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B【分析】A
项,原文是“已经成为”而非“将成为”。C
项,津巴布韦的例子只能证明“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但不能证明是最佳药物。D
项,强加因果。
【参考答案】D【分析】A
项,材料一第四自然段。B
项,材料一第三自然段。C
项,材料二第三行。D
项,无法比较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上的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孰优孰劣。
【参考答案】A【分析】B、C、D
项均为中医药学对疾病的治疗,A
项为中医药学对疾病的预防。
【参考答案】①文章首先(第
1
段)列举中医单一药物对世界医学的贡献。②文章中间部分(第
2、3、4
段)列举中医理论对世界医学的贡献。③最后(第
5
段)总结全选段,表明作者的梦想。
【分析】每点
1
分,共
3
分。
【参考答案】不认同。①中医单一药物、中医理论对世界医学都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尤其是中医理论,从临床实践中来,又反过来知道着临床实践。②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
4
亿人次感染疟疾。而青蒿素推广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津巴布韦、夸祖鲁纳塔尔省等地,青蒿素确实起到了疗效,可见中医是可以治疗疾病的。③中医药不仅是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有不朽的贡献。
【分析】答“不认同”给
1
分,每则材料概括出一点,每点
1
分,分析合理即可,写全得
4
分。若
答“认同”,只得
1
分。
【参考答案】C【分析】第①处强调周朴园一听到面前的人是鲁侍萍,马上转变的态度,“忽然”
一词恰好突出人物的虚伪,排除
B、D
选项。第②处和第④处的区别在于第②处更强调鲁侍萍对自我命运的认识,更强调“悲”;面对周朴园她更强调“怨”。
【参考答案】D【分析】选段部分的戏剧冲突主要围绕周朴园和鲁侍萍展开,主要靠人物内在心理活动的紧张来掀起高潮的。
8.(1)【参考答案】鲁侍萍听到周朴园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分析】“内心痛苦”1
分,“对周朴园的不满”1
分。(2)【参考答案】周朴园认定鲁侍萍前来是有目的的,要么是为了认儿子,要么是为了勒索钱财而来。如果是勒索钱财,那肯定有同伙或指使者,这个人十有八九是鲁贵。【分析】“勒索钱财”或“认儿子”1
分,“鲁贵”1
分。
【参考答案】①周朴园对年轻时候的恋情难以忘怀,鲁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后又因他的遗弃而投河,他内心有负罪感。②他美化“死去”的鲁侍萍,正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③当鲁侍萍出现在眼前时,他觉得会影响到自己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及他之前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分析】每点
2
分,共
6
分。
【参考答案】C【分析】“臣闻之胡龁曰”翻译为“我听胡龁说”是一个完整的成分,中间不断开,排除
ABD
选项。另外“王见之,曰”中“见”和“曰”应该理解为“王见到了牵牛过堂下的人,
然后说”,故选
C。
【参考答案】A【分析】《孟子》是孟子和孟子的弟子所著的儒家著作。其他各项表述都正确。
【参考答案】B【分析】孟子重视“民”的力量,得“民”则无敌于天下,即“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所以“统治者”错。另外,齐宣王虽后面有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这并不意味着齐宣王对孟子的主张深以为然。
13.(1)【参考答案】仲尼这些人中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的人,因此后世没有传述下来,
我也不曾听说过这些事。【采分点】徒(类)、道(谈论、述说)、是以(因此)、臣未之闻也(句
(
高一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
第
1
页
(
共
4
页)
)
式为宾语前置)。(2)【参考答案】大王如果哀怜它没有罪却要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采分点】隐(哀怜)、而(表转折)、就(走向)、择(区别)。
14.【参考答案】①以“臣未之闻也”为托词避而不答;②以“无以,则王乎”岔开话题,谈论关于“王道”之事;③抓住对方心理,知道齐宣王的目的是统一天下,采用“求同”战术,以达到请君入瓮的目的。【分析】每点
2
分,共
6
分,采分点为“避而不答”“岔开话题”“抓住对方心理”。15.【参考答案】B【分析】A
项,“姹紫嫣红”让杜丽娘看到了青春的生命,“断井颓垣”让杜丽娘百感交集。C
项,开阔的春景不全是杜丽娘眼前所见之景,是其想象之景。D
项,尾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也代表了禁锢在封建闺房中千万女性的心愿,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自己青春的父母,而非“不欣赏自己青春年华”。
【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借乐景衬哀情),作者借“姹紫嫣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等美好景色衬托内心的寂寞苦闷、无限哀怨。②用典抒情,化用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的典故,以抒发虽有良辰美景,但无赏心乐事的伤感。(也可以写化用王勃《滕王阁》的典故,写杜丽娘想象中的春景,以突出自己无心赏春的伤感。)③直抒胸臆,尾句直抒胸臆,表面上是杜丽娘批评养在深闺中的自己居然不知道时光的可贵,太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实则代表了禁锢在封建闺房中千万女性的心愿,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自己青春的父母。【分析】每点
2
分,写出
3
点得满分。其中术语
1
分,分析
1
分,若写“对比”“衬托”“虚写”“想象”等手法只得分析分,不得术语分。
【参考答案】(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3)肝肺皆冰雪/表里俱澄澈【分析】每空
1
分,共
6
分。
【参考答案】C【分析】答案即选项。
【参考答案】A【分析】例句为比喻,将建筑比作文章;A
项,“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均为比喻;B
项,借代,盗跖、颜渊分别借代坏人、好人;C
项,反问;D
项,对比。
【参考答案】“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或者“它们都是中国建筑,
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的原因,就是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分析】修改出“之所以”与“……的原因”的重复(错因:语意重复),得
1
分;写出“遵循文法”“用词汇”(错因:搭配不当),得
1
分;调整“词汇”“文法”
顺序(错音:语序不当),得
1
分。共
3
分。
【参考答案】①却加速了博物馆与数字化的结合;②科技与博物馆融合将是发展趋势;③让传统文化实现新的绽放。【分析】第①处,体现前后复句的转折关系,1
分,突出数字化(科技)与博物馆的结合,1
分;第②处,写出“科技(数字化)”与“博物馆”,1
分,突出是“发展趋势”,
1
分;第③处,写出“传统文化(文化博物馆)”,1
分,写出“实现新的绽放(焕发生命力)”,
1
分。若单句有字数超过
15
个字的,单句-1
分。
【参考答案】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取“宫”字形。造型上方的海水托玉璧,取其珍如拱璧之意,
象征故宫博物院拥有并妥善保存
100
多万件珍贵文物。造型下方的两个“口”,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宫字下边不封口,寓意皇宫过去是封闭的,而今日的故宫博物院是开放的。【分析】点出“宫”字形,得
1
分;写出上方“海水”“玉璧”,得
1
分,写出其“珍如拱璧”的象征
意义,得
1
分;写出下方的口符合“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得
1
分;写出不封口,意味着故宫博
物院是开放的,得
1
分。共
5
分。其他点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比如:造型中的矩形与故宫格局最为相合,与玉璧构成“天圆地方”。
【试题分析】
本题是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包括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励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精神生活的追求,关注人生规划,关注健康问题(包括身体的、心理的、人格的、个性的),注重内心的探索与自我反省,促进自身发展,等等。
本体侧重于要求个体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电影《勇敢的心》所说的那句话“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死是每一个个体所必须面对的结局,第二层意思是只有创造远超于肉体意义的价值或精神价值才能算得上是真正地活过,
即生物意义上的死亡是必然,精神层面上活着才是我们要追求的。
紧接着试题明确了写作方向,一者,让考生思考短暂的人生里,我们可以做什么;二者,我们应该怎么样在短暂的人生里创造人生价值。这两个问题就是考生要核心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即整篇文章应该回答“我们究竟可以做什么?”“怎么活着才能活出人生价值?”这两个问题。
但写作不是漫无方向的,“或许我们可以从先秦诸子大家那里找到答案”一句又限定了写作方向,考生必须从先秦诸子大家入手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先秦诸子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然后根据写作需要,融入自己的文章之中。当然,对于高一考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但部编本下册第一单元中选择了孔子、孟子、庄子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考生提供写作材料:
儒家强调积极入世,他们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虽结局不可更改,但依旧“知其不可而为之”,
颇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感。道家强调“穷则独善其身”,以“无为”行“有为”,退而寻求内心的宁静,成就更好的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法家从统治者阶级提出“严刑峻法”
的理念,其本质是要人人有建功立业之心,建功立业,方能实现人生价值。墨家强调兼爱、非攻,
即平等地爱护每一个人,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和电影《摩登时代》中所说的“把智慧和快乐送给别人,留一颗孤独的心,独自面对黑暗”是一样的,即关爱他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纵横家强调知天命安人事、农家强调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名家强调建立逻辑锻造思想等等都可以归纳出相应的人生价值的途径。
从群体来看,在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哪一家都为了立大志,以自己的学说主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此,我们可以说“立大志”并为之孜孜不倦的努力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正因为有诸子百家,我们的文化才不会断流,他们以及后世文人的文化信仰才造就了共同的中国文化历史,因此,这也可以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之一。
考生可以挑选其中的一家,深入分析,也可以分述多家,然后归纳总结。
【评分标准】
第一档(55-60
分),深入分析先秦诸子所提倡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各个观念地相同点,
并有针对性地回答试题问题,体现考生地思辨能力和阅读积累素养,结构清晰,书写漂亮,语言具有启发性。
第二档(48-54
分),清晰阐释先秦诸子所提倡的人生观、价值观,能抓住一个观点深入分析或能找到多个观念之间的相同点,有针对性回答试题问题,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有一定的阅读积累,
结构清晰,书写工整,语言流畅。
第三档(43-47
分),能够结合先秦诸子所提倡的人生观、价值观,能主抓一个观点较为深刻的分析,有针对性回答试题问题,有一定地阅读积累,结构较为清晰,书写工整,语言流畅。
第四档(36-42
分),简单的罗列先秦诸子的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关联,但关联性不大,能回答试题问题,但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有偏差,结构不够清晰,内容不很充实,语言基本流畅。
第五档(21-35
分),偏题,或只是写先秦诸子的发展、理念等内容,和人生观、价值观无关,
或只是回答试题问题而抛开先秦诸子,没有体验和思考,泛泛而谈。
第六档(20
分以下),离题作文。完全属于套作、抄袭,或者自说自话,完全脱离体感,不涉及题目所给的材料内容。(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第
2
页
)
(
第
3
页
)
(
第
1
页
)
2020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题纸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8.(4分)
(1)(2分)
(2)(2分)
9.(6分)
13.(8分)
(1)(4分)
(2)(4分)
14.(6分)
)
(
16.(6分)
17.(6分)
(1)
(2)
(3)
20.(3分)
21.(6分)
①
②
③
22.(5分)
100
150
)
贴条形码区
缺考
(
准考证号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场号
座位号
注意事项:
(
1
A
B
C
D
10
A
B
C
D
19
A
B
C
D
2
A
B
C
D
11
A
B
C
D
3
A
B
C
D
12
A
B
C
D
6
A
B
C
D
15
A
B
C
D
7
A
B
C
D
18
A
B
C
D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且按正确填涂方式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
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5.(4分)
)
(
4.(3分)
)一.选择题(33分)
二.非选择题(57分)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作文题(60分)
▲200
▲400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600
▲800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1000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第
4
页
)
(
第
5
页
)
(
第
6
页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0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材料一:
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
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有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颇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国医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的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国医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疟疾,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
4
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
100
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病人死亡,只是因为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传统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问世,成为当之无愧的“救命药”。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
2000
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
2.4
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
150
万人因该疗
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津巴布韦自
2008
年开始推广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本世纪初,津
巴布韦疟疾患病率为
15
,到
2013
年这一比率已下降至
2.2
,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普及和推广在其中
(
高一语文学科
试题
第
1
页
(
共
8
页)
)
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中国的复方蒿甲醚使疟疾患病人数减少了
78
,死亡
人数下降了
88
;在西非的贝宁,当地民众都把中国医疗队给他们使用的这种疗效明显、价格便宜的中国药成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
(摘编自《屠呦呦传》)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
35
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有疗效,将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在中医实践中,用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非常少见,其主要的用药形式是复方用药,
即两种以上的药材合用。
自津巴布韦
2008
年开始使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后,其疟疾患病率大大降低,可见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最佳药物。
中医药作为非遗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中医是“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
的“名列榜首”的选项。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保健运动和使用某些活血中药的联合,有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B.活血化瘀作为中医的一个治则,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也适用于术后维护。
C.传统的抗疟疾药物虽对疟疾治疗有效,但价格昂贵,部分非洲病人无力购买。D.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上的价值远大于其文化价值。
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中医药学对疾病的治疗有贡献的一项是(3
分)
A.华佗曾用麝香、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B.粤港澳地区用复方土产草药煎熬成凉茶,以消除夏季暑气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C.白丁香(麻雀粪便中白的部分)常用于疝气,外用治目翳,痈疽疮疖,扁桃体炎。D.气虚自汗者常煎服糯稻根须以缓解症状,虚热不退者也常将它与沙参、麦冬同用。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3
分)
当今时代,有人认为中医是一门玄学而非科学,有人质疑中医的疗效是没有根据的,是对于陈规旧律。你认同这些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
6-9
小题。
片段一:
《雷雨》(节选)
曹禺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吗?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鲁侍萍
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
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
我派人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1)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片段二:
周朴园
(
①
)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2)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
②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
③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
④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级,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
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吗?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
依据剧情发展,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填入文中①-④处的舞台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忽然严厉地
②愤怨
③冷冷地
④悲愤
B.①冷冷地
②悲愤
③忽然严厉地
④愤怨
C.①忽然严厉地
②悲愤
③冷冷地
④愤怨
D.①冷冷地
②愤怨
③忽然严厉地
④悲愤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片段一中,周朴园说的五个“哦”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潜台词,还再现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做贼心虚的情态变化。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时先责问“你来干什么”,后又转了语气“你可以冷静点”,个性化语言勾画出周朴园的虚伪。
选段部分的戏剧冲突主要围绕周朴园和鲁侍萍展开,非常紧张,主要靠人物外在行为动作的紧张来掀起高潮的。
揣摩文中划线语句,分析人物语言所蕴含的内涵。(4
分)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2
分)
谁指使你来的?(2
分)
周朴园对“死去”的鲁侍萍和对眼前的鲁侍萍的态度截然不同,请结合《雷雨》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原因。(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B.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C.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D.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孟子》,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著的儒家著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宋代朱熹将其与
《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王,即行王道以统一天下,是儒家所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是仁政理想的最终指向,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与霸道相对。
衅钟,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就就要宰杀牲口,取其血涂钟行祭。
觳觫,原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后常用来借指牛,如唐朝诗人皎然《送顾处士歌》中的诗句“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齐宣王一见到孟子,就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其目的在于想和孟子探
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说明齐宣王有称霸的企图。
孟子认为行王道以统一天下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统治者只要做到安养民众,称王于天下,就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对此也深表赞同。
孟子抓住“以牛易羊”行为造成的百姓误解,阐明齐宣王的“不忍”之心不是吝啬而是“仁术”,且这种“不忍”之心是“保民而王”的基础。
孟子以“以牛易羊”这种齐宣王亲身经历的事情说服齐宣王,不仅有故事性,使文章生动形象,
而且也更有说服力,更易被齐宣王接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4
分)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4
分)
齐宣王问“霸道”之事,而孟子崇尚“王道”,就选文部分分析孟子是如何诱导齐宣王进入自己要谈的话题的?(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
15-16
题。
《游园》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一二两句中,“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让杜丽娘百感交集,而后者又使杜丽娘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三四两句中,“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她痛苦的心声,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第五至八句,详写杜丽娘眼前所见的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第九句,表面上是杜丽娘批评养在深闺中的自己居然不知道时光的可贵,太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实则批判了那些不欣赏自己青春年华的封建家长们。
请简要分析这首曲子的抒情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子路、曾白、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想要治理一个千乘之国,这个国家不仅夹在大国之间,还面临其他的困境:
,
。
“
,
”(杜甫《登岳阳楼》)一句描绘出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极其恢宏的气象。
张孝祥罢官北归,写下《念奴娇·过洞庭》。在万顷湖面上,他扣舷独啸,但他“
”
的胸怀,与洞庭月下“
”的气象交融,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运用的灵活性,能有极大的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
作点
zhuì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
bì,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
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文法”,遵循着中国建筑的“词汇”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字音以及注音字的字形正确的一项。(3
分)
A.fù
辍
壁
B.fú
辍
璧
C.fù
缀
壁
D.fú
缀
璧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B.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C.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D.吾力足以举白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材料一:
去年的疫情虽然阻断了许多人参观博物馆的脚步,①???????????????。数字技术为人们“云游”各类博物馆,体验各种文物提供了很好的选择。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美国记忆”
计划,到大英博物馆推出多媒体藏品查阅系统,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智慧国博”项目,到敦煌研究院打造“云游敦煌”小程序,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纷纷加快科技进程,以期更好地让游客“云游”,由是观之,②???????????????。
科
技
与
文
博
的
结
合
,
已
经
带
来
意
想
不
到
的
成
效
。
先
进
科
技
元
素
的
注
入
,
③
???????????????。以腾讯为例,这家以“科技+文化”为企业定位的公司,去年与故宫博物院深化战略合作,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包括
10
万件文物高清影像采集精修在内的故宫深度数字化探索,“数字故宫”小程序就是首个阶段性成果。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二: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①???????????????
②???????????????
③???????????????
王旭东(现故宫博物院院长)拟招聘志愿者负责故宫博物院讲解工作,请你以志愿者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院徽,要求条理清晰,不超过
150
字。(5
分)
????????????????????????????????????????????????
????????????????????????????????????????????????
????????????????????????????????????????????????
??????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诚如电影《勇敢的心》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那么,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究竟可以做什么?怎样活着才能活出人生价值?
请你结合先秦诸子大家的观点、主张、哲学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