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6 14:4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 三 年级 语文 科 复习 学案 主备 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内容: 《小石潭记》复习 教学过程(收获) 3、一词多义清: 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4、活用(找出活用的字并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见小潭(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6)、其岸势犬牙差互 (7)、心乐之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⑵皆若空游无所依:⑶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 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1、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 是 (朝)文学家,字 又称“ ”、“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 ”与 、 、 、 、 、 、 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重点词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 ) 清冽( ) 坻( ) 屿( ) 嵁( ) 参( )差(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 犬牙参( )互 悄( )怆( )幽邃(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水尤清冽: (2)卷石底以出: (3)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佁然: (6)翕忽: (7)斗折蛇行: (8)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 (10)不可久居: (11)隶而从者:
教学反思(疑惑)
第 1 页 第 2 页
初 三 年级 语文 科 复习 学案 主备 杨芳 时间: 年 月 日
三、课文默写: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 。伐竹取道, , 。 作者是怎样写潭上景物的:青树 , , 。③体现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 , , 。④动静结合描写游鱼的句子是: , , 。 ⑤潭西南而望, , 。其岸势 , 。⑥坐潭上, , , , 。 , ,乃记之而去。四、课文理解1、本文作者是按 顺序写的,抓住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写出了自己 的感受。 2、课文第一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采用的 写法,同时又: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 ”是远,“见小潭”是近。3、课文第二段主要描写潭中景物。写潭水的突出特点 ,用游鱼来 描写;写游鱼的特点是 ,主要采用的 的方法,这一段作者写景的方法是 4、课文第三段主要描写的是小潭的源流,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和 的修辞手法。5、第四段描写的是小潭的 ,运用了 的写法,“ ,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 ”写了他离开小石潭的原因。 教学过程(收获)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7、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8、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9、写出四句描写山水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出处
教学反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