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河中石兽》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课河中石兽》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9 15:05: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课文故事情节。
2、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3、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色。
3、培养联系实际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 )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 )不已,遂反溯( )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
niè
xué
zhuǎn
zhuǎn


zhì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初读 知大意
初读 知大意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
该如何理解?请从下列翻译中选出你认为恰当的一项。
A.然而天下的事情有很多,只知道一个因素,不知道第二个因素的情况 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一个道理就随意判断吗?
B.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深刻道理的情况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人物
寻找的位置
理由
结果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当求之于上流
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寻十余里,
无迹
众服为确论
(实则找不到)
果得于
数里外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细读 明事理
1、语言平易简洁,诙谐幽默
2、层层铺垫,叙事中制造波澜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写作风格:
精读 品风格
纪昀,字晓岚,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 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本文选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纪昀巧断《凉州词》
相传, 纪昀书写漂亮,在乾隆皇帝寿诞之日,命纪晓岚在皇帝的宝扇上题写了唐诗人王之涣的名诗《凉州词》。由于一时疏忽,竟把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写了。乾隆佯装大怒,说他有“欺君之罪”,要把他处死。纪晓岚急中生智,赶紧解释道:“万岁息怒!臣是用王之涣的原诗改填了一阕新词”,于是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乾隆见他机灵,虽属狡辩,却也辩得有理,就免了他的“死罪”。
读图品人物
1、石兽是怎么到河中上游的?
2、为什么老河兵的分析是对的?
3、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
······
大家课前的疑问是否都解决了?
资料一: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人们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 máo dìng )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 (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
资料二:“试作简单的分析:石兽掉在河中沙层上,流水为石兽所阻,“其反激之力”,的确会把石下迎水处“齿沙为坎穴”。渐啮渐深,坎穴至于石兽底部之半。石兽也的确会向坎穴“倒掷”的。这样每 “倒掷”一次。石兽自然会向上流位移一小段。……石兽每一次“倒掷”所得“溯流逆上”的位移,是以陷入河底沙中的下沉位移为代价的。而向下位移(下陷)的空间又是十分有限的。
(资料见《石兽“逆流而上”质疑》 作者:刘金 《书城》1997年第2期)
资料三:
《纪晓岚的〈河中石兽〉科学吗?我觉得不科学。》
出自:百度贴吧·物理吧《你怀疑过“河中石兽”吗》
出自:梁恕俭的博客2013-12-20

资料四:纪昀(1724—1805),字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记录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 ) ②是( ) ③遽( ) ④求( )
(2)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写法探究
1、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古今异义
并: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 古义: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 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一词多义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词类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 )
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 洪水)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古今异义

求之下流,固颠 ( 固,古义:副词,本来; 今义:坚固 )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 今义:物理学 )
3.词性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 )
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古今异义




不潮湿

经历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表判断的动词

停止
已经
2.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做出判断。
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