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课件+教案: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课件+教案: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6 21:24:49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其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产生于夏朝。此后历经近四千年的演变,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清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这与社会发展史的分期基本一致。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请思考:什么是政治制度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性质、政治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利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自主学习:
阅读目一、目二回答:
1、中国早期的国家形成的
时间:
标志:
原因:
2、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早期国家?(可用国君代替其所处时代。)
距今约5000年
金属工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形成
农耕经济的进步
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早期国家?
(可用国君代替其所处时代。)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启---桀
汤---纣
武---幽


西周
材料一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
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国家?
(可用国君代替其所处时代。)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启---桀
汤---纣
武---幽


西周
“天下为公”
——禅让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国家?
(可用国君代替其所处时代。)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启---桀
汤---纣
武---幽


西周
“天下为公”
——禅让制
“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国家?
(可用国君代替其所处时代。)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启---桀
汤---纣
武---幽


西周
“天下为公”
——禅让制
“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分封制
地方上实行方
国制
西周的分封制
含义:
封邦建国
目的: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建立诸侯国,巩固周天子的统治
对象:
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
评价:
积极:
局限性:
西周的分封制
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
子权威
受封者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
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受封者的权利:
世袭爵位,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有设置
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的独立性,在自己
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宗法制示意图
西周的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实质:
核心:
等级:
作用:
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国家?
(可用国君代替其所处时代。)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启---桀
汤---纣
武---幽


西周
“天下为公”
——禅让制
“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分封制
地方上实行方
国制
宗法制
以礼乐文化来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等级制度
基础
基础
体现
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你认为这两项制度对西周王朝的统治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探究与思考:
这两项制度又会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宗法与分封
分析民间大量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参考有关书籍及网上资料,试写一篇小论文,阐明你的认识。
探究与思考:
宗法与分封
〖重点难点〗
1.西周的分封制:
又称封邦建国,即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宗法制
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3.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度,形成庞大的宗族网络。通过层层分封,构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维护了政权稳定和各级贵族的统治秩序。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
3、浓厚的专制色彩
4、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本课难点: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
概况、背景
二、夏商政治文化: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目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内容:对象、义务
发展历程:开始 推广 衰落
影响
2、宗法制:含义、特点、与分封制的关系、衰弱、影响
3、礼乐秩序:含义、目的、特点、实质、发展历程
四、春秋战国的政治制度;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五)小结:
1、几种重要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商政治制度 西周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六)随堂检测:
一、练一练: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B)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B)
A、夏民后裔 B 、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3、在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B)
A、设置官员 B、自称天子 C、建立武装 D、征派赋役
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D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二、考一考:
1、阅读下列材料: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请思考:上文反映出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 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参考:
1、变化:“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保护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诞生。
原因: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必然结果
2、(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