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课件+学案: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历史课件+学案: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6 21:24:49

文档简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题 三 走向多极化 时间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表现所在,知道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4.畅想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所能赋予的平等、公正和安宁感。
重点难点 苏联解体的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一、美苏争锋——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新兴力量的崛起——出现多极化趋势;【课前预习】1、1991年,___________解体,___________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2、_____________的爆发,苏联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______________的签署,苏联完全解体;3、苏联解体后,美国以___________为后盾,以___________为依托,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4、1993年11月1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成立;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___________正式启用。5、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谋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6、1993年,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___________,以确保大国地位。7、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_______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8、当前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由_________向___________发展。三 走向多极化教学:一、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别了,雅尔塔”)1、东欧剧变;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在很短的时间内,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国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1)概况:结合教材147页的《东欧剧变示意图》;国家备注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了统一罗马尼亚流血冲突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2)原因:材料:(东欧剧变)……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的讲话根据材料,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危机(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外部原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推动了东欧各党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因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苏联解体;1)过程:时间事件备注1985戈氏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实质上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1991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1991.8《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要将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1991.8.19八一九事件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的质变1991.12.22《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2)原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直接原因(主要原因)B、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外部原因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1)标志着二战以来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各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拓展延伸】两极格局是如何演变的?特点时间表现形成战后初期-50年代中两大阵营对峙、对抗(冷战)演变50年代中期-80年代美苏争霸解体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一)多极化势力的加强;1、鼎足之势话西方;(美国、欧洲、日本)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①地位:综合国力世界第一;②表现:对外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欧洲一体化。①过程:欧洲联盟的成立;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②影响:这些举措,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①注重日美关系;②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③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④企图成为军事大国。【思考】基辛格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基本合理。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疑,但如果仅从经济上论,当今世界应当是美、西欧、日本三级之争,美国难以称大。2、走现低谷的俄罗斯;(俄罗斯)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重重困难——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2)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确保大国地位。①加强与欧盟的关系,但反对北约东扩;②车臣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对付分裂主义势力;③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国家的关系;④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3)普京总统的举措。①内容:改组政府、应对车臣问题、加强中央权力②作用:稳定了局面,在国际上,俄罗斯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3、风云际会看东方;(中国)1)第三世界的斗争。①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②中国人权问题上的斗争。③东亚经济形成世界经济的第四极。2)中国发挥的重要作用。①成为政治大国;②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③保持汇率稳定,制止亚洲金融危机恶化;【拓展延伸】有哪些因素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俄罗斯有政治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不足美国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日本经济大国国际影响力不足欧洲政治经济地位提高不能用同一声音说话中国综合实力增强仍是发展中国家(二)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三)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探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从中我们得到了哪些认识?①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②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③此次剧变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问题探究】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a.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世界战争的作用,现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到均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b.取决于世界大国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 【问题探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1)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由于战后40多年的两个超级大国、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的终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2)造成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两极格局瓦解后,民族矛盾的激化、地区冲突的加剧和霸权主义的横行,使天下并不太平。但是,这些冲突和动荡属于局部性质,不会导致过局势的全面紧张。3)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同时,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大国和国家联盟为了填补两极格局瓦解后遗留下的格局空间,争取构筑新格局的主导权或主动权,纷纷制定和实施各自新的国际战略,并为此展开竞争和角逐,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总结:1)苏联经济的衰落及其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2)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是世界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的主要标志;3)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注意点: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建立世界大帝国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目标和终极目的;注意点: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注意点: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主要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共32张PPT)
1、新兴力量有哪些?
2、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日本崛起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3、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
4、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2009年安徽高考试卷
20.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本课结构:(放到最后小结时候用)
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终结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剧:时间段,速度快;
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苏联解体:A解体为15各加盟共和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新兴力量的成长
美国(一超)
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第三世界
(多强)
三:影响:1、2、3、(课前提示)
雅尔塔体制:
核心:美苏两级格局
两极格局形成标志:
北约与华约建立(1955年)
  2009年11月9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有10万人当晚前往柏林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见证“多米诺柏林墙”倒塌。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90年代关于苏联的漫画
1991年12月25日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
(1)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有什么企图 对外推行什么政策 有何表现
◆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图,建立单极世界
◆霸权主义政策.
◆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
山姆大叔忙“坏”了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
(2)欧洲联盟成立
前身:欧洲共同体
欧盟的前身是什么
成立标志是什么
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的成立有何影响
成立:
①1991年欧洲共同体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②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标志欧盟正式成立
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性质: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影响:
欧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影响
◆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
◆对世界:促进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欧盟“总统” 范龙佩
(2004年数据)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a、加强日美关系
b、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
c、企图成为军事大国: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向海外派军;海陆空指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
影响:引起亚洲各国担忧和疑虑。


开赴伊拉克的日本自卫队
美国
欧盟
日本
2、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确保大国地位
①加强与欧盟的关系;②应对车臣问题;
③协调与独联体各国的关系;
④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谁不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苏联的过去,谁就没有头脑。”
2)普京总统的举措
①内容:改组政府.应对车臣问题. 加强中央权力;
②作用:稳定了政局,使俄罗斯走出了低谷;
3)有利条件:
军事文化大国、自然资源丰富、教育与科技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
影响:俄罗斯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俄罗斯围剿车臣非法武装
阅兵式上的俄罗斯战略导弹
(三)风云际会看东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活动的立足点是什么?他们进行了哪些活动和行动?
中国的地位与活动又有哪些?
立足点:用团结的力量来抵抗西方的压力,力争在国际事物和地区局势中发挥重要影响。
第三世界
的斗争
召开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支持中国在人权问题上
斗争取得胜利
东亚发展中国家正在形成
世界经济的第四极
中国
已成为政治大国
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
亚洲金融危机做出贡献。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建国六十周年阅兵
神七飞天
“天河一号” 超级计算机系统
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
奥巴马访华



欧盟
唯一的超级大国
国别 综合国力(2006年) 2005年GDP
排位 总量 经济力 科技力 军事力 资源力 排位 总量
(万亿美元)
美国 1 8639 1 1 1 1 1 14.5
日本 2 4986 2 2 5 4 2 4.7
法国 3 4319 5 3 4 6 6 2.0
英国 4 4188 4 4 3 5 4 2.2
德国 5 4139 3 5 6 7 3 2.7
中国 6 3119 6 7 7 3 5 2.1
俄罗斯 7 3092 7 6 2 2 13 0.7


(3)当今世界格局特点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从长远)



欧盟
  材料一 布什执政初期,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对朝鲜则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的遏制政策。“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日趋强硬,称朝鲜为“邪恶轴心”国家,并将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和军事打击的目标之列。
——胡明远《以朝核问题为视角探析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学理论》2009年第14期
  材料二
  材料一 1950年,美国纠集少数西方国家组成“联合国军” ,出兵干涉朝鲜内战。1953年,美国签署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材料二 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发动伊拉克战争,受到全世界的谴责。战前一再扬言要联合国“靠边站”的美国,后因深陷伊拉克战场主张联合国应在伊战后重建中发挥较大作用。
  材料三  60多年来,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共10次获颁诺贝尔和平奖。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获诺贝尔和平奖。目前,联合国有15个维和行动正在进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
联合国通过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决定
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进行表决
第三世界国家
俄罗斯
日本
欧盟
美国
劣势
优势
国家或地区
惟一的超级大国
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成员国:25个,还将继续扩大,使用统一货币,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
合作方面存在障碍
第二经济大国
发展速度下降,走政治大国,有许多牵制
军事大国
经济发展缓慢
总体实力增强,特别是中国持续高速发展
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本课结构:
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终结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剧:时间段,速度快;
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苏联解体:A解体为15各加盟共和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新兴力量的成长
美国(一超)
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第三世界
(多强)
三:影响:1、2、3、(课前提示)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如近代国际格局主要是以英国为霸主的欧洲中心格局。
◆本专题主要概述二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阶段:
①二战后初期,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②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逐步出现多极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局面;
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③20世纪80、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华约组织解散
C.经互会解散 D.苏联解体
解析:四项事件都能表明两极格局走向瓦解。但直到苏联解体,两极中的一极“倒塌”,两极格局才最终瓦解。另外,从时间来看,D项发生时间最晚。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发展趋势是
A.缓和与动荡并存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A、B两项是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特征,C项是当前国际格局的具体变现,三者均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格局进一步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