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罗兹·墨菲:《亚洲史》
《清明上河图》(局部)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一部分
——农业的发展
知识探究
1、农业的发展——)原因
从以下材料中,探究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一
材料二 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三 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原因②:北方战火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材料四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
原因③: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原因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较稳定
政策推
条件优
人口多
一、农业的发展
1.自然原因:南方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受战争影响较小,环境保持良好;
2.政治因素: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南方社会环境稳定;
3.经济因素:大量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4.政治倾向:宋朝统治者注重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1、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完成下表):
一、农业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耕获图》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扬场
入仓
看图识农事
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知识梳理
①耕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1、农业的发展——(2)表现
复种技术
秧马技术
知识梳理
②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1、农业的发展——(2)表现
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__________。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___________
占城稻
优良品种
新品种
产量高
宋朝是,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______
首位
粮仓丰
长江下游和__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出现“______熟,天下足”“______熟,
天下足”的谚语
太湖流域
苏湖
苏常
知识梳理
③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发展
1、农业的发展——(2)表现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产茶州县增加。
棉花种植区由_____________推进到______和川蜀一带。
茶树
广东、福建
江淮
棉花
第二部分
——手工业的兴盛
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完成下表):
二、手工业的兴盛
类别
发展成就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1、纺织业
(1)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二、手工业的兴盛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宋朝织机
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南宋时江南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等工具;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丝织品《山茶蛱蝶图》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2 .制瓷业
宋代五大名窑
河南 禹州
河南 宝丰
河南开封
浙江龙泉
河北曲阳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
②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给人美感。
瓷都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景德镇在东晋叫新平镇,北宋真宗时改名为景德镇。因当时镇里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派官员到镇里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汝窑是中国瓷器的巅峰,全球遗存的79件汝窑几乎全为世界大博物馆所藏。201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有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天价2.078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成交。
2015年6月6日,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以3.5亿港元的高价落槌,加上13%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3.955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6亿元)。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
区制造的海船,规模
大,设计科学,配备
了先进的指南针。
(1)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3 .造船业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罗盘针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宋代海船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设置水密隔舱、配备有指南针
规模宏大
设计科学、技术先进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北宋画家张择端留存仅见的北宋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城乡经济繁荣的生动写照。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开封城)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
第三部分
——商业贸易的繁荣
(1)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人口达百万。
1、城市与市镇的发展
表现: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
史料研读
材料一:《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制度,商业活动经营突破了“市”的空间限制,而广布于街道坊巷中。
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1.商业都市贸易
材料二:(开封城)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东京梦华录》卷三
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特点。
材料三:
西市
东市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
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城市布局: 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营业时间: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北宋东京城
城郊市镇与乡镇草市的兴盛
《货郎图》是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团扇绢本水墨淡设色画。李嵩创作过多幅货郎图,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堪萨斯州阿肯博物馆的尼尔逊美术馆及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货郎图》的规格是纵25.5cm,横70.4cm,其余的均为小幅。全图描绘了老货郎挑担将至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说明了宋代城镇集市贸易和商品交换的繁荣。
(3)纸币出现
①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
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②出现的时期、地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③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知识梳理
3、商业贸易繁荣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材料: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竟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以此观之,会子可谓通流。
——吴泳《鹤林集》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3. 纸币的产生
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会子的出现有何影响?
(2)影响: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图片展示古今支付方式的变迁,感知社会的发展
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激烈。商家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宣传自己的商号,有的还设立了商标。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标志
交子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地位政策: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
(2)海外贸易的区域对象: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宋朝出口货物包括丝绸、瓷器、糖、纺织品、茶叶、五金。
进口货物:象牙、珊瑚、玛瑙、珍珠、乳香、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几百种商品。
(3)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宋朝泉州市舶司遗址
国画《泉州市舶司图》
市舶司主要掌管接待各国贡使、招徕外商、检查出入港口的船只、征收货物商税等对外贸易事务,类似于今天的海关
(4)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
---宋高宗
1、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为海外贸易发展奠定基础。
2、从政府的政策来看,朝廷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积极支持商人开展对外贸易。
3、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使用,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第四部分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1)开始:唐朝末期
(2)结束:南宋
(3)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清明上河图
商业中心
制瓷中心
世界商港
纺织中心
苏湖粮仓
三、经济发展的结果: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表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最终完成
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
唐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
北宋至南宋时期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出现经济重心南移倾向
江南地区经济初步发展
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人口南迁
人口南迁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二)过程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政治方面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经济方面
1、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
2、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
自然方面
南方气候较北方好,自然条件优越
(三)原因
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3、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4)启示
1、发展不平衡性。
2、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3、多方位技术领先于世界。
4、外贸大发展,开放包容性强。
拓展:
宋代经济的特点:
本课小结
农 业 发 展
占城稻、棉花、茶树
手工业进步
蜀地和江浙丝绸、景德镇
商 业 繁 荣
临安、交子、市舶司
经济重心南移
北人南迁
气候适宜
相对安定
……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在我国古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宋朝时我国农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有( )
①手工业工场的出现 ②占城稻的引入与推广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④复种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随堂练习
B
2.南宋诗人陆游《春日小园杂赋》中写道:“自此年光应更好,日驱秧马听缫车。”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
D
3.北宋时期,福建地区的茶叶种植主要分布于建宁府和南剑州,至南宋末年扩大到福州、汀州,甚至泉州、漳州等地也有零星种植。可见,两宋时期福建茶叶( )
A. 销量大幅提高 B. 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C. 品质十分优良 D. 研制技术日趋成熟
4.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中记载南方某些地区盛产吉贝木,所织布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曰慢吉贝;狭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贝”。该史料记载的是宋朝的( )
A. 制瓷业 B. 纺织业 C. 造船业 D. 商业
B
B
5. 经济发展有诸多影响因素。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的因素有(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国家统一 ③南方相对稳定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6.(2019 昆明)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
A. 福州 B. 广州 C. 景德镇 D. 泉州
7.右图是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
13个密封的船舱,显示了宋朝造船技术的
先进。宋朝时期除了泉州以外,造船业
也相当发达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杭州 C. 苏州 D. 徐州
C
A
8.(2019 山西)《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达官贵人的需要
C. 城市商业的繁荣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9.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进步
C. 商业的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现代商业中刷卡或扫码支付已日益成为主流,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交子” C. “会子” D. 五铢钱
C
B
11.(2019 聊城)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材料表明“交子”( )
A. 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 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 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 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12.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反映宋朝( )
A. 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 江南地区的开发 D. 闭关锁国的危害
C
B
13.(2020 黔南州)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 南宋北方财富增长
B. 南宋中央集权加强
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南宋城市生活繁荣
C
二、综合题
14.江南经济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的一抹亮丽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6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了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
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 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例子。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北方少数民族迁移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较早,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宋夏议和。(任举一例即可)宋代经济发达(或:海外贸易兴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御用瓷器生产地;瓷窑数量众多;能工巧匠汇
聚,博采众长;瓷器产品精美,品种创新;产品远销海外;等等。
素养提升
自晚唐以来,江南经济区日渐崛起,至宋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太湖流域“上四一亩,收五六石”“虽其四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宋太祖即位之初便拟定“薄税敛”以奖掖商人,仁宗年间订立放松政府专卖品管制的“海行条法”,后南宋朝廷又重申此令。政府制定的各色税目,致使穷乡僻壤的农民也不得不入市。仕官之人则“纤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日取富足”。江南市镇不断兴起,“市井繁阜,商货幅辏”。
——摘编自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政策对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府放松管控,鼓励商业发展,制定相关的赋役制度,大大促进了
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