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 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6 15:2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期语文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每小题3分 共45分)
★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伶俜(pīng) 踯躅(zhǘ) 悄(qiǎo)然 殚(dàn)精竭虑
B、荫(yìn)庇 踟蹰(chú) 顷(qǐng)刻 动辄得咎(jiù)
C、葳蕤(ruí) 肇(zhào)事 愆(yán)期 命运多蹇(jiǎn)
D、椽(yuán)木 霓(ní)裳 城垣(yuán) 惘(wǎng)然若失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居心叵测 集思广益 绵里藏针 变本加厉
B、汗流夹背 出而反尔 功亏一篑 以身作则
C、鬼鬼祟祟 出奇致胜 不胫而走 栋粱之材
D、釜底抽薪 徇规蹈矩 甘拜下风 戒娇戒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就直接排入河中,长盛不衰,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
B、项羽被围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C、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陈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D、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流传的故事未必不含着添枝加叶的地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对达不到监管标准的信托投资公司,将以转制或撤销退出市场, 对资质好的信托投资公司鼓励其进行创新试点。
B、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情况复杂。在国家整体改革方案尚未出台之前,各地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C、专家认为造成青少年网瘾的主观原因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面对虚拟世界缺乏 自控力,客观原因是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 力,以致难于适应市场竞争。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是l978年的春末夏初,我第一次告别古都金陵,从成都乘长途汽车去藏东南林区。 。我们驱车在杜鹃花夹峙的盘山路行驶,,欣赏着杜鹃花的风采,当时的心境真可谓“醉入花丛”。
①当时正值小乔木状、灌木状杜鹃的盛花期,各色的杜鹃花把冷杉林下、林缘和路边点缀得生机盎然。
②当我们的汽车到达海拔4500米的色季拉山口时,一下子就愣住了。
③从这里到海拔4700米是一个灌丛带,杜鹃几乎形成了单优群落,漫山遍野起伏绵延,粉色的、浅红的、淡紫的杜鹃花组成了花的海洋。
④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杜鹃花丛,在雪山碧树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观。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6、下列词语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D、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B 及时相遣归
余独好修以为常 嬉戏莫相忘
C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 举酒属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属予作文以记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人之相与 B、大王来何操
舞幽壑之潜蛟 隐隐何甸甸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孰能讥之乎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在文学史生并称“风骚”。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被称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D、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文惠·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散失。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宏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0、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
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
11、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12、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的《诗经》。
C、汉“乐府”中《国风》有138首诗,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岩。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3—15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予自钱塘移守胶西 把守
B、物有以盖之矣 遮住
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承受
D、岁比不登,盗贼满野 成熟
14、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思想的一组是( )
①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②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③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④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⑤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⑥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作者在胶西主动过着“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庇采椽之居”的生活,真正体现了他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思想。
C、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景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Ⅱ卷 主观表述题
★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3分)
答:
(2)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3分)
答:
四、默写(10分)(每句l分)
17、①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
② , 。周公吐辅,天下归心。
③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
④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⑥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8、“迟日江山丽”的“丽”字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景色 (2分)
19、诗的三、四两句描写景物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六、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8分)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1)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一夜一夜地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一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理解,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3)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这个世界。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么想,我则尤其想起自己轻轻地来的神秘。
(4)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趟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包着骨头”,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出欣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5)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
(6)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或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飘渺不知所在的声音一一风声,铃声,还是歌声 说不清,那声音清朗,欢快,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去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7)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唯有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8)梦是什么 回忆,是怎么回事
(9)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10)时间限制着我们,习惯限制着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限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诅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固定。
(11)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12)甚至盼望站在死中,去看生。
(13)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
(14)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
20、作者轻轻地来的“神秘”在第四段中有哪些体现 (4分)
2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第六段文字。(6分)
22、作者为什么说“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6分)
(1) (2分)
(2) (2分)
23、文章题为“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结合全文,谈谈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轻轻”二字的。(4分)
七、语言表达(6分)
24、为下面的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科学家选择3只先天性失明的小狗作为实验对象。这些小狗在一个名为RPE65的基因上存在着突变。科学家将携带着正常基因的病毒注射到小狗右眼的视网膜细胞里,不久之后,3只小狗右眼都有了视力,它们能在摆放着障碍物的房间里自由自在地行走。中国医学科学院金磊教授认为,这一突破性成果表明,科学家在研究治疗失明方法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
25、在横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3分)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 。春天化作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作温暖和美丽的色彩……
八、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不同的人生会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觉会产生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美丽,落叶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入说平凡美丽,朴素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美丽,失败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感悟美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800字左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