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1.查字典填空。
络是(_____) 结构,音序是(_____),音节是(___),部首是(_____),除部首外(______)画,字义是(_____)。焚(_____) 结构,部首是(_____),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锤是(_____) 结构,音序是(____),音节是(_____),部首是(____),除部首外(_____)画,最后一笔(_____)。
2.填空。
(1)《马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的作品。
(2)《石灰吟》是(_____)代(_____) 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不畏“(_____)”和“(____)”, 即使 “(_____)”,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情怀。
(3)《竹石》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的作品。
3.照样子, 写词语。
千磨万击 千变万化_______________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头需要经过______和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的石灰的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我从w?ng luò(________)上看到一篇报道,太行山人凭借一股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用钢钎、ti? chuí(________)kāi záo(________)出了一条“挂壁”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
6.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要送给方志敏两句诗,我会选择本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yān shān yú gōu jiān jìng qīng shān
fěn gǔ suì shēn qiān chuí wàn záo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9.何当金络脑。( )
A.何时将要 B.哪里应当
10.烈火焚烧若等闲。( )
A.空闲 B.平常
11.粉骨碎身浑不怕。( )
A.浑身 B.全然
12.要留清白在人间。( )
A.高尚的节操 B.清白的名声
13.任尔东西南北风。( )
A.任凭 B.任何
14.下面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下列加点的“劲”与“坚劲”中的“劲”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费劲 B.干劲儿 C.刚劲有力 D.劲头
16.对“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粉骨碎身”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情景,“浑不怕”蕴含不怕牺牲的精神
B.诗人借助这两句诗抒发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C.这两句诗出自《石灰吟》,“吟”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是吟诵的意思
D.这两句诗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志向相同
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7.何当金络脑( )
A.何时将要 B.何必要 C.当时
18.烈火焚烧若等闲( )
A.空闲 B.平常 C.等待
19.要留清白在人间( )
A.指高尚的节操 B.指颜色纯净 C.清楚明白
20.《马诗》的作者李贺被尊称为( )
A.诗佛 B.诗鬼 C.诗魔 D.诗狂
21.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后面打“√”。
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在这两句诗中,“如”和“似”的意思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有这类字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句)
22.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仿写。
成熟的 苍翠的 ________的
稻穗低头 青松傲雪 烛光________
那是我 那是我 那是我
播种的 ________的 ________的
谦逊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3.郑燮是清代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其诗、书、画世称“三绝”。请仿照左侧对《兰竹芳馨图》的鉴赏,结合本课学习的《竹石》,为下面的《墨笔竹石图》写几句鉴赏语吧。
这幅画诗画相辅,互相衬托,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此画写悬崖沟谷之上,兰竹相对而生,互相呼应。浓墨描绘兰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词填空,组成词语。
麻 磨(___)雀 (___)面 (___)难
艰 坚(___) 难 (___)硬 (___)苦
击 出 (___)现 打(___) (___)发
25.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千锤万凿(zuò záo) 烈火焚烧(hún fén) 粉骨碎身(cuì suì)
金络脑(luò lào) 坚劲(jìn jìng) 踏(tà tā) 清秋
26.把古诗与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并回答问题。
《马诗》 于谦 马 不怕牺牲、品质高洁
《石灰吟》 郑燮 石灰 不惧打击、坚韧刚劲
《竹石》 李贺 竹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1)我发现:这三首古诗虽然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抓住了事物的__________(特点 外形)来写,而且都借所写事物表达了诗人自己的__________(喜好 志向),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2)我知道:像这样的古诗还有_____代诗人__________所写的《___________》。我能写出其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27.解释词语。
(1)直待:_________(2)凌云:_________
28.说说诗句的意思。
(1)自小刺头深草里。_______________
(2)时人不识凌云木。_________________
29.这首小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写出两首托物言志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32.“吟”是_____的意思。
33.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2)浑: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
34.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所受的磨炼,其实象征着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的决心。
35.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请默写《石灰吟》,并完成相关题目。
资料袋
于谦,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房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还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等诗句,表现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品德修养指向了祖国历史上的英烈人物。
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之后便入仕为官。他为官清正廉洁,时常着便服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为人刚正不阿,坚贞不屈,敢于为民请命、抨击权贵。
36.请默写《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结合“资料袋”,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石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结合下图,展开想象,把古诗《竹石》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左右 L luo 纟 六 网状的东西 上下 火 捺 左右 C chui 钅 八 横
2.唐 李贺 明 于谦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清 郑燮#郑板桥
3.千真万确 千军万马 千辛万苦
4.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千锤万凿 不怕击打、不怕烈火 无畏精神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网络 铁锤 开凿
6.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广阔平坦的沙漠,在月光下,好似被白雪覆盖。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刀。 全,全然。 也指高尚的节操。 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7.示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燕山 鱼钩 坚劲 青山
粉骨碎身 千锤万凿
9.A
10.B
11.B
12.A
13.A
14.A
15.C
16.C
17.A
18.B
19.A
20.B
21.(1)①√(2)像,好像 子规声里雨如烟。 二月春风似剪刀。
22.挺立 坚强 火红 跃动 燃烧 奉献
23.示例:画幅上的竹子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精神。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24.麻 磨 磨 艰 坚 艰 出 击 出
25.záo fén suì luò jìng tà
26.
(1)特点 志向
(2)宋 王安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7.直等到 高耸入云
28.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
29.小松。坚强不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0.这首诗以“ 小松”喻人,写“ 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卑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 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3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2.吟诵
33.平常 全,全然 高尚的节操
34.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 不怕牺牲 坚守高尚节操,清白做人
35.无论 还是 即使 也
36.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37.作者不仅仅是在赞石灰,而是以石灰作比喻,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8.在山上,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它的根深深扎进石缝中。千万次捶打到今天身骨仍然很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这竹子好坚强啊,好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