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专题突破”讲义(六):物质的转化规律【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专题突破”讲义(六):物质的转化规律【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9 10: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常见的三角转化关系
二、常见物质间的转化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
S+O2SO2
C+O2CO2
4P+5O22P2O5
N2+O22NO(NO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会与O2反应生成NO2,2NO+O2===2NO2)
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
CO2+H2O===H2CO3(H2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CO2↑+H2O)
SO2+H2O===H2SO3(形成酸雨的原因)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Fe+SFeS(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后即可反应,反应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金属单质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2.金属与氧化物反应
2Mg+CO22MgO+C
8Al+3Fe3O49Fe+4Al2O3
3.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
CaO+H2O===Ca(OH)2(放出大量的热)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BaO+H2O===Ba(OH)2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MgO、FeO、Fe2O3、CuO等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三)金属的冶炼
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C、CO、H2等)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C+2CuO2Cu+CO2↑
C+CO22CO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H2+CuOCu+H2O
三、物质转化“八圈图”。
例1、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用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反应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整个反应过程中,SO2、H2SO4、I2、HI 都在循环使用,高效、无污染。在反应Ⅲ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
例2、以空气等为原料可合成氨、尿素[CO(NH2)2],以下是简易生产流程的一部分。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可从空气分离中获得。此空气分离的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写出合成塔①中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3)写出合成塔②中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
例3、以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化学式表示为:a CuCO3·b Cu(OH)2]的过程如下:
由于药品用量等原因,产品中可能会混有碱式硫酸铜[化学式表示为:c CuSO4·d Cu(OH)2]。
【定性研究】
(1)检验产品的成分:①取适量产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若同时能观察到试管中有 (填实验现象),可证明有碱式碳酸铜存在。②向反应后的试管中继续加入 (填试剂的化学式),可用以检验碱式硫酸铜是否存在。
【定量研究】
(2)通过定性研究发现产品中只有碱式碳酸铜。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3)请写出N2在实验中的作用 。
(4)若装置B和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增加量分别为ΔmB:ΔmC;则ΔmB:ΔmC= 时,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
1.下列物质间转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不符合A?B→C的是(  )
A.CO?CO2→CaCO3
B.CO2?C6H12O6→H2O
C.O2?H2O→H2
D.Cu?CuO→Cu(OH)2
3.各物质间有着一定的反应关系和转化关系,下列各组物质间可以按如图所示关系直接转化的是(  )
A.Fe→Fe2O3→FeSO4→Fe B.CO→CO2→H2CO3→CO
C.NaOH→NaCl→Na2CO3→NaOH D.HCl→CuCl2→BaCl2→HCl
4.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其生成物的名称为____。
(2)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
(3)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6.根据气体的性质不同,可以对混合气体的成分进行判断.
(1)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
①你认为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   ;
②装置C的目的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③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   ,   ;
⑤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理方案: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只有甲烷
C.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E.可能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
7.某化工厂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图:
(l)生产上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操作I的名称是   。
(2)上述流程中,除可综合利用CO2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   。(反应③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见如表)
物质 KCl K2SO4 NH4Cl (NH4)2SO4
溶解度/g(20℃) 34.2 11.1 37.2 75.4
(4)洗涤反应③所得晶体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的目的是 。

1.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处理后的海水(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图中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③中,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 D.反应④中的反应物是两种酸
2.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  )
A.H2O2→O2→CO2→H2CO3 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
3.已知甲、乙、丙、X是4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和 X 分别是(  )
A.S和O2 B.C和O2
C.O2 和 Fe D.CO和CuO
4.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
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5.我国有许多盐碱湖,从中可获取天然碱。小乐为了测定天然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杂质为氯化钠及少量泥沙),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1)写出方案1中加入过量试剂A的目的: 。
(2)若方案2中,滴加试剂B至恰好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则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6.下图中的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甲是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乙为氯化物,是家庭做菜时必要的调味品;a为常见的单质,它的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其组成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所必需的;c中含有三种元素,c和d相混时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物丙。
(1)c的化学式是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c与d反应的基本题型属于____。
7.某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硫酸铜和污泥。为了从工业废水中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并回收铜,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已知硫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
(1)步骤②和步骤③加入的药品依次为____。
(2)写出步骤④的操作:____。
参考答案
例1、(1)2H2O+I2+SO2===2HI+H2SO4;(2)H、I
例2、(1)物理变化;(2)N2+3H22NH3 化合反应;(3)CO2+2NH3CO(NH2)2+H2O
例3、(1)气泡产生 BaCl2[或Ba(NO3)2];(3)加热前通入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干扰;停止加热后通入使BC可完全吸收反应生成的水和CO2 ;(4)9∶22
1.A 2.D 3.D 4.A
5.(1)四氧化三铁;(2)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3)FeCl2+H2Fe+2HCl
6.(1)①H2O、CO2、H2、CO;②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除去水蒸气;③反应物由黑色变成红色;④验证水煤气含有水蒸气;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水蒸气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
⑤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2)ABD
7.(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CaCO3+H2SO4═CaSO4+H2O+CO2↑;过滤;(2)CaCO3;
(3)(NH4)2SO4+2KCl═K2SO4↓+NH4Cl;K2SO4在常温下溶解度最低,先从溶液中析出晶体;
(4)防止K2SO4溶于水,损失样品。

1.C 2.B 3.B 4.A
5.(1)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并使CO2从液体中完全逸出;(2)Na2CO3+Ba(OH)2===BaCO3↓+2NaOH(合理即可)
6.(1)NaOH;(2)Fe+2HCl===FeCl2+H2↑;(3)复分解反应
7.(1)Fe、稀硫酸;(2)先将溶液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最后过滤可得硫酸亚铁晶体(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