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月桃花水
【简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解决,并记录在书上。
2.在文中划出优美的语言,并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内容
完成学习单,自主认读生字词,感悟桃花水的美丽;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和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正确认读“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2.通过自主阅读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阳春三月、桃花绚烂、河流苏醒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图中看到的景色以及心中的感受。2.揭题质疑有位叫刘湛秋的作家,看到这样的春景,写下了一篇美文《三月桃花水》。
读了这标题,你有哪些疑问?
新授
探究一:自由读文,感知桃花水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完成学习单。(1)文中的字词,我觉得在读音上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我不太理解的词语是:
(2)“桃花水”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2.
交流学习单。(1)提醒多音字“和”的读音。(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绮丽”的意思。(3)运用抓关键语句的方法,从文本中找到桃花水是什么。探究二:梳理结构,品悟桃花水1.
初读课文,梳理结构。(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和这两个问句相对应的段落。(2)追问:第三、四自然段是什么关系?第五、六自然段呢?(3)提问: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直接体会到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布置任务,走进课文,具体感受赞美和喜爱之情。自由朗读第三至六自然段,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3.交流研读,结合课文语句表达阅读感受,相机指导。(1)第三、四自然段。①点拨哪些声音和水声相互“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预示着什么?“
麦苗”会和桃花水说些什么?“车轮滚过的铃声”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②引导有感情地朗读。(2)第五、六自然段。①提问:透过桃花水,你看到了什么?②引导想象:一江桃花水仅仅就照出了这些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提示:小鸟
小草
调皮的孩童
连绵起伏的青山
炊烟袅袅的村庄.....它看见
③有感情地朗读探究三:合作朗读,体会语言美1.布置任务请四人小组合作,组内交流,说说自己觉得哪些语句写得优美,表达出了作
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朗读给同伴听听。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朗读要点。3.四人小组再次合作,朗读展示。挑选优美语句,用朗读来表达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2.背诵或者摘抄文中优美的语言。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理顺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积累或者摘抄文中优美的语言。2.拓展作业:推荐阅读刘湛秋的散文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和《温暖的情思》。
【详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解决,并记录在书上。
2.在文中划出优美的语言,并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正确认读“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通过自主阅读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春雨绵绵、桃花绚烂、河流苏醒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图中看到的景色以及心中的感受。
2.揭题质疑
有位叫刘湛秋的作家,看到这样的春景,写下了一篇美文《三月桃花水》。
读了这标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什么是“桃花水”?“三月桃花水”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
用美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谈谈心中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探究一:自由读文,感知桃花水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完成学习单。
(1)文中的字词,我觉得在读音上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我不太理解的词语是:
(2)“桃花水”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
2.
交流学习单。
(1)提醒多音字“和”的读音。
出示“和”的不同读音和义项,结合文中句子,巩固“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找出正确读音”的方法。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绮丽”的意思。
(3)运用抓关键语句的方法,从文本中找到桃花水是什么。
预设1:课文提示。
出示:在课文中,作者把春水叫作桃花水。
预设2:课文第二段。
点拨: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此时正值河水解冻,人们把泛滥的河水称为“桃花水”
或“桃花汛”。旧时,在西北地区,人们将谷雨时节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用它洗浴可消灾避祸。由此可见,桃花水是生机的象征,很多地方的人们每年都会怀着欣喜盼望着它。
设计意图:
以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依据学习单的要求,自读课文,发现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而后,再行交流学习单,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探究二:梳理结构,品悟桃花水
1.
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和这两个问句相对应的段落。
预设1:第一个问句对应第三、四自然段,写的是春天河流的声音。
预设2:第二个问句对应第五、六自然段,写的是河流倒映的春景。
(2)追问
第三、四自然段是什么关系?第五、六自然段呢?
要点:总分。
(3)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直接体会到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预设: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结尾最后一句,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和喜爱。
2.布置任务,走进课文,具体感受赞美和喜爱之情。
自由朗读第三至六自然段,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3.交流研读,结合课文语句表达阅读感受,相机指导。
(1)第三、四自然段。
①点拨
哪些声音和水声相互“应和着”?
“拖拉机的鸣响”预示着什么?
“
麦苗”会和桃花水说些什么?
“车轮滚过的铃声”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
②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提问:这些声音交织在起,给你什么感觉?(播放声音,学生自由表达)
所以作者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朗读: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聆听它动人的曲调吧。
(2)第五、六自然段。
①提问:透过桃花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
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垂柳披上长发,如雾如烟;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浮起一朵朵红莲......
②引导想象:一江桃花水仅仅就照出了这些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提示:
小鸟
小草
调皮的孩童
连绵起伏的青山
炊烟袅袅的村庄.....
它看见
小结:一个小小的省略号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虽然我们描绘的画面与诗人有所不同,但却共同映照出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难怪作者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③有感情地朗读
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和作者一样,听懂了桃花水跳动的音符,感受到了桃花水优美的风韵,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妙的声音和图画展现给大家。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时,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发现文章的特点。然后重点品悟桃花水的美丽与生机,这个过程中,尽量放手,给学生自主阅读、想象、朗读和体会的空间,进而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欣赏、喜爱与赞美之情。
探究三:合作朗读,体会语言美
1.布置任务
(1)过渡
当我们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它只是几行文字;第二次再读时,我们便听到了声音,眼前出现了清亮的桃花水;第三次再读时,仿佛这些桃花水都有了生命,哺育了庄稼,装点了大地。
(2)任务
请四人小组合作,组内交流,说说自己觉得哪些语句写得优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朗读给同伴听听。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朗读要点。
要点1:开头两个问句,句式整齐,用比喻手法引发我们对“声音”“光芒”的好奇。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轻快,问句最后几个字语调要微微上扬。
要点2:第二自然段,漂着桃花的水一路向前,带来了春天,带来了希望。春天的水是轻快的,是活泼的,朗读的时候语调要轻柔一些。
要点3:第四、六自然段,句式整齐,用排比手法铺陈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朗读的时候,两处排比句中的三个短句语调要有起伏,像流水轻轻流动一般。
要点4:最后一段,句式整齐,读的时候要有节奏感。
3.四人小组再次合作,朗读展示。
挑选优美语句,用朗读来表达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并积累语言优美的句子,互相学习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桃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小组合作之后,集体交流中,教师的指导朗读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小技巧。
三、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2.背诵或者摘抄文中优美的语言。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学习单,自读课文,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词;通过自主朗读、想象和体会,感受了桃花水的美丽和魅力;通过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语言优美的句子,用朗读来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把这三月的桃花水永远留着自己的心中吧!
五、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积累或者摘抄文中优美的语言。
2.拓展作业:推荐阅读刘湛秋的散文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和《温暖的情思》。
设计意图:
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推荐阅读刘湛秋的散文诗集,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有助于学生从更多的课外作品中,积累更多优美的语言。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春天的竖琴(听)
春天的明镜(看)
喜爱和赞美
春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