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案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教案 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9 10: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守株待兔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朗读课文3遍,朗读注释3遍,读准读通;把文后生字读正确,读给父母听。2.标:在文内圈出生字,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3.讲:看插图,试着讲讲课文所写的故事。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初知大意,读通顺、读正确,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释、耒”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汉字。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读懂课文,能将故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懂得根据小古文特点,根据词语的词句的意思,进行合理停顿。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懂、读通顺,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耒、冀”等生字的理解,“释、耕、颈”等字的书写。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课件,“守株待兔”图片,“田字格”磁性贴板。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说话,出示课题。
新授
探究一:读写课题,整体感知。1.读懂课题。完整解释课题的意思。练习书写“守、株、待”三个字。2.联系课文。教学“因释其耒而守株”,认生字,读句子,解句意。
3.书写练习:“释、耒”。探究二:通读全文,试讲故事。1.重温小古文。出示《司马光》,回顾小古文特点:篇幅短小,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有些字的读音或意思和现在不一样。2.读通小古文。根据词句意思,标停顿,根据停顿符号正确读通小古文。正音:身为(wéi)宋国笑,为:被。3.解释小古文。仿照“因释”例句,借助注释,解释每句话的意思,讲述完整的故事。探究三:书写汉字,练习朗读。1.书写横画较多的字:耕、其。2.书写讲究左右穿插的字:触、颈。3.多形式朗读课文:范读——指名读——自由读——评点读。
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田中有株。(

A.露出地面的树根
B.量词,用于植物②兔走触株。(
)A.走路,不行
B.离去
C.
跑③冀复得兔。(

A.重复
B.回答
C.
再,又2.在括号内填写汉字,把课文补充完整,注意把字写美观。(
)(
)(
)兔(
)人有(
)者。田中有(
),兔走(
)(
),折(
)而死。因(
)(
)耒而(
)(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国笑。3.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说给同桌听。①因释其耒而守株。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结
小结收获,质疑问难,引出下一节课。
作业
1.基础作业: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拓展作业:用自己的话,把《守株待兔》的故事写下来。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朗读课文3遍,朗读注释3遍,读准读通;把文后生字读正确,读给父母听。
2.标:在文内圈出生字,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3.讲:看插图,试着讲讲课文所写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释、耒”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汉字。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读懂课文,能将故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懂得根据小古文特点,根据词语的词句的意思,进行合理停顿。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懂、读通顺,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耒、冀”等生字的理解,“释、耕、颈”等字的书写。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课件,“守株待兔”图片,“田字格”磁性贴板。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提问:这张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说一说(板贴图片。)
预设1:讲的是一个农夫扔下锄头,在树桩旁等一只兔子。结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预设2:讲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教师结合板书课题。
2.朗读课题。
3.质疑:课文通过这个故事想让我们懂得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
设计意图:
课文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导课部分用好插图,一是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可迅速转入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三是进行了读书方法的渗透。
二、新授
探究一:读写课题,整体感知。
1.读懂课题。
(1)引导学生采用“拆解——串讲”法理解课题的意思。学生若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帮助理解。
①拆解——守:守着
株:树桩
待:等待,等候
兔:兔子
②串讲——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2)练习书写“守、株、待”三个字。
2.联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直接解释了“守株待兔”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因释其耒而守株。出示。
(1)根据停顿符号,朗读“因
/

/
其耒
/
而守株”,认识“释、耒”两个字。
(2)借助注释,理解“释、耒”两个字。
(3)迁移运用“拆解——串讲”法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3.书写练习:“释、耒”。
(1)书写提示:“释”字笔画较多,注意写得紧凑,左右穿插;“耒”字连续三个横,注意长短变化和间距均衡。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指名板书,师生评点,教师指正。
(4)学生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也要讲究方法,本文课题的意思与“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句接近,都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情节,抓住课题和这句话,就起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作用,且为落实课后习题第一题奠定基础;此外,因本课需要书写的字比较多,因此采用随学随写的方式,分而化之,避免过长时间的集中书写。
探究二:通读全文,试讲故事。
1.重温小古文。
(1)简介本文出处:这篇课文选自《韩非子·五蠹》,是一篇小古文。
(2)温故知新:你曾学过那些小古文呢?还记得小古文的特点吗?
(3)出示《司马光》,回顾小古文特点:
①篇幅短小;
②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③有些字的读音或意思和现在很(删)不一样。
2.读通小古文。
(1)师:因为小古文与现代文的不一样,朗读时要注意根据字词的意思正确停顿。
(2)屏显“因
/

/
其耒
/
而守株”,指名读,齐读。
(3)屏显标好停顿的课文全文,师范读——指名读。
正音:身为(wéi)宋国笑。为:在这里读第二声,意思是“被”。
(4)根据停顿符号进行朗读练习,读正确,读通顺。自由读——齐读。
3.解释小古文。
(1)师:谁能仿照我们理解“因释”这一句的方法,自己理解一下其他句子的意思?
(2)指名练说,师生补充、纠正。
①相机理解“走”:是“跑”的意思。
②质疑:古代要表示“走”的意思,该用什么词语呢?
(3)借助图片和提示,完整地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①看图片,理顺序:宋人——株——兔——耒——冀——兔——笑。
②看图示,说故事。指名演示——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通过回顾三上时的课文《司马光》,提示小古文的特点,帮助学生顺利而正确地理解小古文的意思,有了这个铺垫,朗读停顿、“走”的意思等内容就更易于为学生所掌握。采用“图片+提示”的方法练讲故事,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为第二课时背诵课文作了铺垫。
探究三:书写汉字,练习朗读。
1.书写横画较多的字:耕、其。
(1)从“耒”到“耕”,比较横画的变化,提示:间距均衡。
(2)练写“耕、其”。
2.书写讲究左右穿插的字:触、颈。
(1)练写“触”:比较左右两边位置高低,提示:左低右高。
(2)练写“颈”:比较左右两边笔画关系,提示:左高右低。
3.多形式朗读课文:范读——指名读——自由读——评点读。
评定标准:每条标准根据情况确定一至三星,最终获星总数作为朗读得分。
①读音都正确(星级评定:☆☆☆)
②读得很流利(星级评定:☆☆☆)
③读出了韵味(星级评定:☆☆☆)
设计意图:
采用归类法指导书写,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比较而清晰认识到微妙的书写规律,掌握了书写规律,学生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书写之余穿插朗读,动口、动手相互穿插协调,使学生不易疲劳,有利于学生身心调节,同时为下一课时背诵全文奠定基础。
三、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田中有株。(

A.露出地面的树根
B.量词,用于植物
②兔走触株。(

A.走路,不行
B.离去
C.

③冀复得兔。(

A.重复
B.回答
C.
再,又
2.在括号内填写汉字,把课文补充完整,注意把字写美观。

)(
)(
)兔

)人有(
)者。田中有(
),兔走(
)(
),折(
)而死。因(
)(
)耒而(
)(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国笑。
3.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说给同桌听。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设计意图:
练习1巩固课文中几个重点和易错汉字的解释;练习2通过完形(删)填空,既巩固了本节课的书写技能,又为课文背诵作准备;练习3采用说的方式,避免学生的书写负担过重,并选取课文重点句,巩固学生对小古文意思的理解。三道题由易到难,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温小古文的特点,通读并理解了全文的意思,还认识了4个生字,书写了9个字。那么,作者韩非子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小故事,希望我们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拓展作业:用自己的话,把《守株待兔》的故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是课内学习的延伸,用以巩固和应用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绝大多数孩子能顺利完成。拓展作业略有提高,在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写下来,以口语为基础进行书面语言的实践,学生能够“挑一挑,摘到桃子”。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韩非子)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
放下
他的
农具

守候
树桩身为宋国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