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乡下人家》教案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乡下人家》教案 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9 13:3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乡下人家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课后的“构、冠”等10个生字;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构、饰”等15个生字,在旁边写一个,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圈出来。3.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之后,在文中划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致,并简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教学内容
认读生字和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乡下人家的美景,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等识字方法,正确认读“构、冠”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字和“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2.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一组关于农村生活的图画。2.让学生介绍画面上的乡村景色。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醉云的《乡下人家》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交流。(1)出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再齐读。(2)理解有新鲜感的词语:时令、向晚、捣衣。(3)指导文中比较难写或者容易写错的生字探究二:再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乡下人家的不少景物,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2.交流体会。要点提示:(屋前)瓜藤攀架。(门前)繁花次第开。(房前屋后)雨后春笋长;群鸡觅食;群鸭戏水。(屋前)摆桌吃饭;月夜人梦。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概述课文内容。4.聚焦中心句,把握课文结构。(1)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用笔画下来。(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独特”和“迷人”的初步理解。探究三: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么写乡下人家的屋前瓜藤的?2.交流讨论。(1)引导学生发现句子里表示动作的词,用笔圈画出来。
(2)启发思考:屋前的瓜藤,本来是一处静物描写,为什么作者却用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3)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对比。出示: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引导发现: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乡下人家的生机与活力。(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1)思考:乡下人家都养了哪些花?这些花很漂亮,课文为何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2)读一读写竹的句子,思考:乡下人家种的竹子有什么特点?
练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两遍。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2.拓展作业:收集更多乡村美景的图片或文章去看一看、读一读。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课后的“构、冠”等10个生字;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构、饰”等15个生字,在旁边写一个,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圈出来。
3.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之后,在文中划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致,并简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等识字方法,正确认读“构、冠”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字和“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一组关于农村生活的图画。
2.让学生介绍画面上的乡村景色。
预设:小桥流水、绿油油的庄稼、村落等。
3.揭题
乡下的风景,别样于城市,曾让很多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醉云的《乡下人家》
设计意图:
由农村生活的图片,直观地导入,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美的享受,为课文的学习增添更多的期待和乐趣。
二、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
(1)出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再齐读。
构成
鸡冠花
朴素
率领
倘若
附近
捣衣
绘画
和谐
(2)理解有新鲜感的词语。
①时令:季节、节令
先在文中圈出“时令”,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根据句子想想“依着时令”的意思。
②向晚:天色将晚,傍晚。
同样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向晚”的意思。
③捣衣:在河边拿着棒子洗衣服。
借助画面,了解“捣衣”的意思。
(3)指导文中比较难写或者容易写错的生字




设计意图:
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集中识记,并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具有新鲜感的词语,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对于比较容易写错的生字,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探究二:再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乡下人家的不少景物,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2.交流体会。
(1)屋前——瓜藤攀架。读第一自然段,适时辨识多音字“结”在句中的读音。
(2)门前——繁花次第开。鸡冠花的“冠”在这里读第一声,结合课文里“依着时令开”的意思,帮助学生提炼概括。
(3)房前屋后——雨后春笋长;群鸭觅食。
(4)屋前——院落晚餐;月夜人梦。
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概述课文内容。
乡下人家,屋前
,门前
,房前屋后

夏天傍晚,人们在屋前
,秋夜,

点拨:抓住方位词和时间词,理清顺序,就可以把握《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4.聚焦中心句,把握课文结构。
(1)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用笔画下来。
结合学生交流,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独特”和“迷人”的初步理解。
预设:乡下人家的生活充满生机、多姿多彩、无拘无束、自然和谐......
(3)小结:课文是分总结构,结尾这一句是关键语句,总结了全文。
设计意图:
要初步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需给足学生时间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大意,在抓住关键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中写了哪些画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整体的乡下人家图。
探究三: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么写乡下人家的屋前瓜藤的?
2.交流讨论。
(1)引导学生发现句子里表示动作的词,用笔圈画出来:攀、爬、落、结、挂。
(2)启发思考:屋前的瓜藤,本来是一处静物描写,作者却用了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这是为什么?
点拨: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瓜藤生长的过程,随着课文的描写,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瓜藤攀爬图,静中有动,能把景物写活,写出生气和活力。
(3)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对比。
出示: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提问:高楼前的石狮子和旗杆,给人什么感觉?而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呢?
预设:高楼前的石狮子和旗杆让我们觉得严肃、单调;而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让我们觉得很可爱,有生气。
小结: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乡下人家的生机与活力。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乡下人家都养了哪些花?这些花很漂亮,课文为何说这些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交流讨论,要点:“朴素”指的是这些花在乡下很常见,很普通,不需要怎么照料就能存活。“华丽”是指花开的美丽,好看。
(2)读课文第二段中写竹的句子,思考:乡下人家种的竹子有什么特点?
点拨:
①抓住“几十枝”“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体会到竹的多和茂盛。
②抓住“探”这个拟人词,体会笋悄悄地生长,长得快、可爱,生机勃勃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对屋前瓜藤、鲜花绽放、雨后春笋这三个景致进行深入体会,感受乡村景致的可爱、生机和活力。
三、练习(朗读和练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两遍。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
4、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通过多种朗读,抓住关键词句,理清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幅整体的乡下人家图。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致。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
2.拓展作业:收集更多乡村美景的图片或文章去看一看、读一读。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收集更多乡村美景的图片或文章,在增长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瓜藤攀架门前——繁花次第开房前屋后——雨后春笋长
鸡鸭觅食
屋前——院落晚餐
月夜人梦
独特
迷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