧烤食物;后来人类利用火来冶炼金属等;现在火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火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进步。但如果我们不善于使用和防火的话,火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如楼房着火、工厂起火、商场失火、森林大火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造成经济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危害。所以,我们不但要善于利用火来进行生产,还要学会如何防止发生火灾,以及发生火灾如何迅速灭火,减少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危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
   1.燃烧条件;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难点
我们来设计实验证明“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仪器、药品、用品
镊子(坩埚钳)、酒精灯、小石块、蜡烛、打火机、木条、煤块、烧杯、小刀。
实验探究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取一根小木条,用镊子或者坩埚钳取一小石块、,分别在火焰上上点燃,观察谁能被点燃。
记录实验现象:
小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小石块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得出实验结论:
小木条可燃,小石块不可燃。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探究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大烧杯罩住,另一支蜡烛放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将蜡烛熄灭。
记录实验现象: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玻璃杯外蜡烛仍然燃烧。
得出实验结论:
与空气(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实验探究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木条和一小块煤,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观察实验现象:
木条燃烧,煤块不燃烧。
得出实验结论:
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能燃烧。
总结出实验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根据下面的实验用品,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燃烧的条件”。
实验用品:白磷、红磷、热开水、烧杯、薄铜片、酒精灯、镊子、药匙、火柴、滤纸。 (说明:白磷、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分别为 40℃和240℃。)
可然物 白磷 红磷 硫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60 320~370 700~750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和红磷
实验一: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薄铜片一端放入一小块红磷,另一端放入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
现象
水中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O2
讨论
2.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1.为什么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达到薄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薄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煤的着火点较高,先引燃纸与木柴,纸与木柴着火点低,燃烧放出的热量足可以达到煤的着火点。
2.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3.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坟冢附近由于尸骨内PH3从松动的土壤中逸出,遇到氧气缓慢氧化达到PH3的着火点而引起自燃,火焰呈淡蓝色,只有晚上才能看到。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课堂小结
一、燃烧的三个条件
   1.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A
  
   2.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A
   3.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
   C.自燃不一定由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
B
C
  3.扇煤炉火增加了氧气而扇蜡烛则使其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4.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5.增加了氧气。
  6.(1)湿布盖灭 (2)用水浇灭 (3)干粉灭火器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