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乡下人家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复习和巩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2.在心中构思: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
教学内容
品味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积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2.通过感悟和摘抄的方式,积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回顾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2.过渡绿色瓜藤,翠竹浓荫,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鸡冠花、大丽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出示中心句,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新授
探究一:品读课文,感悟风景1.自读第三至六自然段,思考:你对这几段课文中描写的哪处景致最感兴趣?
可以将感受和发现批注在旁边。交流要点:(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①抓住关键词“率领”“耸着尾巴”“大踏步”,体会母鸡的负责和公鸡的神气,指导读出乡下人家对鸡的喜爱。②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别。读读下面两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A.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鸡的。B.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③句式仿写:“鸭”也是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如果突出鸭的重要性,会怎么写?④读文中写“群鸭”的句子,思考:为什么写鸭的时候,特别强调“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⑤指导朗读:突出关键词,读出鸡鸭和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2)学习第五自然段。①提问:吃饭,也是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②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乡下人家吃晚饭的舒适与惬意。(3)学习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寄住”“唱起歌来”“甜甜蜜蜜”等,想象画面,说说感受。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试着读出自己的那份喜爱之情。(配乐)探究二:拓展延伸,深化乡情1.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究竟写了哪几个季节,哪些时候的风景?圈画出相关的关键词。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赞美和喜爱之情。3.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1)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交流阅读感受。(2)鼓励学生将自己觉得形象生动的句子摘抄写下来。4.课堂小练笔(1)乡下生活是丰富的,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乡下生活,看一看还有哪些课文中没有写到的风景。(2)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印象,联想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或所想,再明白地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练习
1.认真积累并摘抄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2.完成“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的课堂小练笔。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完成摘抄和小练笔;完成配套练习。2.拓展作业:观看央视纪录片《美丽乡村》。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复习和巩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在心中构思: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2.通过感悟和摘抄的方式,积累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回顾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引导学生说说,瓜藤、花和竹的哪些特点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2.过渡
绿色瓜藤,翠竹浓荫,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鸡冠花、大丽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出示中心句,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们已经在朗读想象中,领略到乡下人家的瓜藤、鲜花和竹子的独特、迷人之处,那么其他的风景怎么样呢?我们继续来欣赏!
设计意图:
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重拾本文的中心句,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授
探究一:品读课文,感悟风景
1.自读第三至六自然段,思考:你对这几段课文中描写的哪处景致最感兴趣?
可以将感受和发现批注在旁边。
交流要点: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抓住关键词“率领”“耸着尾巴”“大踏步”,体会母鸡的负责和公鸡的神气,指导读出乡下人家对鸡的喜爱。
②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别。读读下面两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A.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鸡的。
B.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要点提示:
鸡在乡下是最为常见的家禽,在句子里,将鸡放在句子最前面,着重强调,突出鸡对于乡下人家的重要性。
③句式仿写:“鸭”也是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如果突出鸭的重要性,会怎么写?
④读文中写“群鸭”的句子,思考:为什么写鸭的时候,特别强调“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预设:强调了在乡下鸭子的生活是自由的,和人的相处也是自然、和谐的,这是一幅独特的风景。
⑤指导朗读:突出关键词,读出鸡鸭和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
小结:在乡下人家,鸡成群,鸭戏水,一派和谐的景象!让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提问:吃饭,也是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
点拨:
抓住“天高地阔”,引导学生发现乡下人家是以天地为“餐厅”的。
抓住“红霞”“微风”“归巢的鸟儿”等,引导学生发现乡下人家的“餐厅”里多么热闹,有好多好友作伴。
引导学生根据描写,想象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的情景。
②指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乡下人家吃晚饭的舒适与惬意。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寄住”“唱起歌来”“甜甜蜜蜜”等,想象画面,说说感受。
点拨:
“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与开头搭瓜架相照应。
通过描写纺织娘的歌声,写出了乡下夜晚的宁静,这也是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试着读出自己的那份喜爱之情。(配乐)
设计意图:
上节课已经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了“瓜藤攀架”“鲜花次第开”“雨后春笋长”。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依旧是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人梦”这几个画面中,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感受乡村生活的自由、美好、和谐。
探究二:拓展延伸,深化乡情
1.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究竟写了哪几个季节,哪些时候的风景?圈画出相关的关键词。
(1)要点
季节是春天、夏天、秋天;
时间是白天、傍晚、夜晚。
(2)小结
乡下人家不论春天夏天、秋天,不论白天、傍晚、夜晚,他们的房前屋后都有风景。尽管构成这些风最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普通事物,但因为作者对乡村的那份独特的情感,这些普普通通的风景都变得独特、迷人了。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
(1)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交流阅读感受。
提问:文中把竹笋当成人来写了,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像这样把物当作人来写的句子还有不少,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哪一句?
学生分享和交流。
(2)鼓励学生将自己觉得形象生动的句子摘抄写下来。
教师应注意给学生留有摘抄的时间,指导学生把字写好。
4.课堂小练笔
(1)乡下生活是丰富的,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乡下生活,看一看还有哪些课文中没有写到的风景。
(2)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印象,联想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或所想,再明白地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可以借助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关于乡村生活的词语。)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积累形象生动的句子,来帮助学生体会乡下生活和乡村风景的独特、迷人。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眼睛的乡村美景,写一段话,从而将这种喜爱和赞美之情深深植入他们心中。
三、练习
1.认真积累并摘抄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2.完成“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的课堂小练笔。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深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围绕课文的泡泡中提示的中心句,抓住关键词,深入探究了乡下人家的“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和“月夜人梦图”。我们在这些独特的生活场景中,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这种朴素、生机、自在、和谐的生活,多么让人向往!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完成摘抄和小练笔;完成配套练习。
2.拓展作业:观看央视纪录片《美丽乡村》。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并且通过观看推荐纪录片,向课外知识拓展,进一步感受乡村的美丽。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瓜藤攀架门前——繁花次第开房前屋后——雨后春笋长
(探)
鸡鸭觅食
屋前——院落晚餐
(天高地阔)月夜人梦
(甜甜蜜蜜)
独特
迷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