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电学考前突破01:电学基础知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电学考前突破01:电学基础知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29 14: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前突破01:电学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
A.?玻璃杯??????????????????????????????B.?陶瓷碗??????????????????????????????C.?不锈钢勺??????????????????????????????D.?橡胶手套
2.下列有关静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电荷
B.?摩擦起电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创造电荷
C.?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二者带的电荷种类相同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下述用材在通常情况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测电笔笔尾的金属体???????????????????????????????????????????B.?验电器上的金属箔
C.?教室里电灯开关上的塑料按钮?????????????????????????????D.?液晶显示屏上的发光二极管
4.关于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B.?发生触电事故时,空气开关会自动切断电路
C.?家中空气开关“跳闸”了,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D.?更换灯泡或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5.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就颁发给预言“上帝粒子”存在的科学家。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质子、夸克???????????????B.?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夸克、质子
C.?水分子、夸克、氧原子、氢原子、质子???????????????D.?氧原子、氢原子、水分子、质子、夸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电源都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C.?电荷运动就能形成电流????????????????????????????????D.?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用电器之间才能控制用电器
7.下列关于电学知识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就是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产生了电荷
B.?使用电流表测量之前先试触较小量程,防止被测电流超过它的量程
C.?某电路中有电流流通,它的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D.?决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8.如图所示的电路,R1、R2并联,则甲、乙、丙三只电表应分别是(  )
A.?电流表、电流表、电压表????????????????????????????????????B.?电压表、电流表、电流表
C.?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D.?电压表、电流表、电压表
9.塑料外壳的手电筒的构造如图所示,手电筒内装了两节干电池.关于手电筒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灯泡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干电池为电源,按键为电路开关
C.?金属弹簧为绝缘体,不属于电路的一部分
D.?灯泡发光时,灯丝中的电流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把一根铜丝均匀拉长后电阻变小?????????????????????D.?给手机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二、填空题
11.剌猬身上有许多刺,这些刺可以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________,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壶的壶嘴与壶体组成了________(选填“压强计”、“密度计”或“连通器”)。
12.物理学中,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________?电荷(“正”或“负”);把?________??(“正”或“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3.塑料尺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两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________。
14.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________。
15.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未带电的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由于带________电荷互相推斥而张开一定的角度。
16.如图所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两片金属箔因________而张开。接触的瞬间,电流方向是________(选填“向 上”或“向下”)。
17.物理学中,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________ 电荷(“正”或“负”);把________? (“正”或“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8.用细线悬挂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甲、乙所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________ , 不能确定是否带电的小球是________ .
19.一节干电池电压为________伏;标有“220V 40W”和110V 40W”的灯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他们的亮暗程度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________(选填“用电器”或“电源”)
20.有A、B两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现用金属棒把验电器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金属棒中电流方向从 ?________(选填“A到B”或“B到A”)
三、计算题
21.如图所示,小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2A.求:
①? 小灯泡L的电阻是多少?
②? 通过R0的电流是多少?
③电阻R0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22.若在5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60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多大?如果通电8min,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多少?
23.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闭合,电流表A的示数是1.5A,A1的示数是0.3A,电压表V的示数是6V,求:R1和R2的电阻值各是多大?
24.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6V,电阻R1=20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某处时,电路中电流表A的示数如图(b)所示。求:
(1)电流表A1的示数?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2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安”字样。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至电路中电流最大。
(1)求10秒内通过R2的电荷量。
(2)在电路中某位置串联接入一电流表,当变阻器阻值从R0增大为2R0时,电流表示数从1.9安减小为1.4安;同时,在移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能达到的最小值为1.35安。
①请确定电流表所接位置并说明理由;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电源电压和变阻器R2的最大值。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解答:A.玻璃常温下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A不符合题意;
B.陶瓷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B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勺由金属制成,是良好的导体,C符合题意;
D.橡胶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等。
2. D
【解析】解答: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A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B不符合题意;
C.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因有多余电子带负电,二者带的电荷种类不同,C不符合题意;
D.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使物体带电;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工作。
3. C
【解析】解答:A.测电笔的笔尾的金属体属于导体,测电笔杆属于绝缘体,A不符合题意;
B.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和金属箔属于导体,B不符合题意;
C.教室里电灯开关上的塑料按钮是绝缘体,C符合题意;
D.液晶显示屏上的发光二极管是导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学生要记住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胶、油等。
4. D
【解析】解答:A.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才能构成通路,试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才能发光。A不符合题意;
B.当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而空气开关只有在电路电流过大时才会断开电路。B不符合题意;
C.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用电器发生短路,也可能是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C不符合题意;
D.更换灯泡、搬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以防止人接触用电器时触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安全用电原则,例如,维修电路时应将电路断开;有人触电时,不能用手接触,应先将电源断开;测电笔测量电路中是否有电时,手指必须得与测电笔后的金属帽相接触,与地面构成回路才可以;结合四个选项中的行为分析即可。
5. A
【解析】解答:解:此题中,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分子是最大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比原子核大;在氧原子、氢原子中,氧原子比氢原子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比质子大;而夸克则是比更小的微粒,在这几种微粒中夸克是最小的。因此,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质子、夸克。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微粒中,分子最大,其次是原子、质子、夸克等。
6. B
【解析】解答:A、干电池、蓄电池等电源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也有很多电源的能量转化与此不同,如发电厂、太阳能电池等,故A错误;
B、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故B正确;
C、电荷的定向移动可以形成电流,不是所有的电荷运动都可以形成电流,故C错误;
D、开关不一定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用电器之间才能控制用电器,接在用电器与负极之间也同样可以起到控制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电源使用时的能量转化,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等,可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7. C
【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就是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上了电荷,A不符合题意;
B.使用电流表测量之前先试触大量程,防止被测电流超过它的量程,B不符合题意;
C.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所以某电路中有电流流通,它的两端就一定有电压,C符合题意;
D.决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
(2)为防止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量程,应选用大量程进行试触;
(3)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4)电压表可以测量电源两端电压。
8. C
【解析】解答:解:电压表只能与用电器并联,若使电阻R1与R2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必须分流,则与电阻R1串联的甲必须填入电流表,与电阻R2串联的丙必须填入电流表,若乙为电流表则会形成电源短路,所以乙为电压表.
故选C.
分析: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电流表应与所测用电器串联,电压表与所测用电器需并联.
9. B
【解析】解答:
A、手电筒工作时,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故A错误;
B、干电池为电源为小灯泡提供电能,手电筒的按键相当于开关,控制电路通、断,故B正确;
C、手电筒底部的金属弹簧是导体,在这里是导线,属于电路的一部分,故C错误;
D、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带负电,所以,通过灯丝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电路的组成和作用分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用电来工作的准备,开关是用来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导线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构成电路,是输送电能的元件;手电筒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
10. B
【解析】解答: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A不符合题意;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符合题意;
C.把铜丝均匀拉长,电阻变大,C不符合题意;
D.给手机充电,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把铜丝均匀拉长,长度变大,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给手机充电,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填空题
11. 压强;连通器
【解析】解答:剌猬身上有许多刺,这些刺可以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压强,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壶的壶嘴与壶体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特点,所以组成了连通器。
故答案为:压强;连通器.
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连通器的定义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认清连通器的结构特点,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还有:乳牛自动喂水器、自来水的水塔和水龙头、过桥涵洞、洗手盆的回水弯等等.
12.负;正
【解析】解答:物理学中,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分析:正负电荷规定,电流方向规定。
13. 绝缘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解析】解答:塑料尺不善于导电,所以塑料尺是绝缘体,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片上带上同种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片金属箔因排斥而张开。
分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
14. 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析】解答: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故答案为: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分析: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15. 同种
【解析】解答:当用验电器检验电器时,如果电器所带电荷为正,正电荷吸引电子,电子流向带电物体,这时验电器末端会因缺少电子而带上正电;电器的末端是由两个金属片组成的,因为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所以两个金属片一定是张开的角度。
分析: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16. 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向上
【解析】解答:验电器在使用时,?两片金属箔因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橡胶棒有多余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橡胶棒向验电器转移,根据电流方向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可知,接触的瞬间,电流方向是向上的。
分析:验电器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流方向和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17. 负;正
【解析】解答:物理学中,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分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8.BC;A
【解析】解答:AB相互吸引,AB可能带异种电荷或者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BC相互排斥,说明BC一定带电,并且是同种电荷.
可以肯定带电的小球是BC;不能确定是否带电的小球是A.
故答案为:BC,A.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19. 1.5;相同;用电器
【解析】解答:解: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灯的亮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标有“220V 40W”和110V 40W”的灯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他们的功率都是40W,亮暗程度相同;
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消耗了电能,所以蓄电池相当于用电器;
故答案为:1.5;相同;用电器.
分析:(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2)灯的亮度是由实际功率决定的;(3)电池供电时是电源,充电时则为用电器.
20. A到B
【解析】解答:
带正电的A验电器是缺少电子,不带电的B验电器是既不多余电子也不缺少电子.当用金属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B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将会转移到A验电器上,由于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金属棒中电流方向从A到B.
故答案为:A到B.
分析: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据此进行分析.
三、计算题
21.解:①? 由P=U2R可得,小灯泡L的电阻R=U 2额P额=(6V)2/3W=12Ω;
②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定值电阻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小灯泡正常发光,
所以,电源的电压U=UL =6V;
由P=UI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L =PL/UL=3W6V=0.5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0 的电流:IR =I-IL =2A-0.5A=1.5A,
③电阻R0 消耗的功率:PR =UIR =6V×1.5A=9W。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定值电阻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1)根据小灯泡L上标有“6V??3W”字样,利用R=可求得小灯泡L的电阻;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可知电源的电压,根据P=UI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0的电流;
(3)根据P=UI求出电阻R0消耗的功率.
22.解:导体中的电流: I= = =0.2A,
通电8min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Q′=It′=0.2A×8×60s=96C.
答:导体中的电流是0.2A,通电8min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96C.
解析:知道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和通电时间,根据I= 求出导体中的电流,再根据I= 求出通电8min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23.解:读图可知,当S闭合后,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电阻R2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由欧姆定律I= 得电阻R2的阻值:R2= = =20Ω;
流过电阻R1的电流:I1=I﹣I2=1.5A﹣0.3A=1.2A,
电阻R1的阻值:R1= = =5Ω.
答:R1和R2的电阻值分别为20Ω和5Ω.
解析:S闭合后,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电阻R2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及测量范围,利用欧姆定律可计算两电阻的阻值.
24. (1)解: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流表A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量通过R1的电流,电流表A1的示数
答:电流表A1的示数是0.3A
(2)解:图(b)中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电流表的示数是0.5A,
通过变阻器R2的电流I2=I -I1=0.5A-0.3A=0.2A,
并联电路各个支路的电压相等,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1=6V,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答: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30Ω
解析:结合电路图,判断电流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
(1)根据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1的电流即为电流表A1的示数;
(2)根据通过R1的电流结合指针的位置确定电流表A的示数,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2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25. (1)根据电流和时间的乘积计算电荷量为;
(2)①由于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但电流没有变为原来的一半,说明电流表没有测量变阻器,在测量干路电流,
②由于R1是定值电阻,所以电流的变化是滑动变阻器变化的电流,为1.9A-1.4A=0.5A,
根据电压不变,则 , I=1A,
则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1=1.9A-1A=0.9A,
电源电压为U=I1R1=0.9A×10Ω=9V,当电流最小为1.35A时,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最小,为I'=1.35A-0.9A=0.45A,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

解析:(1)根据电流和时间的乘积计算电荷量;(2)利用电流的变化分析电流表的位置,根据电流和电阻的乘积计算电压,利用最小电流计算最大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