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
5.黄河颂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哺育(pǔ)
澎湃(pài)
气魄(pò)
B.山巅(diān)
狂澜(lán)
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
浊流(zhuó)
滋长(zì)
D.赞歌(zàn)
发源(yuán)
宛转(wán)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气势)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幔帐)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5.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6.下列对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河颂》是以诗的形式写的“黄河颂歌”。
B.《黄河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C.《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D.《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是冼星海。
7.品析下面加点字词好在哪里。
(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二、素能进阶
8.学习了《黄河颂》一文后,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2)【近之黄河】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3)【今之黄河】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为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三、阅读训练
阅读《保卫黄河》,回答问题。(11分)
(朗诵词)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歌词)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9.歌词前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2分)
10.“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11.说一说这首歌蕴含的思想内容。(2分)
12.请发挥想象,结合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展现的场面。(4分)
5.《黄河颂》答案与解析
1.B本题考查字音。A.“哺”应读bǔ。C.“荡”应读
dàng;“滋”应读zī。D.“宛”应读
wǎn。
2.C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C.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3.D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A.呼告、拟人。B.对偶。C.呼告、比喻。
4.D本题考查为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D.正确的划分应为“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5.D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D.应为“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长短结合”。
6.D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黄河颂》作者是光未然。
7.【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字词。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要注意联系课文,在弄清楚表面义的基础上,适当联系其比喻义、引申义。
【答案】(1)用“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宏大气势。
(2)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8.【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句积累。只要是描写黄河的古诗句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涵的理解。解答此题需深入语境,读懂材料,体会其表达的对黄河的情感。(3)宣传语要简明、得体地表现活动主题。
【答案】
(1)(示例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示例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山。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3)(示例)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
9.【解析】本题考查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一般在歌词前,起铺垫、提示、总起的作用。结合歌曲主题,可知主要指出当时中华民族处境的艰难,营造了大气磅礴的气势,发出了保卫全中国的呼喊。
【答案】指出了中华民族的处境,发出了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强烈呼喊。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作用的理解。由“风”“马”“黄河”“山岗”“高粱”可知,此句属于景物描写,构建了一幅波澜壮烈的雄伟图画,营造壮烈的氛围,鼓舞人心。
【答案】景物描写。描写出一幅磅礴宏大、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可知,全篇都在描写保家卫国的主题,突出了对抗日英雄的赞美和对群众的呼吁激励。
【答案】对抗日英雄英勇保卫家乡的赞美和对群众的呼吁激励。
12.【解析】本题考查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涵,确定语言基调。抓住“万山丛”“青纱帐”“英雄”“刀枪”等意向,描绘出一幅壮丽的保家卫国场面即可。
【答案】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在万山丛中,中华儿女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游击健儿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