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
9.木兰诗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机杼(zhù)
朔气(shuò)
复唧唧(jī)
B.可汗(hán)
鞍鞯(jiān)
鸣溅溅(jiàn)
C.燕山(yàn)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
D.啾啾(chōu)
戎机(róng)
傍地走(bà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木兰当户织
当:担当
B.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C.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
D.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怎么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虽然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C.耶鲁大学毕业的秦飞,毅然决定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D.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说话锋芒毕露。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士们经过多年奋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为木兰)记最大的功,还有千百次的赏赐。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相互搀扶着走出外城迎接。
D.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译文: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
5.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一排比描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表现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敢报国的尚武精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对镜帖花黄。”这一部分写了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的场面,表现了木兰见到亲人时欢乐兴奋的心情。
6.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这个成语是
。
7.《木兰诗》是我国
时北方的一首
民歌,选自
代
编的《
》。它与《
》合称“乐府双璧”。
8.默写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
(2)“
,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3)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是“
,
”。
二、素能进阶
9.老师要求将《木兰诗》改编为课本剧,请把你的构思按要求写出来。
(1)剧中情节安排。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2)你觉得木兰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用成语表述)
(3)你还知道中外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女性人物?(至少写出三个)
三、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0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当户理红妆
(2)著我旧时裳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2.学校文学社举办“读名著,品经典”诗文朗诵会,要求主持人在每部作品朗诵前说一段主持词,请你结合人物性格和作品内容为《木兰诗》拟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主持词。(4分)
(2019·湖北黄冈市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3分)
【甲】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旦辞爷娘去(离开,辞行)
B.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C.市鞍马(集市)
D.木兰乃易男装(换)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归来见天子
见往事耳
B.木兰乃易男装
蒙乃始就学
C.长而益精
自以为大有所益
D.男子可为之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16.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17.【甲】文《木兰诗》中与【乙】文中“溯黄河,度黑山”相照应的句子是
。【乙】文的主旨句是
,并写出《木兰诗》中与之相似的句子:
。(3分)
(2019·湖北武汉市江夏区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8分)
步战
晋将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之险。契丹每当牧于营、平之间,陷新州,德威复取不克,奔归幽州。契丹围之二百日,城中危困。
李嗣源闻之,约李存勖【注】步骑七万,会于易州救之,乃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循涧而东。嗣源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先锋,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骑遮其前,将士失色;嗣源以百骑先进,免胄扬鞭,胡语谓契丹曰:“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因跃马奋,三入其阵,斩契丹首长一人。后军齐进,契丹兵却,晋兵始得出。李存勖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人持一枝以成寨。契丹环寨而过,寨中万弩齐发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伤者塞道。将至幽州,契丹列阵待之。存勖令步兵阵于后,戒勿先动,令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蔽天。契丹莫测其兵多少,因鼓入战。存勖乃趋后阵,起而乘之,契丹遂大败,席卷其众,自北山口遁去。俘斩其首级万计,遂解幽州之围。
【注】李存勖:五代后唐皇帝,称帝前号晋王。周德威、李嗣源均为其手下名将。
1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恃勇不修边备
恃:依仗
B.陷新州
陷:陷害
C.契丹兵却
却:退
D.令羸兵曳柴燃草而进
羸:体弱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B.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C.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D.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2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榆关失守后,契丹人便无所顾忌,甚至跑到营州和平州地界放牧。
B.李嗣源本来与李存勖约好在易州会合,但后来却擅自从易州领兵北上,在越过大房岭后再率兵东进。
C.李嗣源为了鼓舞士气,亲自率领一百名精锐士兵,摘掉头盔,三次冲入敌阵,还斩杀了敌军一名酋长。
D.
李存勖命令步兵绕到敌军身后埋伏,再布置疑兵扰乱敌军,然后伺机趁乱杀入敌军,解了幽州之围。
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契丹莫测其兵多少,因鼓入战。
9.
《木兰诗》答案与解析
1.A本题考查字音。B.“溅”应读jiān。C.“燕”应读
yān。
D.“啾”应读jiū。
2.
A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当”在此处应该是“对着”的意思。
3.D本题考查成语辨析应用的能力。D.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天花乱坠”。
4.B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B.句中“百千”是约数,表示很多,用来说明赏赐的财物多,而不是说赏赐的次数多。
5.C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表现了木兰的征战生活。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的性格,并非赞颂木兰的尚武精神。
6.扑朔迷离
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即可作答。
【答案】南北朝
乐府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8.【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按照题千要求,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准确判断所要填写的古诗文名句。
【答案】(1)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3)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知识拓展能力。
(1)情节,指作品中者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握课文结构,使用相同结构的语句作答即可。(2)表示女子杰出的词语即可。(3)要注意“中外史”一词。
【答案】(1)(示例)木兰从军
木兰征战
木兰辞官
木兰还乡
(2)(示例)巾帼英雄
(3)(示例)秋瑾、居里夫人、李清照。
10.【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本题,首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第(1)句的句意:对着门整理艳丽装束。“户”在句中是“门”的意思。第(2)句的句意:穿上我以前的裙子。结合语境,“著”是“穿”的意思。
【答案】(1)门(2)穿
11.【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第(1)句的重点词语是“策勋”“转”“强”。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强:有余。第(2)句的重点词语是“扑朔”“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答案】(1)(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12.【解析】本题考查主持词的拟写。解答本题,先要熟练掌握《木兰诗》的内容,再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本题有字数限定,因此要注意严格控制字数。主持词要具有吸引观众、创设情境、导入主题的作用,语言要准确生动。
【答案】(示例)下面我为大家推荐的是南北朝民歌《木兰诗》。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该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淳厚质朴、机敏活泼、关爱亲人又报效祖国的女英雄形象——木兰。
13.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C.“市”,不能理解为“集市”,结合语境,此处用作动词,“买”的意思。
14.B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B.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A.拜见/了解。C.更加/好处。D.结构助词,的/助词,无意义。
15.【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注意特殊句式等情况。(1)“戎机”,战事;“度”,越过。
(2)“凡”,共;“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数”应读shuò,屡次,多次。
【答案】(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多次建立功勋。
16.【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解答本题,应该先理解文意,然后根据相关词语的提示,结合语法结构来标出停顿。这句话意思是“正碰到可汗招兵,因为她父亲的名字也在军中的文书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的行列中”。“值可汗点兵”是一个事件,“因”表示解释,因此可在“因”前断开。“与”与后面的文字表明原因的另一个方面,因此“与”前也应断开。
【答案】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17.【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要先理解两文的大意,再结合题干作答。“溯黄河,度黑山”,其中有“黄河”“黑山”两个词语,而【甲】文中的“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有这样的词语,且表意相近,因此答案比较明确了。【乙】文的结尾句“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作者的结论,意为“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故可作为【乙】文主旨句。【甲】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即男女在做同一件事时,很难分辨性别,意思与【乙】文主旨句相似。
【答案】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参考译文】
【乙】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长大后技术更加精深。正碰到可汗招兵,因为她父亲的名字也在军中的文书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的行列中。(又)因为她的父亲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参军。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多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18.B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B.“陷”,攻破,攻克。
19.C
本题考查为文言语句断句。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你们没有理由地侵犯我国疆土,晋王命令我率领百万骑兵,直捣你们西楼老巢,灭掉你们契丹种族。据此可知应该在“场”“众”“楼”后面断开。
20.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李嗣源……擅自从易州领兵北上”错,李嗣源并没有擅自行动,而是“约李存勖步骑七万,会于易州救之”,他与李存勖会合后一起从易州向北进兵。
21.【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解答本题,需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连词成句,调整语序,做到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注意:“因”,按照;“鼓”,击鼓。
【答案】契丹兵无法测知晋军究竟多少,就按照击鼓信号进入战斗。
【参考译文】
晋王李存勋的大将周德威出任卢龙节度使时,由于自恃英勇作战,不重视修治边防守备,所以丢失了榆关这一险要关隘。契丹人经常到营州和平州之间割草放牧,并攻占了新州,周德威又去争夺却没有成功,败归幽州。契丹兵乘胜围困幽州长达二百天,使城中陷入危境。
晋将李嗣源听说这个消息后,便约李存勖率领七万步骑兵,会师于易州去援救周德威,(他们会合后)便从易州向北走,越过大房岭,沿着山涧向东前进。嗣源与其养子从珂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当走到山口之时,契丹以一万骑兵拦截在他们前面,晋军将士惊惧失色;李嗣源率领百名骑兵先行前进,(他)摘掉头盔扬起马鞭,用胡语对契丹人说:“你们没有理由地侵犯我国疆土,晋王命令我率领百万骑兵,直捣你们西楼老巢,灭掉你们契丹种族。”便乘势跃马奋击,三次冲入敌阵,斩杀一名契丹酋长。晋军后续部队乘势齐头并进,契丹兵向后败退,晋军这才得以出来。李存勖命令步兵砍伐树木设置鹿角阵,每人手持一枝结成营寨。契丹兵绕寨而过时,寨中万箭齐发射击他们,箭矢盖天遮日,契丹触箭而死伤的人马堵塞了道路。(当晋军)即将进至幽州时,契丹部队又列好阵势等待他们。李存勖命令把步兵部署在敌军背后,告诫他们不得先动,又令一些老弱残兵拖着树枝,点燃柴草前进,顿时烟尘漫空蔽日。契丹兵无法测知晋军究竟多少,就按照击鼓信号进入战斗。李存勖便奔向敌军阵后,乘机攻击,契丹军于是大败,(其首领)席卷其余众兵,从北山口逃去。(此战晋军)俘斩契丹军首级一万多,于是幽州的围困得以解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