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学案+课件:第10课《鸦片战争》(新人教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学案+课件:第10课《鸦片战争》(新人教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6 21:00:38

文档简介

第10课 鸦片战争
【考纲课标解读】
考纲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考点概括梳理】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国际因素:
2.国内因素:清朝的腐败落后
经济:
政治:
军事:
对外政策:
二、导火线:禁烟运动:
1.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
2.危害:
3.影响:显示了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三、鸦片战争的过程
1.英军进军路线
2.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3.中国军民的斗争
四、鸦片战争的结局——《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割地:
2.赔款:
3.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五、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六、第二次鸦片战争
1.目的:
2.过程:
3.结局:《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4.影响:
【重点难点突破】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试对此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由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状况决定的。
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
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世界强国,而中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而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对外策略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殖民扩张,而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统治者愚昧无知,不了解世界局势。
在中英贸易中,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英国依靠正常贸易难以打开中国市场,而其鸦片贸易又遭到禁烟运动的沉重打击。
由以上事实看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中国的禁烟运动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
解析: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分析必然性要详细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细致分析,层层推进,最后得出某个历史事件必然发生的观点,必须明确,偶然的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发生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考点强化演练】
一、选择题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3.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B
A.葛云飞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4.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请回答:
(1)材料中“可能提供机会”指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中哪句话充分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3)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的观点错在什么地方?
答案:(1)虎门销烟。(2)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3)将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为侵华战争辩护,掩盖了鸦片战争英国的侵略性。
答案:1、A2、A3、B4、A5、B
【高考真题再现】
(2007年高考上海)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像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廖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答案】D(共24张PPT)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840-1949年)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探究问题一: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形式,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你如何认识
(一)背景(原因)
思考:阅读课文一、二段,比较战前中国和英国状况
国家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外 交
英国
中国
腐朽的封建
专制统治
确立了资本
主义制度
完成了工业
革命
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
财政困难
船坚炮利
---强大
军备废驰
---落后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从中我们可得出哪些认识
英国走私鸦片
1)原因:
2)危害:
3)清政府对策:
虎门销烟
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禁烟
虎门销烟
时间:
领导人:
意义:
1839年6月
林则徐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原因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直接原因: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1)根本原因: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3)重要原因: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二)鸦片战争过程
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琦善)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841年初强占香港——威逼广东——攻占东南沿海——驶抵南京下关
1、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
2、路线
⒈时间:1842年
⒉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三)结果
便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鸦片战争
(四)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丧失部分主权不是全部主权。是历史沉沦.
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是历史进步.
探究问题二: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如果道光皇帝不查办林则徐,中国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吗?
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
②主观原因:
③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落后
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制度上的差距:没落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
  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  
  
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马克思
  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自然经济的抵制
购买力低下
输华产品不合中国人习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6-1860年)
1、背景
2)重要原因: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
3)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天津
北京
2、经过
(1)第一阶段(1856—1858年)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签定《天津条约》
(2)第二阶段(1859—1860年)
广州
定海
1860年: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
1)1858年《天津条约》
内容: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北京条约》
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结果
3)美俄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琼州
汕头
台湾
淡水
九江
汉口
南京
镇江
烟台
营口
天津
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治: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冲击
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又手拉手荣归欧洲。他们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的愤怒
练习巩固
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鸦片战争前夕形
势的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B、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C、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入超
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在激增
2.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
D
3、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B、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
C、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
D、英国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4.《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做公允用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是被迫对中国作出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
D
B
5、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
D、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
6.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地区的进攻
B.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侵略者的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D.外国侵略者都是以武力挫败中国政府的抵抗
D
C
7.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雨果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8.《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共同之处有 ( )
①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
②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或商埠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④割地给西方侵略者
A.①② B.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C
A
9.以下条款中属于《北京条约》内容的是
①开放天津为商埠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传教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白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A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
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