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古诗三首 课件(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古诗三首 课件(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9 19:15:16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小学语文统编四年级下册
22
古诗三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学们一定熟悉这首诗吧。
新课导入
走进作者
这首诗就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今天我们除了学习王昌龄的另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外,还要学习卢纶的《塞下曲》和王冕的《墨梅》。
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会认的字

rónɡ
yàn
luò






kūn

chán
qián
会写的字






rónɡ
luò

yàn
芙蓉
莲蓉
洛阳
水壶
大雁
会写的字
yàn
kūn
qián



砚池
乾坤
坤包
多音字

(sè)堵塞
阻塞
(sāi)塞住
塞子
(sài)边塞
造句
1.你把那个塞子打开,不然排水管容易堵塞。
2.王维是我国著名的边塞诗人。

dān(单独)
chán(单于)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紫丁香不单独开放,而是几十朵紧簇在一起开放。
造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词语理解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平明:天刚亮。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初读感知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之作,特别是后两联一直是离别诗中的千古名句。此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明诗人蔑视庸俗的功名利禄,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透着寒意的雨:点明季节
天刚亮:点明时间
诗人的心情
诗意: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诗意理解
结合画面和诗意想一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不舍
伤感
孤独
天气的寒冷让人感到寒意和伤感,更让人伤心
与不舍的是与朋友的离别。
寒雨连江
平明送客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诗意: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品读释疑
1.“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
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
2.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苍茫的烟雨和孤寂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好友时的孤独之感,楚山孤独地峙立,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更以晶莹剔透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的品格。
中心主旨
《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对清晨

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
之情。后两句表明诗人
的人生信念。
秋雨
远山
依依不舍
品行高洁,为官清正,
绝不随波逐流



亲友
冰心

开朗的胸怀
坚强的性格
芙蓉楼送辛渐
结构图示
塞下曲
卢纶
走进作者
作者介绍
卢纶(748-约799)
,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善于写景抒情,艺术成就较高。他从军多年,所作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塞下曲:古时候一种军歌。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
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遁:逃走。
骑:骑兵。
词语理解
如何理解题目
“塞下曲”?
初读感知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没有月光
贵族首领
逃走
诗意:没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
从这两句诗中不难看出,单于的溃败与逃跑时的狼狈,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诗意理解
结合图片说一说前两句诗介绍的环境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环境: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
事件:单于的军队准备乘夜
色逃跑,惊起了栖息
的大雁飞向高空。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想要
落满
轻装快速的骑兵
率领
诗意: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最后一句诗中的“满”字有何表达效果?
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品读释疑
2.这首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情境?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最后一句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3.《塞下曲》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描写了一个

的夜晚,将军率领
追击逃敌的情景,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的
热情和
的精神。
月黑
雁飞高
轻骑兵
爱国
大无畏
中心主旨
塞下曲
环境:夜黑
事由:逃
爱国热情
大无畏精神
过程:逐

结构图示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
元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号梅翁、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此诗作于梅花屋内。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背景资料
词语理解
洗砚池:传说会稽(今浙江绍兴)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
乾坤:天地间。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初读感知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指王冕家

诗意: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这两句诗似乎让人看到池水旁边的梅树,梅花盛开,想到洗砚池,觉得这些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梅花的颜色不浓
诗意理解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弥漫在天地间
清香之气
夸奖
诗意: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品读释疑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淡”这个字说明梅花的颜色不浓,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染成的,它是那样朴素淡雅,让人喜欢。象征着作者的洁身自好。
“淡”字有何作用
拟人: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墨梅》这首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墨梅》赞美墨梅不求
,只愿给人间留下
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
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
度以及
的高尚情操。
人夸
清香
不向世俗献媚
中心主旨


颜色:淡墨
理想:清气
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
结构图示
赞美梅花的诗句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素材积累
一、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砚(

观(

乾(

韩(

坤(

绅(

砚台
观看
乾坤
韩国
坤角
绅士
随堂练习
遁逃:逃跑
欲:想
将:率领
骑:骑兵
平明:天刚亮。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
洁的心。
二、解释下列词语。
三、填空。
《墨梅》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的诗句是:“

”。
《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
),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
),(
)。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