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3.1
波的形成
1、生活中常见的波现象
人浪
红旗飘飘
水波
绳波
问题1:声波、水波、绳波分别靠什么来传播?
问题2:振动质点随波传播吗?
问题3:波传播的是什么?
思考与讨论
绳子各部分看成是相互之间存在弹力的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前一质点依次带动后一质点延迟振动。
受迫振动!
振动的传播从总体上看形成凸凹相间的波。
2、绳波的形成:
3、机械波的形成:
介质可以看成是由大量的质点构成的,
两相邻的质点之间都有相互的作用力,
介质上的某一质点在波源的作用下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与它相邻的质点振动,
这些质点的振动又会带动各自周围的质点
发生振动,
这样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的传播
形成机械波。
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1、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2、常见的机械波:
水波、声波、绳波、地震波都是机械波
3、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有波源——产生机械振动、提供能量
有介质——传递振动形式和能量
注意:有振动不一定存在波,
有波一定存在振动
1、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凸起部分最高处叫波峰,
凹下部分的最低处叫波谷
二、机械波的种类和特征
二、机械波的种类和特征
2、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气体纵波.SWF
疏部: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
密部: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
观察与思考
三、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1、振动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而质点本身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各质点振动形式(周期、频率、振幅及其起振方向)由振源决定,即与振源振动形式相同。
3、波的传播中,振动情况都相同的点——同相点,相邻的同相点间距为一个“波长λ”
振动情况都相反的点——反相点
4、波的传播中,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沿传播方向传播一个波长
5、实质:机械波通过向外传播机械振动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和信息。
波传递能量-地震的破坏性
关于“机械波”
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的
分类:横波和纵波
条件:波源和介质
特点:传播机械振动的形式和能量
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波必有振动
B.有机械振动必有波
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较慢
D.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中的波立即停止传播
课堂练习
A
2.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
)
A.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叫做横波
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
D.质点振动的快慢
C
课堂练习
3.关于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B.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质点依次做受迫振动
C.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D.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振动也立即停止
课堂练习
B
4.关于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B.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质点依次做受迫振动
C.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D.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振动也立即停止
课堂练习
B
5.下列说法不妥的有(
)
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是纵波,在水中传播时是横波
B.波不但传送能量,还能传递信息
C.发生地震时,由振源传出的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D.一切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
BC
课堂练习
6.在机械波中有(
)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ABC
课堂练习
7.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对此时绳上A、B、C、D、E、F六个质点(
)
A.它们的振幅相同
B.质点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
C.质点A和C的速度方向相同
D.从此时算起,质点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AD
课堂练习
8.A、B、C、D是一列横波上的四个点,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那以如果A此时速度是向上的,则C点必是
,如果B点此时速度是向上的,则波向
传播,A、B两点加速度方向
.C、D两点加速度方向
.
速度向上
左
向下
向上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