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纸的发明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
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内容
感知全文,大致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了解造纸术改进以前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会认“创”等14个生字,能读准平翘舌音以及
“积累”“朝鲜”中的2个多音字。通过按结构分类写字,重点掌握伟、保、约、验、阿、欧、洲、社等左右结构的字。借助课后题,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表格,了解造纸术出现以前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及其存在的缺点。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表格,了解造纸术改进以前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及其存在的缺点。
教学难点
借助课后题,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表格,了解造纸术改进以前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及其存在的缺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谈话。问题导入。师: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互动交流。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导入新课。师:那么四大发明又是如何出现的呢?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纸的发明。板书课题。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形象感知。检查预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探究二:品读课文。自主梳理,填写表格。交流表格。整体回顾。课堂小结。
练习
1.读词语,记一记。(会读了,给☆涂上颜色)2.书写指导。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生字抄写本》上每个生字抄写三遍,口头扩词。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A.和爸妈说一说造纸术发明之前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B.小朋友,你们在课外一定还读了不少有关纸的发明的故事,把你课外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在小组内进行一次故事分享吧!★★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要写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
3.写:参考书后《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边书空,边给每个生字口头扩词)。
【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会认“创”等5个生字,能读准平翘舌音以及
“积累”“朝鲜”中的2个多音字。通过按结构分类写字,重点掌握伟、保、约、验、阿、欧、洲、社等左右结构的字。
1.借助课后题,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通过表格,了解造纸术改进以前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及其存在的缺点。
【教学重点】
1.借助课后题,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通过表格,了解造纸术改进以前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及其存在的缺点。
【教学难点】
1.
借助课后题,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通过表格,了解造纸术改进以前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及其存在的缺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
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谈话。
(1)问题导入。师: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
(1)互动交流。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1)导入新课。师:那么四大发明又是如何出现的呢?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纸的发明。
2.板书课题。
二、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1)出示要求。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词语。交流大家觉得难读的词语。
创造
携带
保存
制作
蔡伦
积累
朝鲜
欧洲
社会
学生开火车轮流读——生生点评——师相机正音
2.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课后的图表。(课件出示课后习题中的图表)
(2)小组交流。每组四人,小组交流。
(3)整体感知。借助图示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设计意图:
课文线索清晰,课后题的流程图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就能迅速感知课文的内容以及造纸术发明的路径。所以,好的支架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
探究二:品读课文。
1.自主梳理。默读第2、3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载体
缺点
几千年前
起先
龟甲、兽骨、青铜器
后来
笨重
再后来
两千多年前
2.交流表格。
(1)交流表格第1行。
出示句子: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就是“甲骨文”。(出示甲骨文图片)
理解“铸刻”。出示“铸”在字典里的意思:把金属熔化后倒进砂型或模子里,制成物件。再理解铸刻的意思。
师:想到一件事,或者记录一件事,每次都要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你有什么感受?(不方便,所以当时只有军事、占卜等国家大事才能记录在甲骨或者青铜器上)
生交流,朗读句子。
(2)交流表格第2行。
交流载体:竹片和木片上。(出示图片和资料。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竹制称竹简,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蘸墨书写。)
理解:学富五车。(出示图片)
概括缺点:笨重、不方便。
(2)交流表格第3行。
交流载体:帛。(出示字源。“帛”由“白”与“巾”组成,联合起来表示“顶级布条”。本义:顶级丝制布条。)
明晰缺点: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第3行第2部分的载体为:蚕茧薄片。缺点:太少,不能普及。
(2)交流表格第4行。
交流载体:用麻造纸。缺点:粗糙。
3.整体回顾。
(1)借助表格,说一说早在几千年前和两千多年前的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
(2)同桌练说。
(3)全班展示。
3.课堂小结。
出示流程图。师:下节课我们跟着时间的线索继续往前走,去感受东汉时代的造纸术及其后来对世界的影响。
设计意图:
在介绍造纸术发明以前及西汉时代时,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布局的,在每一个时间段都介绍了当时书写载体存在的弊端,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快速感知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图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生通过“图示”很快梳理清楚了文章脉络,也了解了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练习
1.读一读,记一记。(会读了,给☆涂上颜色)
创造
携带
保存
制作
蔡伦
积累
朝鲜
欧洲
社会
☆☆☆
2.书写指导。
(1)分类指导。数一数12个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1)交流指导。
师: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紧右松。师:你认为哪几个左右结构的字是特别难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呀?(预设:欧洲。“欧”左边笔顺最后写竖折。“洲”右边笔顺从左到右。)
(1)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1)反馈评议,再修正练写。
设计意图:
基于本课时教学目标,“练习”板块对词语进行了巩固。三年级的写字需要从规律入手,这一课的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占大部分,即使学生前面已经有了“左右结构”写字经验,但课堂上需要拿出来重点巩固。除此之外,个别字的笔顺是不能忽视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图示和表格,了解了造纸术改进以前人们使用的书写载体是什么,以及它们各有什么不足,收获可真大啊!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生字抄写本》上每个生字抄写三遍,口头扩词。
2.拓展作业:(分层设计,选择其一,挑战星级)
A.和爸妈说一说造纸术改进之前书写载体的演变历程。★
B.小朋友,你们在课外一定还读了不少有关纸的发明的故事,把你课外看到的听到的故事在小组内进行一次故事分享吧!★★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对书写载体演变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龟甲、兽骨、青铜器
不方便
竹片、木片
笨重
帛
价格贵
麻
粗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