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9 22: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的含义;概况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理顺新中国外交成就,培养阅读、概况和归纳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把所学知识联系中国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求同存异”的含义和影响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学案,教师批阅
课前将宏观时间轴板书,由学生完成。
一、【导入课题】
播放数字故事
师:通过刚才的数字故事,我们一起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下面用我们惯用的时间轴来概括一下中国现代史的阶段特征
二、【理顺中观线索】
请思考一下时间轴上ABC三处应该填写怎样的时代主题
生(略)
师:XX同学对历史发展脉络把握的很准, 这60多年新中国的外交又经历了怎样不平凡的历程呢?接下来的两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
这是一组记录了新中国重大外交成就的历史照片。请快速阅读16、17两课,查询照片的渊源,同位之间交替说说这些照片反应了哪些外交成就,并请在宏观时间轴上找准他们所在的位置。
生(略)
师:XX真是火眼金睛,时间找的非常准确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外交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从时间轴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回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此时中国实力落后,外交范围也主要局限在亚洲,影响力有限。70年代,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外交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同美日等国的建交也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三、【新授课】
(一)、除旧迎新制定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时代,外交工作首要的一步就是去除旧中国留下来的屈辱外交制定全新的外交政策。(材料: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立之初还残留着旧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列强的在华特权。我们该如何开启全新的外交形势?)
生:不承认……
师:毛泽东把他形象的比喻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现在屋子打扫干净了,我们准备要请客了,应该邀请什么样的客人来呢?
生……
师:毛泽东说(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你怎么理解毛泽东所说的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
生:独立自主和平相处
师:本着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发出了第一份邀请函。我们会收到世界各国怎样的答复呢?
(出示地图)
翘首企盼中,3个月过去,截止到1949年底,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全世界仅有9个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生: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师:美国为什么要敌视中国(PPT材料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冷战、称霸。)
板书
师:从上述情况看,美国为什么要敌视中国
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师:苏联的对华政策又是怎样的,
生:苏联第一个承认并与中国建交。
师:新中国被美国拦住了封锁线内,新中国要想真正走出去,结交更多的朋友就必须突破美国的封锁线,我们应该首先从哪些地方突破呢?
生: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师:当时的局势下中国没有第二种选择。既然资本主义国家不欢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又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那我们就广结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政策被称为“一边倒”我们很无奈的选择了倒向社会主义一方。
师:还应该从哪里突破
生:邻国
师:加强睦邻友好关系开始。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础上,1950年印度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僵局逐渐打开,又有5个资本主义国家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着形势的好转,周恩来他们面临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与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友好相处呢?
(三)和而不同,谈各国相处之道
师:中国有句老话,叫和而不同,意思是说意见不一致的人照样能和平相处,那我们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做到和平相处,但应该坚守怎样的相处之道呢?出示材料:1954年,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期间曾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提心吊胆……很坦率的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提出问题:缅甸的恐惧从何而来,哪一事件引起了他的恐惧
生: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如果你是周恩来,你将如何完善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消除邻国对我们的担忧
生思考发言
教师注意从领土、军事、主权、经济、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学生发言内容,边点击PPT
师:这就是周恩来提出的与其他国家友好相处的五项原则。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是五项原则的内容。请大家从课本中找出五项原则的内容并标注出来。
生:总结
师:6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仅在中印之间生根发芽,而且走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出示PPT资料)分析这段资料传达的信息,说说你如何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生:被众多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师:在当时冷战思维的背景下,周恩来用他的智慧他的包容创造性的提出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世界传达一个理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提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和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走向世界)
师: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请xx同学为我们读一下P85自由阅读卡的内容。
师: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书)
师:会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说:“在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很快,艾登的话得到了验证。1955年在万隆,周恩来用短短几分钟的演讲挽救了濒临破产的亚非会议,影响了亚非历史的发展。
四、1955
师:亚非,这是一个历史上充满苦难的地理名词。展示PPT
师:(出示资料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两极对峙的背景下,亚非刚刚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的国家成为两大阵营拉拢、利诱、压迫。维护独立、保卫和平成为亚非人民共同的追求。)亚非国家实力弱小,美苏是两个超级大国,亚非国家该怎样做才能与美苏抗衡维护来之不易的主权独立呢?
生:团结起来
师(资料: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将面临什么困难:1、美国一直在想尽办法阻止会议的召开,甚至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挑拨参会国家攻击中国。2、参加亚非会议的29个国家只有6个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接受美国援助的是22个国家。会议之前,中国与非洲国家几乎没有正式的官方往来,许多非洲国家并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共产主义3、会议前国民党制造了一起针对周恩来的暗杀事件,8名代表团团员遇难。周恩来幸免于难。

生:美国挑拨下的攻击、亚非国家的不了解,国民党的暗杀
师:在如此艰险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去参加万隆会议。
生:可以宣传中国的外交原则,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
师: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会议。会议前两天都在讨论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议题,(材料谴责殖民主义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点评:这是亚非人民共同的追求
但是第二天下午突然间话锋一转,会议的气氛变得紧致起来,巴基斯坦: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泰国、伊拉克等国点名批评中国。
师:你认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和谐的言论
生:社会制度不同、受美国挑唆、不了解中国
师:中国该怎么应对这一突变?面对敌人的攻击有力的反驳回击?
生:会导致吵起来,会议破产
师:那就保存沉默?
生:那就默认了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试从亚非会议的目的和争议产生的原因分析,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讨论
会议最后一天下午四点,周登上主讲台,全场人的目光紧紧的盯着他,瞪大了眼睛想要知道他会说些什么?
师:周恩来用沉稳自信的声音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材料,周的发言)
师:新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同是什么?异又是什么
同的是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对和平的渴望,不同的是……
如何对待不同?怎么让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相处?
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周恩来的策略就是通过寻求共同点消除分歧,通过接纳不同点搁置争议,最终争取到一切可以争取的因素,团结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就是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周恩来也因这种高超的外交艺术被誉为处理外交难题的能手。
师:一个西方记者报道说,在亚非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周恩来已是光芒四射的外交明星了。为什么这样说
生: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解决了会议上的争端,推动了会议的圆满结束。
师:(材料习近平: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进程。)什么是万隆精神,他具有怎样的影响?
生:(根据材料回答)
师: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有20多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建交小高峰?
生:亚非会议的影响
师【提升】万隆会议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了新中国,新中国用和平共处的精神影响世界,也迎来了更多的朋友。亚非力量不断壮大,1971难正是靠亚非国家的支持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
【小结】(利用开始的中观线索)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1949年,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我们在外交上采取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我们选择了——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也交到了几个资本主义的朋友,为了同社会制度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友好相处,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上又开创性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60多年的外交,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是对这一政策的丰富和发展。正是50年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完善与发展,才迎来中国70年代梅开三度的外交成就,迎来了新世纪的全方位外交和现在中国新型的大国外交局面。中国的外交道路越走越宽,中国真正成为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播放习近平《中国狮》视频。
当堂练习:
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史上有一个人物贯穿始终,熠熠生辉,他用自己的睿智、沉稳、包容破解了外交史上的一个个难题,世界透过他了解认识了新中国,他就是周恩来。请动手制作一张简报《周恩来外交风云》
【拓展作业】
南海问题背景资料
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顾问,本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针对当今南海局势你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