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2010.5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代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监生(jiàn) 俨然(yán) 搭讪(shàn) 桀骜不驯(jié)
B.笨拙(zhuō) 炫耀(xuàn) 埋怨(mán) 翘首以待(qiáo)
C.癖好(pì) 菲薄(fēi) 憎恶(zēng) 载歌载舞(zài)
D.模样(mú) 戏谑(xuè) 熨帖(yùn) 惴惴不安(z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圭臬 戕灭 陨身不恤 百无聊赖
B.聒噪 寒喧 委曲求全 沸反盈天
C.粼选 猝然 迫不及待 一愁莫展
D.喋血 修葺 茕茕孑立 莫名其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技术工人素质低下带来的影响不可______,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
②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资金紧张,经营陷入困境,全体员工响应公司号召,精打细算,仅一季度就_______经费近百万元。
③近几年,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工商企业在工商联手______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A.忽视 节余 开拓 B.轻视 结余 开辟
C.忽视 结余 开辟 D.轻视 节余 开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B.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短跑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D.2009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罗京因病离世,这让他的老搭档邢质斌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项河道治理工程将通过清除引潮河大量的淤泥,控制和减少内源污染,从而降低“臭流”发生几率、范围和影响程度。
B.及时转变观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系统的数据上,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才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C.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D.中国联通16日启动“手机下乡”活动,即日起,在中国联通营业厅购买“家电下乡指定手机,不仅农民可享受政府13%的购机补贴,还可享受中国联通的话费优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
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6、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扇子的考证,用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它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
B.否定孔宪易先生对“清明”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
C.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
D.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7、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一项是( )
A.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
B.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
C.《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D.《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人与物,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就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
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
B.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
双关,弦外有音。
C.《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
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D.文章引用《东京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 乐恢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B.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C.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接受
D.以示天下之私 私:偏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道德操行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6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兰亭集序》)(4分)
(2)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津桥春望
雍陶①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②花。
注释:①雍陶生活在晚唐。②上阳:即唐代上阳宫。
(1)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请你简要描述诗人“望”到的景象。(4分)
(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 ,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陈情表》)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列传》)
(4)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诗经·氓》)
(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 (《行行重行行》)
五、(10分)
16、请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语序排列,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每个横线处填两个句子,只填序号即可。(4分)
古人写评论,大致三类:(1) ;(2) ;(3) 。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兴致有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别人也知道妙在何处,
②为所编的作品集写一些说明,或出于情谊而替别人的书写推荐文字,
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
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⑤是为点评。
⑥是为序跋类。
17、下面是一些热点新闻中的关键词语:世博会、西南干旱、玉树、王家岭矿难、限塑令、神七、三聚氰胺。请任选一个,以“最让我(遗憾、愤怒、感动等表达情感)的词语”开头,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出简要评价,不少于20字。(6分)
示例:奥运——最让我激动的词语。国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中华健儿的热血最终铸就了辉煌。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了。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秋天继续深入。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来地里除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没有人在走近它时停下来,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因为田野里有大片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它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偶然的一天,有个人歇息时坐在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一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那人只留下了一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后来就不再有踪影。
这一株麦子已彻底被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塑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深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去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了金黄的颜色。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一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
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选自《散文》2009年5月期,有删改)
18、文章第—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和效果?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9、体会文中画线句“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的含义,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4分)
20、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21、请结合全文,分析“田埂上的精神”包含了哪些精神。(6分)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美的画面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美,不一定要长久,也许有时就是那短暂的一瞬,就足以在你的脑际留下永久的印痕。
请以“美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德州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一、(15分,每题3分)
1、B (A、俨然yǎn C、癖好pǐ 菲薄fěi D、熨帖 yù)
2、D ( A、陨—殒 B、喧—暄 C、粼—遴 愁—筹)
3、A(忽视:不注意;轻视:不重视。前者比后者语义程度重一些。结余:指收支相抵后账面上算出的剩余数额;节余:指因节约而产生的剩余。开拓: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开辟:强调从无到有,打通,创建。)
4、D(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用在这里不当。C、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5、C(A 、“降低”“范围”搭配不当;B、成语“当务之急”与“大事”重复;D、语序不当,应将“不仅”与“农民”互换位置。)
二、(9分,每小题3分)
6、B(A、C属于周先生考证的内容,不属于用意;D与“扇子”没有直接关系。)
7、D(第五段“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8、C(第七段,“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选项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在文中无根据。)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私:个人的) 10、B(以:介词,表原因。A、之:代词,他/音节助词C、于:介词,到,向/表被动 D、而:连词,并且/连词,转折) 11、D 12、C(“故人”无根据)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史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 ”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 ”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四、(26分)
13、略。15、略。
14、(1)(4分)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三四句作者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诗歌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五、(10分)
16、②⑥/③④/①⑤(语段中“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其“私人性”“ 兴趣” “偶然”即可看出内容的顺序。)(4分)
17、(词语2分,评价4分)
示例:玉树——最让我感动的词语。苍天无情人有情。无数个普通人用他们的热血、汗水和泪水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限塑令——最让我欣慰的词语。在饱尝苦果之后,我们终于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并真正开始了行动。
神七——最让我振奋的词语。人类的智慧使我们朝着未知世界又迈进了一部,我们的探索永不停息。
三聚氰胺——最让我愤怒的词语。在利益与道德的天平上,有些人又放错了砝码。
六、(18分)
18.第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具体、形象、突出地表现了被遗忘在田埂上的“一粒麦子”的形象。(手法1分,效果1分)从全文结构来看,本段点题,引出本文重点描写的对象,总领下文。(2分。只要答出“引出本文重点描写的对象,总领下文”就可给2分)
19.田埂上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的原因是:①麦子的种子本就明亮而智慧;②种子落到泥土里就要生长(或“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③它长得非常卖力,总想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④即使得不到帮助,它也尽力把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以长得健壮些;⑤太阳格外地偏爱它。(任答一点给1分,共4分)
20.如第三段写落在田埂上的麦子孤独而无奈,而许多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里的麦子可以一起生长,成熟,走进粮仓,体验丰收的喜悦。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充分表现了田埂上的麦子所处环境的恶劣,生长的艰难,从而更能突出它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精神。(举例正确2分,分析正确2分)
21.“田埂上的精神”包含了以下精神:①身处逆境仍能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精神;②不甘卑微、昂扬向上、奋力进取的精神;③为体现生命价值(或“珍惜生命”)而执著追求的精神;④理解宽容的精神。(任答一点给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