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到天空去旅行
学科 小学美术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二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材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通过情感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策略等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注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美术课堂实效性。 依据建构主义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支架式”教学,给学生以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从中体验绘画的乐趣。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并学习组织画面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体验造型乐趣。 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同《美丽的植物》《漂亮的鸟》形成色彩系列,在巩固渐变色技法及色彩深浅对比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画面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运用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进行创作画的表现。在艺术实践形式的层面,本课同后边的《大人国 小人国》《参观海洋馆》《公交车站》《中国杂技》《我们带上红领巾》等课属于绘画创作系列,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对对称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用剪刀剪出对称的图案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要应用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即用对称形来装饰日常生活中的贺卡、年历片、花瓶、笔筒等就需要较高的美术素养,需要教师的巧妙启发与指导 ,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技术准备:实物投影、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知识:
1.了解一些有关天空、宇宙方面的浅显的自然科学常识。
2.学习画面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
技能:
能运用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画一幅表现去天空旅行的创作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探究与实践等活动,对天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设计独特的飞行器,通过直观教具。
2、采取对比观察与尝试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胆想象创作,表现所感所想,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去天空旅行的画面,渗透科技知识,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大胆想象天空中神秘有趣的景象。
学习并运用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创作带有飞行器的具有丰富色彩变化的画面。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你觉得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举手自由发言。
2、教师:欣赏五彩缤纷的天空图片,一起开启天空之旅。(如图1)
(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天空是多彩的,感受天空多样的美,激发学生想要到天空去旅行的愿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图1
二、探究新知:
(一)创作飞行器:(难点)
1.教师:我们可以乘坐什交通工具去天空?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交通工具,人类已经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了飞天的梦想。(如图3)
(意图:渗透科技意识,激发热爱科学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出,飞行器都是由基本图形概括的。(如图2)
学生:观察并回答。
图2
(意图:补充直观形象,为本课的创作做好素材积累。)
3.教师:展开想象力,除了飞行器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到天空吗?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教师:出示动画片中会飞的形象,引导学生依靠想象力到天空中去。(如图3)
(意图:展开想象力,丰富创作内容,启发构思。)
借助于风能、热能的热气球
借助于螺旋桨起飞的飞机
借助于助推器发射的火箭
图3
4、教师:示范,利用生活中常见物体展开想象力设计飞行器。(如图4)
(1)出示“花碗”图片,对它进行添画翅膀;
(2)出示“南瓜”图片,对它进行添画气球;
(3)出示“铅笔”图片,对它进行添画助推器。
(意图:通过观察和想象,激发学生设计飞行器的兴趣)
图4
学生:(1)与同学交流可以飞到空中去的其他物体。
(2)利用以上所学知识,对杯子进行添画,完成学习单(1),并进行展示、评价。
(如图5)(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创新设计,增强创作意识。)
图5
(二)天空真有趣(重点)
1、教师:出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添画人物,并讲述有趣的事情。(如图6)
(1)邀请家人,乘坐“花碗”飞行器,看看调皮的小星星是不是在眨眼睛;
(2)邀请灰姑娘与王子,乘坐“南瓜”飞行器,去云朵上跳优美的华尔兹;
(3)邀请同学们,乘坐“铅笔”飞行器,去天空的游乐场玩耍。
图6
学生:(1)展开想象力与同学分享天空的趣事,
(2)完成学习单(2),并进行展示、评价。(如图7)
图7
(意图:联想创作,想象有趣的画面情景,在情境中渗透人物绘画方法。)
(三)颜色巧搭配(重难点)
1、教师:游戏考考你,出示PPT,根据不同颜色的背景图片,选择不同深浅的主体色块。(如图8)
学生:选择正确的主体,学习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
图8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提出合理建议。(突破难点)(如图9)
学生:利用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给图片提出合理的建议。
发现问题:色彩接近,形象不突出
解决办法:背景是深色,可以把主体色改为浅色。
3、教师:出示范画作品,强调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如图10)
图9 图10
(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习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知识,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解决本课难点,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
三、艺术实践:
1.实践内容:大胆想象,创作一幅到天空去旅行的画面。
2.实践要求:运用丰富的色彩变化进行创作。
3.教师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意图: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1.展示:组织学生把成功的作品进行展示。(如图11)
2.师评:引导学生从形象、色彩进行评价。
3.互评: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副作品,并说出原因。
(意图:体现评价的多级性与多维性,提高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图11
五、课后拓展:播放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祖国骄傲的自豪感,每一个伟大的事业背后都源于小小的梦想,鼓励学生为梦想读书,将来在世界的大舞台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随堂评价:对学生美术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1)学生是否对教学活动感兴趣;
(2)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
2.作业评价:根据学生艺术实践的作品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评价与他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1)学生能否表现出具有丰富色彩变化的画面;
(2)学生能否巧妙运用常见物体设计飞行器;
(3)学生的作品是否美观;
3.课后评价: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评价量规
评 价 内 容
很好
好
一般
1.学前学具准备齐全。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
3.大胆想象,专心创作。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课主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力,进行作品创作。 本课我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最浅显的问题着手,利用波葱式加血法,蹭蹭递进,最后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教学环节清晰、紧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方法。亮点是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主体,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