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二课时)教学课件(21+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二课时)教学课件(21+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9 12:53:30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1.了解《战国策》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2.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文章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他的宗主国魏国被消灭之后,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企图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饵钓大鱼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国断交,结果楚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是重蹈楚怀王故辙,还是学蔺相如与虎狼之秦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导入新课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末年著作整理而成,共33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反映了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作品介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
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对……说;告诉
想要

交换
表示祈使语气
答应
施予恩惠
很好
虽然这样

想;愿意


高兴
因此


出使
疏通文意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
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为什么
况且
使……灭亡
表转折
凭(借)
存在的原因
把……看作
忠厚的长者
在意。“错”同“措”
扩充
表转折
违背(背叛)
轻视
回答
顺接
即使
哪里只是
像这样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盛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
摘掉
帽子
光着


撞地
罢了
平庸无能的人
同“苍”
发作
吉祥
不祥

降示
穿白色丧服
拔出
站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屈服
道歉

明白,懂得
可是
凭借
只因为
全文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土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方圆千里的土地来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从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的时候),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因此穿上白色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借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啊。”
1.通假字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同“措”)
(2)仓鹰击于殿上(同“苍”)
知识汇总
2.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2)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3)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
(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使……流)
(5)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3.一词多义

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
怀怒未发(名词,愤怒,怒气)
休祲降于天
古义:
今义:
长跪而谢之
古义:
今义:
易安陵
古义:
今义:
使于秦
古义:
今义:
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
4.古今异义
吉祥?
休息
交换?
容易
道歉
感谢
出使,任务?
重大的责任
虽然如此?
转折连词




非若是也
古义:
今义:
挺剑而起
古义:
今义:
大王加惠
古义:
今义:
岂直五百里
古义:
今义:
以头抢地
古义:
今义:
这样
表示判断
拔出
硬而直
给予
增加
只、仅仅
与“曲”相对,形容词

抢夺、抢占
安陵君其许寡人!
受地于先王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未尝闻也。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君王自称
敬称自己国家已经去世的君王
对他人(男子)的敬称
指帝王
对君王谦称自己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粗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
5.称谓
非士之怒也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请广于君
今吾以十倍之地
徒以有先生也
对秦王的敬称
对他人的敬称
一般场合均可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对他人的敬称
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⑴以大易小。(

⑵徒以有先生也。(

⑶以君为长者。(

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因为



6.重点字词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以头抢地尔。
相当于“呢”,表反问的语气。
相当于“吧”,表责备的语气。
相当于“呢”,表反问的语气。
相当于“吗”,表疑问的语气。
相当于“了”,表陈述的语气。
相当于“罢了”,表轻蔑的语气。
7.语气词

谢(共17张PPT)
1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第二课时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秦王不悦,安陵君不安,为了平息秦王的怒火,保全安陵,这样把唐雎推上了历史舞台,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的斗争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艰巨程度显而易见。从而演绎出安陵小国最后的落日辉煌,凄怆而又悲壮。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
唐雎回答直接拒绝,态度更为坚定有力。
2.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只有用心揣摩,方能领会真实意图。试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我发怒的话,就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你要我的地,我要你的命。我将效法他们三人,将要与你同归于尽。
5.唐雎与秦王经过几个回合的斗争?在文中找出他们的表现。
回合
秦王
唐雎
言行
态度
言行
态度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质问施恩加惠威胁骄横狡诈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色挠,长跪而谢。
怒气冲冲武力恫吓逼其屈从
前倨后恭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不畏强暴立场严正断然拒绝
沉着冷静
毫不示弱
针锋相对
以死相拼
不辱使命
折服秦王,取得胜利。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唐雎
的说话技巧
言之有“节”
言之有“据”
言之有“力”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此庸夫之怒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道义
威力
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不辱使命。
第一段:
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段:
第四段:
写秦王被折服,唐雎取得胜利。
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
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高潮
开端
结局
第三段:
发展
概括每段段意。
整体感知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出使原因
针锋相对
取得胜利
秦王
安陵君
秦王
唐雎
虚情假意
强悍残暴
从容不迫
绵里藏针
阴险狡诈
盛气凌人
不卑不亢
凛然正气
前倨后恭
色厉内荏
秦王
不畏强暴
英勇斗争
唐雎
文章叙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示弱国安陵能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文章主题
1.选材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突出了主人公,并通过其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中心。
2.描写方式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唐雎义正辞严地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还写了他不畏暴君,效法“三子”,挺剑而起的英勇壮举。
侧面描写:还通过对秦王的描写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3.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夫专诸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写作手法
1.机智勇敢的唐雎,他能够永保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拓展延伸
历史名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上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热情,智斗强秦,以和氏璧有一小毛病、斋戒五天,完璧归赵。
2.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有名的外交家?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诸葛亮前往江东促成孙刘联盟时,舌战群儒,谈笑风生,用外交手段建立了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后来更是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曹操一举南下的企图,保存和壮大了刘备集团的势力,为鼎立一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出使不受辱,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晏子使楚,以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使使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也维护了个人尊严。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