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陶罐和铁罐
【简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认读课后生字。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梳理脉络,能简单讲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提示语的妙用,能够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骄、谦、虚、懦、弱、恼、代、价”10个生字,重点指导“懦、弱”的朗读,会写“骄、傲、谦、虚、懦、弱、提、尘、捧、代、价”11个生字,重点指导“傲、谦”的写法和笔顺。2.通过脉络图,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故事大致内容。3.分角色朗读,体会陶罐、铁罐不同的性格。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知道在对话中,提示语能起到情感渲染的作用。利用脉络图,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
在对话中,提示语有不同位置,要熟练运用。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熟悉的寓言故事导入:龟兔赛跑上课了,同学们都早早做好准备了,奖励大家一个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2.解决生字难点3.学写生字“傲、谦”,注意笔画顺序探究二:借助脉络图,梳理故事内容。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借助脉络图,梳理故事内容3.四人小组,互说故事探究三:分角色朗读,激发情感。1.继续补充对话2.分角色朗读课文(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教师点拨,理解提示语的作用3.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练习
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
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分角色朗读,要能够互换角色。2.拓展作业:试着在语文书的基础上,换一换几处提示语的位置。
【详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认读课后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骄、谦、虚、懦、弱、恼、代、价”10个生字,重点指导“懦、弱”的朗读,会写“骄、傲、谦、虚、懦、弱、提、尘、捧、代、价”11个生字,重点指导“傲、谦”的写法和笔顺。
2.通过脉络图,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3.分角色朗读,体会陶罐、铁罐不同的性格。
【教学重点】
1.通过分角色朗读,知道在对话中,提示语能起到情感渲染的作用。
2.利用脉络图,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
在对话中,提示语有不同位置,要熟练运用。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看寓言故事,得生活道理
龟兔赛跑
兔子向动物们夸耀他的速度,“我从来没有失败过,”他说,“当我奔跑时,没有人比我更快。”乌龟平静地说:“我要与你比赛。”“真是笑话,我可以边玩边和你赛跑。”兔子说。
比赛开始了,一眨眼工夫,兔子已经跑得不见了踪影,但是他觉得自己跑得快,对比赛掉以轻心,躺在路边睡着了。
乌龟慢腾腾地却持续不停地走,当兔子一觉醒来,他看到乌龟已经快到终点线了。兔子输了比赛。
2.
导入课文
孩子们,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骄傲的兔子最终失败了,只有持之以恒的乌龟,才能最终实现目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则寓言故事,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读课题: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
从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入手,结合提问交流,让学生明白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再链接到所学的新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18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做好标记,再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
傲
相提并论
怒
古值
轻
开火车读词语: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开一列小火车,给大家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错生字)
2.解决生字难点
这些生字里,你发现了特别容易读错或者难理解的生字吗?
预设:
【懦弱】这个词语的发音有点难,跟着老师一起,多读几遍。
【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呢?知道的小朋友可以来说一说哦!相提并论的意思就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处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轻蔑】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来找一找它的近义词,对了,就是“看不起,瞧不上”的意思。
3.学写生字“傲、谦”,注意笔画顺序
(1)观察生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对反义词“骄傲——谦虚”中的两个字:傲、谦,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预设:“傲”注意右边部分是反文旁,不要写成折文,短横要出头;“谦”注意中间部件是一横两竖。
师补充:同学们提到的都很好,除此之外,这两个字的笔顺和穿插也很关键。请大家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笔顺。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撇捺都要像下方纵向舒展。
(2)学写生字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现在请小朋友们在课堂作业本上自己试一试。
(3)评价生字
展示优秀生字:
书写正确,一星;整体协调,一星;注意穿插,一星
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评一评吧。
设计意图:
自主认读、观察生字,发现难点,老师适当点拨,扎实掌握生字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探究二:借助脉络图,梳理故事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同学们的生字写得真棒,课文里,陶罐和铁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
指名学生回答,师相机补充
预设: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的故事。
师:概括得非常简练,谁再来补充?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2.借助脉络图,梳理故事内容
小朋友们真能干,很快就梳理清楚故事的主要内容了,但是能否在这张脉络图的帮助下,把寓言故事说得更有意思呢?出示课堂作业本第4题第一小题(作业题目)
(1)同桌交流,再读文章,完成脉络图
指名请学生填空,师相机板贴,学生快速校对。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很快就从文章中找到了答案,能告诉大家你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中发现的吗?除此之外,还能找到“轻蔑、争辩、不再理会”这3个词的出处吗?
(2)PPT相机出示出处:
①【傲慢】第2自然段: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②【谦虚】第3自然段: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③【轻蔑】第4自然段: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④【争辩】第5自然段: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⑤【恼怒】第6自然段: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⑥【不再理会】第9自然段: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读课文,同桌合作,梳理信息,完成脉络图,既找到了文章的关键部分,又发展了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同时完成课后题的要求。
3.四人小组,互说故事
同学们,借助脉络图,我们的故事更丰富了,在四人小组里比比谁说的故事最完整,最有意思吧!推选一人作为代表,来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哦!
探究三:分角色朗读,激发情感。
1.继续补充对话
同学们,除了我们找到了这几段内容,还有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吗?我们一起来补充完整吧!
补充对话
第7自然段:“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第8自然段:“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和同桌一起完成对话,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读的理由。
设计意图:
通过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会不同的情感,初步了解提示语对朗读情感的作用。
(2)教师点拨,理解提示语的作用
请同桌展示朗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预设:
生:我在读铁罐的话时,看到了“傲慢”、“轻蔑”、“恼怒”这几个词语,所以我要这样子读。
生:我在读陶罐的话时,我看到了“谦虚”、“争辩”这几个词,所以我要这样子读
是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词语在对话中的位置,发现了吗?它们都表示怎么样地说,我们把这样的词语,叫做对话的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准对话的语气。再来仔细看看,这几个提示语的位置,一样吗?
预设:
生:不一样,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有的提示语在中间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提示语有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对话也就更丰富了。
(3)再次分角色朗读
相信在理解了提示语的作用后,我们的朗读会更精彩,小朋友们,赶紧再来试试吧,这次你们可以互换角色哦!
设计意图:
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可以自己发现提示语的作用,以及提示语可在对话的不同位置,然后再让孩子们去分角色朗读,这时会更有代入感。
三、练习(读一读,说一说)
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也是语文的课后要求。
4、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结局如何呢?我们留在下节课再来探讨。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分角色朗读,要能够互换角色。
2.拓展作业:试着在语文书的基础上,换换几处提示语的位置。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尝试换一换提示语的位置,也是为写作做铺垫。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提示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