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省中高考作文考前辅导2:中高考大作文应试基本要求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浙江省中高考作文考前辅导2:中高考大作文应试基本要求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30 10: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高考大作文应试基本要求
一、中高考大作文评分标准及应试应试重点
(一)、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及应试重点
评分及文章要求
一类(60—54分)
★写作目的明确,写作视角独特。
★文章立意深刻,有正确的价值观。
★写作内容基本现实,文体特征明显。叙述类文章,叙述生动,有具体细节;论说类文章论说充分,逻辑严密;创作类文章,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文章结构合理,详略得当,条理清楚。
★语言流畅,富有表现力。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类(53—45分)
★写作目的较明确。
★文章立意较深刻,有正确的价值观。
★写作内容基于现实,文体特征较明显。叙述类文章,叙述较生动,有具体细节;论说类文章论说较充分,逻辑较严密;创作类文章,形象较鲜明,构思较精巧。
★文章结构较合理,详略较得当,条理较清楚。
★语言较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书写较规范,卷面整洁
三类(44—36分) ★写作目的较明确。
★文章有一定的立意,有正确的价值观。
★写作内容基于现实,文体特征基本明显。叙述类文章,基本有细节;论说类文章论说基本清楚;创作类文章,基本能呈现形象。
★文章结构基本合理,条理基本清楚。
★语言基本流畅。
★书写基本规范,卷面基本整洁
四类(35—0分) ★写作目的模糊,偏离题目,中心欠明确
★写作内容空洞,文体特征不明显。叙述偏离题意,内容空泛,情感虚假;论说偏离话题,观点不明,条理混乱;创作形象模糊。
★语言欠通顺,结构欠完整。
★书写欠规范,卷面欠整洁。
1、说明:
1)对有独到之处(如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的文章,鼓励打高分甚至满分。
2)抄袭作文15分以下。
3)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复错误不扣分,最多扣2分。标点用错三处扣1分,最多扣2分。常用词语用错两处扣1分,最多扣3分。病句两处扣1分,最多扣3分。
4)文中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扣2分。
5)字数不足500,每少50字扣2分。
6)未写题目,扣2分
2、应试重点:
从评分标准来看,中考作文应试需要重点关注这么几点:
一是写作目的要明确,也就是作文要紧扣主题;二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接地气,要有时效性,能从生活中选材,也就是说所选材料要贴近生活;三是文体要分明,重点要关注记叙文、议论文和小小说三类写作形式,在这一点上,避免文章写成四不像,很多同学写的文章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四是不好通过背记范文来套写作文,极易造成抄袭作文的严重后果。
(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应试注意事项
基础等级 50分 内容
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空洞
感情虚假
表达
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尚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难辨
发展等级 5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3.观点具有启发性 1.材料丰富
2.论据充实
3.形象丰满
4.意境深远 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3.文句有表现力 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2.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有个性色彩
1、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的是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3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少300字,应该在40分以下根据情况酌情打分,少400字,则在36分以下酌情打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离题作文,在20分以下给分。
6)凡是被认定是套作的,在30分以下给分。
2、作文打分的细则:
1)内容:25分
一档(25—21分):对“作家”与“读者”在两个层面的关系都有很好的论述,而且能紧密把握二者关系,有独立见解,内容充实,思维清晰严密,论述完备透彻。
二档(20—16分):只论及一个层面的讨论,观点一般,内容较充实,思维较清晰严密,论述较合理。
三档(15—11分):泛泛谈论坚持自我或不忘初心等,没有在“作家”与“读者”相关的角度进行论述。内容不够充实,论述时逻辑也不够严密。
四档(10—0分):基本上没有论及“作家”或“读者”的问题,或完全离题。内容贫乏,思维不清晰。
2)表达:25分
一档(25—21分):符合文体规范,语体与文体相符。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二档(20—16分):基本符合文体规范。语言通顺,病句不超过三处。
三档(15—11分):语言不通顺,病句不超过六处。
四档(10—0分):语言很不通顺,病句极多。
3)发展等级
一般来说,发展等级根据基础等级分,在30分的及格分以上给分。30—34分,酌情给1—2分,35—39分,酌情给3—4分,40—44分,酌情给5—7分,45—50分,酌情给8—10分。
3、应试重点:
高考作文重点考察学生对生活问题、社会热点的认知、思考和评价。从文体上来说,高考作文偏重于议论文,应试文章的体裁上以议论性小杂文、小评论为主。如果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建议创作哲理性和思辨性小小说,文章会独领风骚,获取高分。
在具体写作时,首先要侧重考虑文章的思想性(正能量)和艺术性(文采)。其次,要选择接地气的材料,切忌使用看似高大上,却很难写细写具体的例子,尽量能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素材要扣准主题,关注热点,能体现观点。在行文表达上,一定要注重逻辑的严密性,为了确保这一应试的要求,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同类型材料,切忌材料落差太大,也就是说,不能“古今中外”地到处乱窜。
(三)中高考作文应试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1、审题马虎,抓不住关键词
审题不注重抓关键词几乎成了应试写作的通病。不少同学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瞅一眼题目就急着动笔。有的同学总喜欢背范文,写作时总想方设法套文章,不会思考如何来审题。盲目的套写,很容易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
在写作之前,一定先要认真审题,拿到作文题目要逐字细琢,先找出关键词语,然后做详细的解释,通过解释找出引申涵义,再找对应为人处事的生活现象,然后下笔。对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要认真研读材料和话题,结合应试作文考察的“四大主题”,弄明白命题的意图。
解决办法:掌握审题技巧,结合“四大主题”仔细研究题目,弄清写作目标和主题。
2、故事情节单调、写作事例(论据)单薄乏力
就中高考作文的形式来说,中考作文偏重于以事明理,重点通过故事中人物的立身行事来传递文章的主题思想。高考作文偏重于以事说理,重点通过引进社会或者生活的典型现象来摆事实讲道理。
在应试中常出现的问题是:
记叙文: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不够典型,不足以表达文章主题思想。应该学会处理人物和事件,让故事矛盾冲突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这样才能树立主人公形象,人物才能担当起表达主题的角色来。重点要掌握人物的描写技巧,使得人物形象鲜活丰满。
议论文:事例过于简单,难以承载主题思想;事例雷同,重复说理;事例陈旧,难以表达新意;事例杂乱,中外古今混用,说理混乱。
解决办法:针对性读一些名家的小品文章,报刊时事评论,学学表情达意和举例论证的技巧。还可以读读《微型小说选刊》,仔细品品作者是如何通过巧妙处理人物和处理事件来表达文章的主题;有时间也要看看报纸、听听广播,了解社会时政、研究自己的身边的人和事。
3、文章缺少细节
记叙文:很多同学写文章就像是在记“流水账”,看似洋洋洒洒一大篇,实则平淡无味。大家忽视了使文章变得精彩的叙述技巧和描写技巧。一篇好文章,一定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吸引人,这离不开人物描写、场面描写和环境气氛描写。
解决办法:牢记三大描写,掌握“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与间接结合”的描写方法,把握好故事情节,做到合情、合理、合规的描写,让文章情节活起来。
议论文:只是简单的事例堆砌,缺乏对事例针对性的剖析,更缺少联系生活实际的思想碰撞,使得事例和观点未能巧妙的融合。给阅卷老师的感觉是,写作没有章法,议论没有力度,很难拿高分。
解决办法:掌握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起承转合技巧,在事例引用和叙述中,要结合富有“生活气息”的评点,让“感”和“事”有机地融合。要处理好事例与事例之间的过渡,事例的使用要注意主题的层层升级。结尾绝对不能采用“重复”开头的点题,要巧借名言警句或者特殊句式提高文章主题站位,也可以换种表述来升华主题。
4、开头、结尾啰嗦
对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多同学养成的写作习惯是很随意,写记叙文从不考虑使用叙述和描写的技巧让文章开头的“美观”和“抢眼”。写议论文,开头兜圈子,抓不住主题,观点不明确。结尾盲目重复,不会做主题升华。
5、材料时效性差
不注意对材料梳理,不会从材料中找新意,几乎是同学们应该作文的通病。有很多同学总是习惯于用陈词滥调,冠冕堂皇地讲一些大道理。
应试作文考核的主题都是当下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目的是通过这样的主题文章写作,一方面了解这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是提醒大家该如何认知,做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因此,在具体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时效性,哪怕所选的是陈旧事例,一定要注意时间上的巧妙处理,学会用新瓶装旧酒。
总之,应试作文都是考核学生做人、做事的认知与态度,一定要有一个充满阳光和活力的心态,让自己的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
(四)中高考作文应试注意事项
1、要看清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字眼:选材作文;从生活中选材作文;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作文;从我们的生活中选材作文;从你的生活中选材作文;从你们的生活中选材作文。这样的设境,暗示了选材范围,一定要注意,否则会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现象。
2、在审题时,要抓住个别关键字眼。首先根据字面意思对关键词语做解释,然后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拓展性解释,通过解释找出生活中与之对应的现象,才能理清命题真正考察的意图。
3、要注意选择好文体,一般情况,中高考作文都不会明确限制写作文体,但纵观历年作文考题,中考作文偏向于记叙文,在应试时写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易拿高分。高考作文题目偏重于议论文。具体要视材料和题目要求而定。
4、要掌握素材选择的小技巧。当题目主题范围很大时,一定要选择生活小素材,这样的事例会使得文章具体,更有说服力;如果题目的主题范围明显很小,就要选择立意相对高而宽的素材,才能更全面体现文章的主题。无论中考作文还是高考作文,材料不能脱离生活,议论不能高谈阔论,一定要让心灵深处的阳光温暖人。
5、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所写内容与所立主题必须积极向上、健康、充满阳光、有朝气和活力。应试作文是折射应试者心灵阳光的一面镜子,一定要有一个良好心态,积极面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讲述感人好故事,抒发阳光正能量。
6、要注意文章的时效性,把握好文章的开题时间。即使是写过去的事情,记忆的时间点要拉到现在。文章是解决问题的,不要留下问题。考试作文一般都是针对社会热点、现象、思想、观念、行为等考察学生的认知。
总之,考场作文要得到很好的发挥,要胸有成竹,冷静思考,力求创新。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