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 9.《劝学》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 9.《劝学》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8 22: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劝学》
说课稿
武威一中
张万弘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劝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劝学》是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古代议论性散文。学习这些篇章,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的表达思想和见解,巩固文言基础。
《劝学》的作者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文章主要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问题。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本文学习时自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妙处,并注意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二、
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生对孔孟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议论文的写作常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他们对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的荀子的思想相对陌生,所以在深入理解荀子思想主张方面尚有一定难度;议论文写作水平也不高,尤其是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要“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和思想内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据对学情、教材及目标的认识,教师可通过比较、探究,把荀子思想跟孟子思想比较,以求理解的突破,从而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要“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可通过琢磨文章立论的妙处,重点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有7个学习环节
环节一、设问导入,激发兴趣
由孔子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引出学习有没有价值的讨论。(或造句:学习能使人——)
环节二、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解题,解释“劝”的意思。
引出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参考:最近学了孔孟。儒家的情况其实比较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儒家体系,譬如孔子提出仁的概念,孟子发展了仁的学说。这两个老祖宗都以天下为念:孔子主张(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则(齐)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儒家还有哪些大师呢?如战国末的荀子,汉代的董仲舒,唐代的韩愈,南宋的朱熹等。
荀子影响大不大呢?在《史记》(五种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中,虽然孔子是野合而生的,但司马迁把孔子列为世家(诸侯的子弟),整篇文章有5600字左右。孟子、荀子都放在列传里面写,写孟子的文字在1200左右,写荀子的文字只有273个。字数的多少反映三个人在司马迁心中位置的高低,其实荀子多后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
有人认为荀子和庄子包办了中国文化,荀子通过两大弟子韩非和李斯创建了中国的庙堂文化。庙堂什么意思?
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与江湖分别是什么意思?
朝廷和朝野!
韩非子和李斯一同跟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李斯帮助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担任了秦朝的丞相。韩非子是法家的开山鼻祖,而法家的思想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核心思想之一,因此说荀子荀子通过两大弟子韩非和李斯创建了中国的庙堂文化。
庄子是不想当官的,在江湖中自由的行走,但他的思想和文章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说庄子创建了中国的江湖文化。
荀子培养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位超级男生,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宝典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3、听范读。标注容易读错写错及难解的字词。。
4、学生自读。看课本注释或查资料尝试疏通文意。
环节三、精读细读,探究问题
我会提出问题,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本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问题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大部分学生可以找出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即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问题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引导学生朗读第2、3、4自然段
明确:
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证的。
问题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
本文使用了比喻论证
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通过这3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四、找比喻句,重点学习论证法
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比喻句,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句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五、联系实际,深化提高
讨论1:“学可以已”观点,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此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能把作者的观点升华为实用的知识。
活动2:学习很重要,这个道理谁都懂。但说服别人还真不易。现在,请同学们两个人为一组,一个扮演不爱学习或学不法的人,另一个同学对其进行劝导。
要求:对话的时候双方要摆明自己的观点,而劝导者在劝导对方时,必须用上课文中荀子的话。
环节六、深化探究,迁移提高
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与孟子在人性的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这与学习的观点有无联系?
(参考: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但他们都很重视教育和学习的作用。
人性究竟本善还是本恶呢?孟子认为,圣贤之人,是因为他能坚持他的本我之心,不让他心灵中的善的力量流失,因而这样的人便是圣人。我们一般的人都会持这样的观点,人一生下来,赤条条地,充满了善良与纯真。但是,假如我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很坏的,是恶的,有谁不同意呢?荀子认为,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可以使人的本性由恶变为善,所以,他激励劝勉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除掉恶的部分。
还有,孔荀也不同。在孔子那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荀子则说,人定胜天。)
环节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以“学习”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说板书设计


荀子
学不可以已(论点)
学习的意义
比喻论证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方法
对比论证
(论据)
(论证)
我这样设计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