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考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分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45分,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共55分。
(3)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大型动物之一,下表为古代中国有关牛的部分记述:
据此,可以推知
A.牛是度量社会财富的主要依据 B.牛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C.耕牛的私人所有权受严格限制 D.牛的重要性随农业发展而提高
2.《汉书》中记载:“周垃,柳、七星、张之分野也。……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地小。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熹为商贾,不好仕宦。”???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周人维护分封制??B.西周商业繁荣 C.周朝的社会巨变? D.周人见利忘义
3.中国古代城市类型多样,按功能可分为∶政治中心工商业市镇、沿海港口、防卫城堡等。图1为某一时期的城市分布图,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政治中心 B. ②③工商业市镇 C. ③④—沿海港口 D. ①④—防卫城堡
4.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5.以下是根据相关著作整理清代江南地区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变化
? 康熙雍正时期 乾隆嘉庆时期
土地价格(每亩) 4到5两 50两
稻米价格(每升) 6到7文 30到40文
布匹价格(每丈) 30到40文 100到200文
这表明清代这一时期
A.物价的变化受世界市场影响颇多 B.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业已难以为继
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进一步完善 D.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物价波动
6.自强运动的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所有的改革也与其他部门隔离,以免妨碍旧有法制规章。传统教育制度不因之而更变,科举取士的程序也原封不动。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腐朽的官僚体制阻碍自强运动?????B. 洋务运动并未促进教育的变革
C. 旧有的法制规章妨碍改革进程?????D. 封建体制下维新运动困难重重
7.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恢复原苏区农村旧秩序时,矫正了"耕农与地主之对立"的一些弊失,规定地主占地不得超过200亩,放债年利率不得超过一分二厘。这主要反映出国民政府
A.主动进行土地改革 B. 受到中共土地革命的冲击
C.推行"耕者有其田" D. 贯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
8.阅读《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1985年,教育部着手改变恢复高考后实施的国家包揽学生学费、学生毕业后绝对服从国家分配的制度,规定高校可以招收少量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学生自己缴纳培养费、学杂费,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这一变革
A.顺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B.提高了高校招生制度的公正性
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D.促进了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10.整个16世纪,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在南亚、东南亚各地设立的商埠数量远远多于在非洲的商埠。主要是因为
A.欧洲对东方商品的需求旺盛 B.亚洲的工业品市场更加广阔
C.非洲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D.亚欧之间经济互补程度较高
11. 15 中世纪晚期到 18 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用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 工资购买力,在 1500 年到 1650 年间下降了大约 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C.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D.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12.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织品,棉纺织品一时在英国“洛阳纸贵”。这一法令
A.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革新
C.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D.刺激了英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13. 19世纪末,德国建筑学家诺姆堡表达了深深的忧虑:“祖国正在变成荒凉寂寞之地,城市和乡村很快就会变成毫无差别的无产者聚居区,其建筑风格将像监狱一样,再也不会有让人愉悦畅叙的花园和小桥流水。”这折射出
A.浪漫主义为文学主流形式 B.城乡贫富差距迅速缩小
C.人们复苏乡村经济的要求 D.工业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14.近代以来,随着玻璃磨制技术的改进,发明出望远镜,天文学得以空前进步;20世纪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此后才有了空气动力学;当下,伴随 DNA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发展,基因组科学取得突破性发展。这说明了
A. 先有科学发展后有技术发明 B. 科学发展和技术发明相辅相成
C.科技革命在不断向纵深推进 D.技术的发明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5. 以下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统计。
据此可知
A.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 B.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
C.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 D.经济危机迟滞经济复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5分。第16、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第19、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按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人物与事件 代表名言 结果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② 经济形势日益好转,逐渐走出困境。
胡佛与经济危机 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繁荣就在眼前。 经济进一步恶化,陷入空前危机。
罗斯福与经济危机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底下面更安全。 ③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依靠玉米壮大苏联。 农业减产,出现严重饥荒。
①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仿表格,完成填空①。(2分)
(2)从下面A、B、C三个选项中选择②的正确填空,并结合历史说明理由。(6分)
A.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
B.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C.现在,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进展。
(3)仿表格结合相关史实完成填空③。(4分)
17.城市化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十九世纪4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时20世纪40年代末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问。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二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治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数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和英国城市化的异同。(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吴于廑先生曾提出“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的概念,他说这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钱乘旦先生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历史”。从“世界史”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
——摘编自《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世界历史博导论坛”》
阅读材料,以“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为主题,自拟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二)选做题:共12分。请考生从19、20、21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9.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6分)
20.【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代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重大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就其根本点来讲,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实际要求与殖民体系构架极不协调造成的,由于制约战争的因素还极为弱小,加之在殖民体系下不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达到开拓生产力发展道路的目标,以剧烈战争手段冲破旧体系的束缚就成为唯一结局……十月革命动摇的是帝国主义的根基,因此,引起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仇视……反苏反共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观念模糊了他们对战争及其战争后果的认识……又扩展到对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漠视。
——韩永利《世界整体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了较战前相对良性运转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如以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贸易体系,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世界金融体系……反法西斯战争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完全瓦解,用世界战争去瓜分领土、势力范围、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市场的方式,从总体上讲走到了历史尽头……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所形成的战后政治格局,改变了战前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大国、强国武力征服基础之上的国际旧秩序,也改变了战前资本主义国家敌视社会主义国家所形成的总体对抗局面,极大地促进了战后世界的整体和平……联合国宪章对世界战争发生的教训进行了历史总结,明确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1)结合材料一,指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6分)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的关系。(6分)
2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谢毓晋,1913年生于北京,在结束医科前期学业后,1937年赴德国深造。在我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1年,谢毓晋回到祖国,在大后方从事卫生防疫和教学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医学院回迁上海,他为了活跃学术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冲破当时医学界的派别成见,聘请多位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来校任课,还开设了解剖学实习课,建立了病理解剖室,他自己主讲微生物课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他在多位民族资本家的支持下,合股创办了民营的民生实验治疗研究所。他们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高质量地生产出了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多种生物制品。这些生物制品,尽管产量不大,但在当时进口产品遭禁运而国内尚未生产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晚年正逢改革开放之风渐劲,他以年届古稀多病之身,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奋力弥补因“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干扰而耽误的时光,以至于过早地离开了他奉献了一生的事业。
——摘编自青宁生《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谢毓晋科研的时代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谢毓晋。(6分)
历史答案
1-5 B C B D B 6-10 A B D A A 11-15 D B D D C
16..
答案:①邓小平与南方谈话(2分)
②A.(2分)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理由: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失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生产。言之有理即给分)(4分)
③金融领域信用逐步恢复,经济秩序不断好转。(也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特点积极影响回答)(4分)
17.
(1)特点:时间长;具有半殖民地的特征;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进行。(6分)
(2)相同点: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4分)不同点:中国近代城市是迎合西方国家对外扩张需要而被迫发展起来的,而英国城市发展则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近代口岸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与边境,而英国的城市发展是全国性和整体性的。(8分)
18. (13分)示例:论题:历史是“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阐述: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之间虽有交流,但世界各地区联系程度还不是很紧密,世界还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同时,西方国家开始殖民扩张,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迫切掠夺大量的生产原料和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再加之新式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化进程加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二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变革,世界各地区联系程度进一步密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以及跨国公司的频繁增多,全球化呈现出锐不可当的发展趋势。
总之,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人类文明逐渐从分散发展为整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9. (1)原因:①吸取秦亡教训;②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③鼓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④政权初建,经济凋敝。(6分)
(2)意义: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③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④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6分)
20.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世界殖民体系的不平衡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漠视法西斯对别国的侵,实行绥靖政策。(6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建立开放性经济体系和组织,协调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积极构建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推动战后世界和平;二战推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为世界性和平发展开辟了道路;二战推动形成战后政治格局促进战后世界整体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使当代人在战争观念上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并促进了人类在战争与和平理念上的创新和政策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战后力量对比,推进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缓和、对话、协商、谋求共同发展的世界机制。)(6分)
21. (1)时代因素:国内卫生健康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国际关系的变化;国内时局的变动。(6分)
(2)评价: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始终坚守在科研第一线;不畏困难,勇于创新;一生奉献给微生物免疫学,成就突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