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一、走向联合的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欧洲联盟一开始是作为两极化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出现的,但在今天,它应当被看成是对全球化进程的一种呼应。 ——[英]安东尼·吉登斯 材料三:“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请结合教材并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3)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4)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进程
(1)深谋远虑: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和解。
(3)更上层楼: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三位一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5)不断扩大: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
煤钢共同体
原子能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1993年称欧洲联盟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合一
1967年
欧
洲
共
同
体
发展
共同的农业政策
欧洲一体化进程
统一关税与外贸
趋向货币一体化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1、原因:
2、联合过程:
3、影响: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讨 论:从二战后至今,欧洲联合
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 反映了当今世界
发展的哪些特点
特征:
成员国 不断 增加,
规模 不断 扩大,
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领域。
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1、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2、日本经济崛起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⑶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和科技。
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贸易立国”“出口第一”
内因:
外因:
⑴美国大力扶植。
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重视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
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居世界首位
日本引进技术的模式是:
“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①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
②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实行科教兴国。
③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④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3、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 地位
②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既有联合也有摩擦
③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日本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之势,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正在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使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表示理解,但强调:
联合国安理会不是公司董事会,不是按照会费的多少确定其组成。
正确理性的看待中日关系
你同意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牢记过去惨痛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从而开拓中日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二战后,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为其成立奠定政治基础。
②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
2、兴起标志:1961年,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3﹑作用:
①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②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③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④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2、成立
3、原则
4、任务:
5、影响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世界格局多极化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铁托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小结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课堂测试:
1、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矛盾开始化解的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D.欧洲共同体成立
2、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 军队一体化
A
C
3、欧共体成立的时间( )
A. 1951年 B. 1957年 C. 1958年 D. 1967年
D
5、 1989年上任的日本海部首相提出:“世界正处于世界性的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段话反映了:( )
A 日本要为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做出贡献
B 日本军国主义主义准备东山再起
C 日本要对外输出技术,参与国际竞争
D 日本要以经济为手段,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4、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
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内部合作
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D、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C
6、 二战后,美日之间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D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的告诉美国记者苏茨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讲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 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请回答:
(1)戴高乐总统在对记者的谈话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2)为了走向联合之路,欧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这种联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希望欧洲联合,摆脱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的局面。
(2)建立欧洲煤钢、经济和原子能三个共同体;将三个组织合并为欧共体,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推行统一的关税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等。
(3)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开始调整它的欧洲政策。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纲课标解读】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掌握欧洲联合的原因、过程、活动、影响。(联系一些时事热点)
2、了解日本崛起原因、措施、成就、影响
3、掌握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过程、影响(阅读一些材料)
4、知道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积极影响(有利于)、当今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5、掌握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及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行动纲领、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认识经济的发展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
【考点概括梳理】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
现实因素
外部因素
思想渊源
2.形成过程
①1951年
②1958年
③1967年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加强合作:推行统一的
,实行了共同的 。还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⑤1991年
⑥1993年
⑦2002年
3.影响
①对西欧:
②对世界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外因:
内因:(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
①
②
③
④
⑤
2.表现
3.影响
对日本:
对世界: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①
②
2.兴起的标志: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宗旨与原则
4.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
的局面,冲击着两极格局。
四、中国的振兴
【重点难点突破】
1.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2.二战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是怎样演变的?
3.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影响的比较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2.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3.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该图反映的背景是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4.《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5.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6.右图为一时事漫画《全球货币——美元》。代表美国、日本、西欧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美元的符号,美国人高高在上,得意扬扬。该漫画的寓意主要包括①美元的优势地位明显②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③西欧、日本共同阻止美国经济的扩张④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有一段1961年的一次会议的宣言是这样描述的:“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主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这个会议是( )
A.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B.中印外交会议
C.日内瓦国际会议 D.亚非万隆会议
8.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9.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文字和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0%,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
——凯恩斯《预言与劝说》
材料二 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冲突。法国政府建议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 ——《舒曼计划》
材料三 据报载:200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阿罗芒什举行了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德国总理施罗德首次应邀参加了纪念仪式,受到世人的关注。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这种意图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的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为什么能够参加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5)据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谈谈你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认识。
11.自19世纪初至今,欧洲由分裂走向了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2年侵俄战争前夕,他(指拿破仑)曾对富歇说过:“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乔治 博尔多诺韦《拿破仑》
(1)材料一中,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设想和方式是什么 为何失败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大量的贸易、国际共同事业、没有国界之分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交通、频繁的旅行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推动欧洲各民族向着这个方向迈进。因此,我的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欧洲国家的协调,以便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各种联系,来扩大它们的团结。我们可以设想,以此作为出发点,尤其是如果有一天它们受到威胁时,那么,这种演变的结果就有可能使它们联合起来。
——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2)材料二中,戴高乐实现欧洲统一的观点是什么 你对此作何评价
材料三 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经济共同体。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3)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促使其走向统一的具体原因。
材料四 1957年西欧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它的基本内容是共同市场和共同的经济政策形成,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了一体化范围,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5年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2002年,又同意接受匈牙利等10个中欧国家入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根据材料四分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与《罗马条约》相比内容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5)今天,促使东欧和西欧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大欧盟的形成和扩展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潮流
【高考真题再现】
1.(07上海历史)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2.(08年广东文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3.(08年广东文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08年广东单科,23)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5.( 08江苏历史)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6.(08年山东文综,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7.(09年安徽文综)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8.(09年广东文基)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突破】
1.①战后初期,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雄居世界第一位,于是它企图利用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进行全球扩张,使自己成为世界霸主。
②战后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从而在世界上形成了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并存的局面。
③美国为了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政策,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加以遏制,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并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给战胜国。1948年以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急剧变化,美国决定把日本纳入其全球战略体系中为其效力,使日本成为亚太地区对抗社会主义的反共前沿和坚实堡垒,所以美国由战后初期的对日占领政策转变到帮助日本恢复发展经济的扶植政策。
2.美国同西欧国家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经济上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政治上通过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把英法等西欧国家推向了与苏联对抗的最前线。(2)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的力量。(3)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相当,进出口贸易是美国的三倍多,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订货”,从而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2)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从70年代起,日美经济竞争激烈,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3.(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 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
【考点强化训练】
1-7:C B D C B A A
8.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9.D.10.(1)意图:促使法德进行经济合作,化解两国矛盾。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加深了法德矛盾。(2)冲突:普法战争、一战和二战中的法德冲突;影响:加快了法德经济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两国的和解,促进了欧共体的形成。(3)原因:纽伦堡审判较为彻底,德国对战争的反省比较深刻;战后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主动加强与欧洲各国的合作。(4)特点:由经济联系到政治联合。趋势:世界多极化、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5)认识:以国家利益为外交的出发点;战争与对抗必然两败俱伤,和平与合作才能不断发展。
11.(1)答:设想:以本国为主宰统一欧洲。方式:以武力统一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分)原因:武力统一违背欧洲各国人民的意愿,侵犯了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武力统一建立在军事统治基础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2)答:观点:主张通过各国间协调和合作。扩大团结,进而实现真正的统一。评价:这一观点承认各国的差异,尊重各国人民意愿,强调各国间的团结合作,是实现欧洲统一比较现实的途径。(3)答:目标:实现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原因:摆脱美苏大国的控制;适应经济区域化的需要;避免欧洲国家间的战争;西欧国家相似的经济状况及文化传统提供了条件。(4)答:变化: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5)答:条件:雅尔塔体系的解体。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高考真题再现】
1.【答案】C。【解析】注意图中漫画中的美、苏国旗,法、德等西欧共同体国家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只有联合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2.【答案】B。【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色人种”、“首届洲际大会”提示这次会议应该是二战后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召开的,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A、C 、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这些会议均有西方国家参加。
3.【答案】B。【解析】考查基础知识,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对付苏联的威胁和抵消美国的优势。②④的说法明显错误。
4.【答案】B。【解析】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复兴,法国拥有原子弹,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这对原来的两极格局是一个冲击。
5.【答案】D。【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6.【答案】A。【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
7.【答案】D。【解析】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
8.【答案】A。【解析】 欧盟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结果。B项错在“消除了贸易障碍”;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于2001年,比欧盟建立的时间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