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复习课件+单元测试: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复习课件+单元测试: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6 21:24:49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I第九单元复习
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对英美苏的力量对比作过一个形象的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试想,两极格局下的西欧各国何曾不是一群“小毛驴”呢,当初一群“小毛驴”在政治上都唯美国“牛”首是瞻。如今欧盟的法德在伊拉克问题上发出了响亮、与美国不同的声音。
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I第八单元复习
线索归纳
要点精析
综合引导
讨论总结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背景:美苏战时同盟
战后对抗
冷战表现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确立欧亚阵营,民主改革
经互会
华约
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冷战阴影笼罩下,双方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欧洲——
亚洲——
美洲——
德国分裂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热战)
古巴导弹危机
强大的美国—美洲
衰弱的苏联—欧亚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变化
欧洲的联合—欧洲
日本的崛起—亚洲
不结盟运动—亚非
中国的振兴—亚洲
相对下降
迅速上升
实力情况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中的两个画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吗?
三、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东剧变与两极格局瓦解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军备竞赛拖垮经济
③改革者错误地进行政治改革
④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苏东剧变的原因:
2、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快
(1)什么是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具体表现。
例1.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在其瓦解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东欧的剧变
B.苏联的解体
C.美苏长期的争霸
D.第三世界的崛起
C
极 两极 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中的“极”的内涵:
①多极化中的“极”主要表现为
吸引力、影响力和作用力
②构成多极化中的“极”的载体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此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
A、扶植日本对抗西欧
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C、与苏联对日本的控制权
D、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
B
材料一 1948年美国《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输出的主要商品和经济计划,都必须由美国为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而设置的机构——经济合同署同意;……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的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马歇尔计划期间,美国为“援欧”(法、意、荷、比、卢等16国)拨款131亿多美元。
材料二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几乎所有西欧、拉美地区的政府,一再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地位便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战后初期,美国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达到了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材料三 从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4亿美元。1980年,日本的粗钢和汽车产量超过美国。1965年~1972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口增加了158%,而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3.4%,欧共体为33.7%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其影响
现象:日本和欧共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并占据了有利地位。
影响: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渐转变为美国、日本、西欧三极互相竞争的局面,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材料四 从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恢复邦交,……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撤出“北约”,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英国逐渐不再依赖美国
(3)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三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现象:日本和西欧各国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日本、西欧经济发展与美国差距缩小。
经过上述题目,你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认识
①促使国际格局变化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国家之间的斗争实质是什么的较量?
③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什么?
④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由什么决定的?
(3)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①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建立世界大帝国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目标和终极目的。
②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④国际经济关系是最基本活跃的因素,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政治的多极化是由经济的多极化决定的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力量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C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欧盟
日本
苏联
美国
世界各种力量新的分化组合
以近年的国际时事为依据,简述一超多强(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在多极化趋势下实力、国际角色以及外交战略,并预示二十年后他们的国际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____格局形成,_____开始
2、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______发展,资本主义世界______________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3、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苏东剧变,华约解散,______体系崩溃,两极格局终结
4、90年代至今,________的局面说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总体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局面
两极
冷战
多极化
美、日、西欧
雅尔塔
一超多强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更
美、苏两极争霸
多极化政治体系的出现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
斗争、制约
和平、发展
思考: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经济因素和国家的利益。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也有人认为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是经不起检验的。
你同意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观点吗?说说你同意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同别人交流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出兵伊拉克
日本为了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加大对外经济援助
经济大国
政治大国
参拜靖国神社
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平崛起
上海合作组织
2004年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双头鹰——俄罗斯
战略重点由偏重欧洲转向欧亚并重
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俄罗斯在今后许多年内不仅将继续是欧洲的能源供应国,而且将是全世界的能源供应国。俄罗斯目前正在实施一些旨在向印度、美国、日本和欧洲提供能源的一系列项目。
伊朗新一轮的核危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正酝酿对伊朗动武。
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的、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
美国——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结
欧盟——“经济巨人,政治矮子,军事侏儒”
欧洲一体化之惑
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欧洲一体化进程栽了三个大跟头:5月29日,有着欧洲进一步一体化“路线图”之称的欧盟宪法被法国人否决;6月1日,该宪法被荷兰人二度羞辱;6月17日,“预算外交”失败。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首相容克18日警告说:“欧盟已陷入了一场严重的危机之中。”
(3)从近期和长远看,多极化格局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赞同。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世界形成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但这一趋势正在遭遇美国“单极”图谋的阻碍和挑战。所以,多极化格局将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材料1 多极化格局与两极格局的根本区别,就是相互制约的力量不再是两个超级大国,而是多种政治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可能是21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在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即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届时,他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形成相对稳定的战略结构。
——引自《时政新说》
材料3 多极化作为历史前进方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继续发展,但多极化的趋势正在遭遇“一极”图谋的阻碍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的、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引自《时政新说》
材料2 多极化格局的特点:一是各战略格局力量对比相对平衡。当然,在多极格局形成之际,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极,但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减少。二是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将变得更加民主。重大的国际事务将不再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三是大国关系中将出现分歧和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主要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将是未来多极格局中大国关系的主流。
——引自《时政新说》
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多极化格局与两极格局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2概括多极化格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多极化格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根本区别:从美、苏两国主导世界变为多种政治力量的互相制约。促进因素:美苏两国力量的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壮大。
特点:①各战略格局力量对比相对平衡;②国际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将变得更加民主;③大国关系出现分歧与利益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主要目标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本章线索:
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争霸
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美苏实力下降,西欧、 日、中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一超多强专题九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即
A. 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维也纳体系
2 . 二战后初期,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是
A.苏联 B. 欧盟C.日本 D.中国
3 .发表铁幕演说,揭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是
A.杜鲁门 B.丘吉尔 C.马歇尔 D.张伯伦
4 .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保卫世界和平与美国安全 B.遏制共产主义 C.对苏联进行“冷战” D.复兴欧洲经济
5 .经互会存在了多少年?
A.40年 B.41年 C.42年 D.69年
6 .下列史实发生于1949年的是
①民主德国成立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朝鲜战争爆发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①③④
7. 朝鲜战争是
A.由北南双方内战引起 B.由美苏争夺朝鲜半岛的霸权引起
C.是苏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D.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局部战争
8.下列有关“冷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引发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B.造成国际局势一次次紧张
C.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D.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毫无进步作用
9 . 为欧洲的统一铺平政治道路的是
A.欧洲煤钢联营的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10 . 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是
A.戴高乐 B.阿登纳 C. 布莱尔D.施罗德
11 .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成立于1975年的是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议会 C.欧洲联盟 D.欧洲原子能联营
12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是在
A.1955年 B.1968年 C.1987年 D.1990年
13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是
A.美国 B. 欧盟C. 日本D.中国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A.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D.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是在
A.1949年 B.1971年 C.1978年 D.1979年
16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不包括
A. 铁托B.尼赫鲁 C.纳赛尔 D.周恩来
17.不结盟运动的主张不包括
A.国际关系民主化 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反对霸权主义 D.消极中立
18 . 东欧国家中,最早发生剧变的是
A.波兰 B.民主德国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19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标志着苏联
A.在欧洲构筑的政治体系崩溃B.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C.国家的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完全解体
20. 1999年,美国撇开联合国发动的战争是
A. 科索沃战争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波黑战争
21. 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的是
①《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②欧元正式启用③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④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完全摆脱了美国的状况A. ①②③④B.②③④C. ①②③D.②③
22.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结束后日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谋求成为政治大国B.谋求成为军事大国 C.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有向海外派兵的可能
23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面临的问题有①存在分裂危险②生产大幅下降③财政赤字严重④自然资源丰富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24. 未来世界经济的第四极指
A. 美国B.欧盟 C. 南美D.东亚
25.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存在几大力量中心 B.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1分,计21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世纪60年代,美国向北约看出建立“多边核力量”的计划,该计划规定:北约拥有核武器的美、英、法三国把各自的核军事力量都交给北约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上述计划因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法国不顾美国的阻挠,建立了不受北约指挥的独立核力量。
材料二:1958年以法国、西德为首成立了包括西欧6国参加的欧洲共同体组织。70年代又有英国等西欧4国加入,扩大后的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经济增长率也超过了美国,欧共体在60年代主要致力于“经济一体化”,统一各国关税,财政政策,70年代又加紧实行“政治一体化”,定期召开政府首脑会议,表示“欧洲要用一个声音在世界上说话”。
材料三: 1969年,尼克松任总统后声称:同西欧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坚决拒绝了国内一部分人从欧洲撤军的建议,还把越南战争后从亚洲撤出的军队调往欧洲。尼克松还声称,“美国继续对西欧施加支配性影响”,就会“自取失败”,美国应调整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同西欧国家“加强磋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回答:
①材料一中美国提出“美、英、法三国把各自的核军事力量都交给北约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目的是什么?说明其理由。(4分)
②结合材料一和二说明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同美国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4分)
③结合材料二和三说明尼克松政府为什么要加强在西欧的军事力量。(2分)
读下列材料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我们也不能低估我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鸿沟,也不能低估在利害关系方面和我们对世界事态的看法方面明显地存在的分歧。……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我们希望改善关系并不是利用中苏之间冲突的一种策略上的手法。我们认为那场冲突的加剧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无意站在哪一边。……
——摘自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①据材料分析尼克松阐述的改善中美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②据材料分析当时美国同中国、苏联之间有哪些重要分歧?(4分)
③中国同美国改善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分)
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7分,计29分。
28.美苏“冷战”有何影响?
29.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基本矛盾有哪些?(4分)这些矛盾的发展变化是如何推动两极格局解体的?(8分)在两极格局下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5分)
选择题
1. C 2. A 3. B 4. B 5. C 6. C 7. A 8. D 9. A 10. A 11. B 12. C 13. C 14. A 15. B 16. D 17. D 18. A 19. B 20. A 21. D 22. C 23. C 24. D 25. C
二.材料解析题
26.①目的是由美国控制英法两国的核军事力量。理由是:北约是美国控制的军事集团,英法的核力量交给北约指挥实际上就等于受美国控制。②西欧国家开始联合起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摆脱美国的控制。原因:西欧国家经济力量增强,同美国经济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③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趋势又危及美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美国加强在欧洲的军事力量,正是为了加紧控制西欧国家,加强它在争霸中的地位。
27.①没有中国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持久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亚洲的和平和稳定。②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对世界事态看法的分歧。③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三.问答题
28. 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但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冲击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29.(1)美苏矛盾: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西欧和日本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国家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在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冲击着两极格局。(每点3分)
(2)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二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战争狂人受到应有惩罚;二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和平;联合国对抑制战争、维护和平起了一定作用;第三世界兴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