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守株待兔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按停顿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外阅读一至两则古代语言故事。3.带着上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
教学内容
背诵课文,领会本文的寓意,教学课后“阅读链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背诵课文。2.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会小古文寓意,能联系实际,懂得不可不劳而获的道理。3.阅读《南辕北辙》,与同学交流,能讲清楚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领悟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领悟寓言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课件,课外小古文推荐。学生用具:有条件的可带上自己正在读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
承上启下,出示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新授
探究一:解答疑问,背诵课文。1.带着问题,朗读重温。2.评点耕者,选读课文。
3.明晰原因,熟读成诵。探究二:联系实际,领会寓意。1.试说启发。2.列举事例。3.小结提升。探究三:阅读链接,交流感想。1.通读“南辕北辙”。2.评议“南辕北辙”。3.链接“南辕北辙”。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兔走触株”中的“走”和“走路”中的“走”是一个意思。( )②“耒”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③“冀复得兔”的意思: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
2.将你的理解填写在横线上。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3.像《守株待兔》这样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你还能写几个?《》《》《》《》
小结
小结收获,质疑问难,引出下一节课。
作业
1.基础作业:把小古文《守株待兔》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评一评:①背得都正确(星级评定:☆☆☆)②背得很熟练(星级评定:☆☆☆)③背得有感情(星级评定:☆☆☆)
2.拓展作业:课外阅读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按停顿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一至两则古代语言故事。
3.带着上节课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背诵课文。
2.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会小古文寓意,能联系实际,懂得不可不劳而获的道理。
3.阅读《南辕北辙》,与同学交流,能讲清楚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领悟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领悟寓言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课件,课外小古文推荐。
学生用具:有条件的可带上自己正在读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齐读。
2.出示问题:作者韩非子为什么要写这个小故事,希望我们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通过问题将前后两个课时紧密连接。同时,在核心问题的牵引下,学生的思维将更容易逐渐走向深入。
二、新授
探究一:解答疑问,背诵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重温。
(1)出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齐读,读出“笑”的语气。
(2)想象:宋人笑耕者,会笑着说些什么呢?
(3)朗读提示:第一二句,“平静”地读;第三句,“意外”地读;第四句,“夸张”地读;第五句,“可笑”地读。教师范读。
(4)朗读训练,读出四个层次的感情变化:指名范读——四人接读——四组接读——全班齐读。
2.评点耕者,选读课文。
(1)讨论: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预设1:他不想劳动,就想着能捡到兔子,太懒惰了。
预设2:有些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一次运气好,他就认为运气天天都这么好。
预设3:他扔掉农具不种地了,田里肯定长满了杂草,他肯定要饿肚子了。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3.明晰原因,熟读成诵。
(1)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全文,读出耕者的可笑。
(2)自由读,齐读,熟读成诵。
(3)学生背诵展示,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
紧扣“可笑”引导学生想象、讨论、诵读,将寓言内涵的感悟和朗读指导融为一体。学生越体会到耕者的可笑,其领悟越深,朗读得就越生动,兴致也会越高。在兴致盎然、乐不可支的氛围中,自然而然背诵了课文。
探究二:联系实际,领会寓意。
1.试说启发。
(1)启发思考:你能读出这则小故事里含着的道理吗?试着说一说。
(2)学生试说。教师鼓励肯定,适时点拨。
2.列举事例。师:类似于“守株待兔”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呢?能不能列举一下看看?
预设①:有人买彩票中了1000元,很兴奋,为了中更多,买彩票越来越疯狂,可他再也没有中过奖,反而欠了很多账。
预设②:同学壮壮在学习上有不会的地方不懂得去思考或请教别人,只干坐着等老师来讲解或别人来教他。
3.小结提升。
(1)资料链接:《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在这篇文章里,韩非子建议大王除掉危害国家的五种蛀虫。
师:来,学着韩非子的语气劝告一下像农夫这样的人:
预设①:人们啊,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千万别指望不劳而获。
预设②:偶然的好运不代表天天有好运,不能靠着侥幸心理生活。
预设③:我们只有主动积极去行动,去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思考,真棒!偶尔的意外收获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惊喜,但是只有勤勤恳恳的努力奋斗才能让让我们拥有幸福。这个流传了2200多年的小故事至今还在启发我们怎样对待人生。
设计意图:
本单元课文紧扣“寓言”这个体裁,本文又是寓言单元的头篇课文,需要紧扣体裁特点,在寓意的领悟上下足功夫。有了前期的一系列铺垫,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实践,或联系身边实际寻找身边的事例,或穿越到战国时期替韩非子进行忠告,在这样的实践中,孩子慢慢学习自由自在地思考。
探究三:阅读链接,交流感想。
1.通读“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阅读链接”中小短文。
(2)简要说说“南辕北辙”的故事。
(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①借助图片理解“辕”“辙”,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
②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心想向南,而车子却向着北边行走。
2.评议“南辕北辙”。
(1)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预设①:没有看清方向就乱走,走反了都不知道。
预设②:不虚心,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预设③:不思考,自以为是,付出了很多,却反而把事情办砸了。
(2)小结: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事情之前要知道自己的目的,看清楚方向,做正确的事情。因此,现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小结寓言的体裁特点。
(1)启发思考:比较《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再结合以前读过的寓言故事,你发现“寓言”这种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
(2)交流好书。请带了书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书名和封面,介绍自己读了哪几则寓言。
(3)教师小结:寓言是为了劝告或者讽刺而写成的一种文章,一般篇幅短小,有新奇或夸张的故事情节,读后能引起读者思考。读寓言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还要能体会出故事中蕴含着的道理。
设计意图:
本环节进行了拓展延伸,通过“阅读链接”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寓言体裁的感性认识,也迁移运用了在《守株待兔》中学到的学习寓言的方法。再通过两则寓言的对比,小结寓言的一般特点,并提示学习寓言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兔走触株”中的“走”和“走路”中的“走”是一个意思。( )
②“耒”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
③“冀复得兔”的意思: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
2.将你的理解填写在横线上。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
3.像《守株待兔》这样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你还能写几个?
《》《》《》《》
设计意图:
练习1以判断的形式复习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练习2在交流、口述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下寓言含着的道理,由说到写,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练习3在阅读链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引向广博的中国古代寓言宝库,将后续“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内容渗透其中。
四、小结
本课我们背会了《守株待兔》,还学懂了韩非子通过这个小故事对我们发出的忠告。结合《守株待兔》我们明白了寓言就是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世人的劝告或对某种错误现象的批评和讽刺,所以,我们读寓言的时候不仅要了解故事,也要联系实际领悟到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智慧。中国历史优秀,有大量很经典的古代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同学们课后都要多读一读。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把小古文《守株待兔》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评一评:
①背得都正确(星级评定:☆☆☆)
②背得很熟练(星级评定:☆☆☆)
③背得有感情(星级评定:☆☆☆)
2.拓展作业:选读课本第30页“日积月累”中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
基础作业在课堂掌握的基础上再作强化,将课后习题1落到实处,这则寓言也是家长从小就接触到的,因此该项作业可借助亲子交流增强孩子对中国文学经典的兴趣。拓展作业联系语文园地一,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寓言阅读量,在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润。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寓言)因释其耒而守株
身为宋国笑
知故事
坐等幸运
不劳而获
明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