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课件+学案:3-1《太平天国运动》(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课件+学案:3-1《太平天国运动》(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6 21:24:49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材料2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 不足。”
材料3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巨额赔款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各地群众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阶级矛盾的激化
③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4
材料四: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理论基础
材料5
材料五: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由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
组织准备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1.金田起义1851
2.永安建制
3.天京定都1853
4.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5.天京变乱
6.后期防御战
7.天京陷落
——开始
——初建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与清对峙
——军事全盛
——由盛转衰
——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纲领文件
治国方案
土地分配问题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 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问题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不能。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主观上,该纲领具有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天朝天亩制度》评价:
(2)空想性 :平分土地的办法,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振兴太平天国
1.目的:
2.内容:
3.评价:
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经济: 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
外交: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
进步性:先进中国人最早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代表了农民的愿望,《资政新篇》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方向,两者为何都不能实现?
前者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并不切合实际。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后者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且迫于当时的形势,也无法实现。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1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材料2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战略上的失误。
(3)中外反对势力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
太平天国的主要功绩
太平天国的主要功绩
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结
15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其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十四年,历经十八个省份,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曾使无数英烈抱恨终天。它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和兴亡得失,尽管可任人评说,但其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惨痛教训,却永远值得后人警醒,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练习
1.(2005全国卷Ⅱ)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①西方基督教教义 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 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1997全国卷)《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A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C.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A.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B.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C.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D.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
A. 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
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B. 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战争
C .是一次反帝爱国农民革命战争
D .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洪秀全、洪仁玕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相像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和合作,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重要。
(二)重点难点: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资料卡片:
基督教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十六世纪中叶,公教又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陆续派生出一些脱离罗马公教的新教派,统称"新教",又称"抗罗宗"或"抗议宗",在中国称为"耶稣教"。所以,基督教是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Jesus)。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玛利亚未被迎娶前,圣灵降临在她身上,使她怀孕。约瑟一度想休了玛利亚,但受了天使的指示,仍把她娶了过来。耶稣三十岁时受了约翰的洗礼,又在旷野中经受了魔鬼撒旦的诱惑,这一切坚定了他对上帝的信念。此后,耶稣就率领彼得、约翰等门徒四处宣传福音。耶稣的传道引起了犹太贵族和祭司的恐慌,他们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把耶稣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但三天以后,耶稣复活,向门徒和群众显现神迹,要求他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宣讲福音。从此,信奉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圣经》中记述的都是上帝的启示,是基督教徒信仰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是永恒的真理。《圣经》分为《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耶稣对他的某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不同于犹太教的看法,并做出了解释说明,作为自己信仰的一个重要依据。《旧约》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历史书和杂集四类,共39卷,其中记录了天地起源、犹太人的来源和历史以及古代犹太人的文学作品。《新约》包括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历史书、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四类,共27卷,其中主要记述了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在《启示录》中,还记述了基督教对末日审判的预言。
基督教的教义比较复杂,各教派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但基本信仰还是得到各教派公认的。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在耶稣眼里,博爱分为两个方面: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节)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爱上帝是指在宗教生活方面要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基督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只承认上帝耶和华是最高的神,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也反对宗教生活上的繁文缛节和哗众取宠。"爱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它的要求是:人应该自我完善,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该忍耐、宽恕,要爱仇敌,并从爱仇敌进而反对暴力反抗。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达到博爱的最高境界--爱人如己。
基督教诞生至今已两千年,除了耶稣,还涌现了许多对基督教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彼得、约翰、雅各等十二门徒,保罗、巴拿巴等使徒,对基督教神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奥古斯丁,以及马丁.路德、闵采尔、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现在,基督教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教徒遍布四大洲。
三、自主学习:
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原因有哪些?列举1851—1856年太平天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2、试简述《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说明两者为什么都无法实施?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四、合作学习: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治国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学习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
材料二 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试分析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六、同步检测:
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有:
①阶级矛盾尖锐;②外国侵略的加深;③自然灾害;④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
A、使农民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B、使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 D、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3、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最突出的是
A、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新旧交替时代 B、提出了改革土地制度的平均主义纲领
C、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D、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4、《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能推动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5、阅读下面两幅图:
请回答:
(1)图一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反映了农民阶级什么愿望?能实现吗?
(2)图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纲领,其最鲜明的色彩是什么?在当时中国能实行吗?
七、相关链接:
① 罗尔纲著:《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
② 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③ 苏双碧著:《太平天国史综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④ 郭毅生著:《太平天国经济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⑤ 张一文著:《太平天国军事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原因:①列强的侵略;②清政府的盘剥;③自然灾害;④“拜上帝会”的成立
事件:①1851年的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军太平军,号“太平天国”。
②永安分封 初定政权: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③1853年 攻克武汉三镇,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④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
2、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产品的分配原则和方法。
《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等,发展资本主义。
无法实施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社会财富,是平均主义的空想,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争环境,不能推行。
3、转折点:1856年 “天京事变”
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合作学习:
1、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反映了他们要用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作法去振兴太平天国。
学习延伸:
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反对外国支持清政府,材料二说明太平天国主张同所有国家平等往来,反对鸦片输入,提倡正当贸易。
史料充分说明太平天国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来干涉、平等往来、同一切国家发展正当贸易的外交政策。
同步检测:
1、D 2、D 3、D 4、A
5、(1)主要内容是平均分配土地及产品。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社会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2)发展资本主义。不能实现: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与要求,缺乏实施的必要社会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