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文档属性

名称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6 18: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导入新课——师生共同确立目标——引导自学——师生、生生互动——师生释然——强化训练或拓展训练。根据本节课具体的内容灵活安排步骤,但步骤应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117页第1段回答: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引导总结)十九世纪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农奴制阻碍了它的发展。如果你是十九世纪的俄国农奴,你将怎样做?假如我们都是农奴怎么办?以上两点就是俄国改革的原因,所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改革开始,读书117——118页回答改革的内容;改革如何解决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这个问题的?参阅118页相关内容,回答俄国改革的意义。日本国小资源少,在甲午战争中,却打败了地大物博的中国,因为日本也进行了改革,富强了国家,下面我们学一学,日本是怎样进行改革的。课件展示]《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人登上日本土地》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让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遇到哪些危机?(内忧、外患) 阅读课本后回答: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为生存而斗争。集体暴动,进行反抗1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农奴暴动频繁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 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其生活; 3 “解放”的农奴可以得到份地,但要出钱赎买。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板书此句]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1幕府统治是内忧2日本主权受到破坏,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是日本遇到的“外患”
课堂教学备课设计
桑园中心初中 学校 九 年级 历史 学科 时间 备课人 梁存海
章节名称(课题) 计划学时 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依据:1、知识与技能。2、过程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制定
1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思考: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用“练-学*讲-学*讲-练”的串珠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教学重点 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媒体教具运用 多媒体
教 学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成为资产阶级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的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成为资产阶级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的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十九世纪中晚期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十九世纪的俄国,日本都是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很快富强起来,走上扩张道路,改革在其间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两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阅读课文后回答: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学生阅读课本后总结: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强求答案,提出新见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课堂习题强化训练 1、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1861的改革在俄国历史上有什么影响?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诸位会深信:凡能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削的一干二净了”(1)结合所学内容,说出材料中讲话的人是谁?(2)两段材料反映的都是什么国家发生的什么事件?
板 书 设 计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二、日本明治维新 1、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1、倒幕前的日本 2、废除农奴制的措施 2、倒幕运动 3、1861年改革的性质 3、明治维新 4、俄国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反 思 或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