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复习课件+单元测试: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复习课件+单元测试: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6 21:24:49

文档简介

专题二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
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为打开中国市场
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掠夺中国财富
2、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
A、破坏了小农经济,农民大量破产  B、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C、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       D、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3、推动列强不断侵华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B、资产阶级侵略本性
C、摆脱自身经济危机的需要     D、对经济利益的疯狂追逐
4、列强侵华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
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变化
C、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D、农民战争不断爆发
5、下列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    B、控制中国海关
C、倾销商品           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
6、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二十一条”的出台 D、《辛亥条约》的签订
7、19世纪未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充分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反侵略斗争的主要力量 B、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C、自发斗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方式 D、人民群众是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力量
10、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都是()
A、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斗争 B、以攻击外国教堂、租界为目标
C、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D、被清朝出卖而失败
11、1880年左宗棠再赴新疆统筹军务,建立的抗俄军事基地在()
A、伊犁 B、哈密 C、喀什葛尔 D、肃州
12、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省的时间是()
A、1865年 B、1875年 C、1878年 D、1884年
13、中日黄海海战中,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的清军将领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林永升 D、刘步蟾
14、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率领黑旗军痛击日军的首领是()
A、刘永福 B、邱逢甲 C、徐骧 D、唐景崧
15、义和团前身进行反清活动,后来又提出“扶清”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民族矛盾尖锐
C、顽固派支持义和团 D、减少运动阻力
16、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其目的主要是()
A、镇压义和团,铲除心腹之患 B、怕义和团阻止其投降
C、取悦侵略者以保住统治地位 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
17、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直接目的是()
A、占领上海威胁南京 B、在上海建立伪政权
C、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D、形成华北华东两路攻势
18、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根据地,实际上是()
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 B、收复失地
C、壮大人民力量      D、开辟新的战场
19、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实质上反映了()
A、作战方针的区别 B、战略战术的区别
C、认识水平的区别 D、阶级本质的区别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客观因素是()
A、中共的正确策略方针 B、英、美等国家的反对
C、其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D、民族矛盾的持续尖锐化
21.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使美国取得了侵华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从中可以
A.得到清政府的优惠政策
B.在其它国家势力范围自由发展商贸
C.依仗其经济实力占据更多中国市场
D.从此操纵清政府
22.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这主要表现在
①领土主权②军事主权③司法主权④关税主权⑤贸易主权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2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局势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影响,这其中包括
①台湾从此与祖国分离②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此由沿海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③直接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野心④中国东北成为沙俄与日本争夺的焦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4.《马关条约》签订后,某大国立即提出:“决不能容许日本占领南满,……如果有战争的必要,我们就坚决行动。”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中国的救星”,清政府“就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们的国界”,该大国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25.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实质表明
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B.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斗争纲领
C.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回答:(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特征?说明导致图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二,谈谈你的感受。
(3)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排日行动再发展下去,也许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需要哪些兵力,与关东军协商后由参谋部本部作战部提出计划。”
——引自1931年7月《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
材料二 “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为了这个目的,迅速开始行动,排除抵抗,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装。
 ——引自1931年9月24日《日本政府关开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
材料三 “九月十八日事件之发生,我方不外毅然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
           ——引自1932年8月25日《日本外相田康哉关于满洲问题的演说》
请回答:
(1)你认为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哪是真实的?哪是虚假的?为什么?
(2)关于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驳斥材料三的日本“出于正当防卫”的观点。
28.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某校拟举办一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请你参加活动,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该校设计的四个专题,请你写出应选择的图片。(注意:只写图片名称,无须画图)每个专题至少写2个。
一 日军全面侵华
二 日军在华暴行
三 国共合作,全面抗战
四 全民族的胜利
(2)小红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图片,小明同学认为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所以不能用国民党军队抗战的图片。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在图片选定后,学校要求以“民族魂”为题,写一段前言,以“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题写一段结束语。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拟订写作提纲(注意:内容简练,语言流利,至少要说明三个问题,并要有层次)
(4)当你完成这个活动,再一次参观这个图片展览后,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你写几句行动宣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C、4.C、5.B、6.C、7.C、8.D、9.D、10.C、11.B、12.B、13.C、14.C、15.C、16.C、17.C、18.B、19.D、20.D、21.C、22.D、23.B、24.D、25.C
二、材料解析题
26(1)特征:侵华日军对中国平民实施惨无人道的打屠杀。原因: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清军步步溃退,日军侵占旅顺。(2)感受:谭嗣同在诗中写道:“世上的事,没有什么能够抵消我的春愁,真想向着苍穹宇宙大哭一场啊。四万万同胞一起痛哭流涕,天底下哪里还是我们自己的华夏神州啊?”反映了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疯狂地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面临崩溃,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时的历史现实,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也可以作为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3)共同:甲午战争。影响:刺激了列强侵华野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27. (1)材料一是真实的,因为它是“九.一八”的事变前日本政府制订的“方案大纲”。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是虚假的,它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站在侵略者立场上为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辩护的材料。(2)材料二说日本“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材料三说日本“出于正当防卫”。(3)材料二说明“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制订好了发动“军事行动”侵略的“方案”和“计划”;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军队并未先进攻日军,是日军“先发制人”,“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器”。所以材料三中说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28.(1)《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日军侵入上海》、《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日军》等;《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和平居民》、《“万人坑”遗址》等;《八路军奔赴敌后》、《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作战》等;《日军举手投降》、《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等。(2)不正确;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抗战,粉碎了日本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或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3)前言:写明图展目的、内容、意义即可;结束语:围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明勿忘国耻、提高综合国力、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即可。(4)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敦促日本反省过去,教育后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珍惜生命等(言之有理即正确)。
旅顺大屠杀(共28张PPT)
请结合初中社会课思考:
泱泱大国,值得我们自豪的有什么……
古代
万里长城、地动仪、四大发明、
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两条主线:
1.侵略: 列强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反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
求得民族独立的斗争.
探究一:根据导语和学习建议思考:
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哪两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时限:1840年—1949年
半殖民地:
国家主权部分丧失
半 封 建:
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概念阐释:
探究二:看教材P26—29,列举列强侵华的史实
(战争、条约、侵华权益)
板块一:感知历史真实,激发民族情感
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权益:割地、赔款、口岸、关税、设厂、修路、开矿等
1842年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屈辱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赔、开、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法联合,首次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十一口开埠;割占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3、中法战争(1883—1885 年)
中国不败而败
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4、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割、赔、开、厂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日本侵略者在
旅顺对手无寸铁的
平民进行惨无人道
的大屠杀,全城2万
人被屠杀,只剩36人
收尸。
冰心的遗憾
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 “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5、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①政治贷款
②设厂开矿
③修建铁路
④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6、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1901年与英法德俄意奥比荷西美日11国签订《辛丑条约》赔、划、禁、拆、驻。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探究三:列强采取了哪些方式侵略中国?
这四种侵略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
共同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政治侵略
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项权益,破坏中国领土、司法等主权
经济侵略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
勒索赔款、设厂、筑路等。
文化侵略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探究四:
  结合列强通过战争、条约等手段攫取的侵略
权益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性?
(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总体角度思考)
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1)政治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地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2)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勒索巨额赔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4)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屠杀中国人民。
(3)思想文化上: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来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
总之,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由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
国家主权部分丧失
半 封 建:
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历史的沉沦)
(历史的进步)
探究五:根据以上对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分析,列强侵华
客观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建设性的影响吗?请具体说明?
有,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开始瓦解,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及附件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1840年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板块一小结:
牢记屈辱历史
不是为了记恨
是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
不是要血债血还
是为了以史为鉴开辟未来
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探究六:
结合19世纪中外历史的背景,分析列强侵华的原因。
  (列强为什么要侵华?列强为什么能侵华?)
板块二:探究历史原因,寻求救国之路
英 国
中 国
鸦片战争——背景
中国
英国
鸦片战争——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国 英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
手工作坊
落后的自然经济
机器生产
发达的商品经济
装备陈旧
船坚炮利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专制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1、列强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需求(市场、原料等)
2、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中国专制落后(国力衰微、危机重重)
列强为什么能侵略中国?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 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崛起才能赢得尊重
历史沙龙:
主题: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
为了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该做些什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