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
教学理念;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八课向往中的一首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人声演唱版本是以海涅一首描写、歌颂美好爱情的为内容的艺术歌曲,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充满着幻想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以“爱”为创作的出发点,且都具有抒情性特点。结合本课歌曲特征,以该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以白雪公主的故事为背景的情境,让学生在浸润式的课堂主动学习、感受,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合作体验编创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歌曲的情绪、意境,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浪漫主义气息。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浸入式的感受、积累经验基础,展开想象的翅膀,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过程中体验、感受、编创、学习。
三、知识与技能:理解歌曲内涵,充满情感地演唱,在音乐的浸润中展开编创,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故事的推进,使学生能对不同版本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学生不同的听觉体验,能较为熟练地哼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在浸入式的音乐体验中,能较好的记住歌曲旋律,并紧扣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编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纱巾、矿泉水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律动导入
师:舞动的纱巾仿佛令我置身于德国的莱茵河畔。
1.用纱巾表现莱茵河河水流动的姿态(微波、小波浪、大波浪)
2.你是否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部新的音乐小电影《新白雪公主》。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以故事为引子,创设契合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氛围,在故事的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编创意识。
二、多元体验---学习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一)第一幕 《早安,晨之美》
师:宁静而美好的清晨,你们听,谁来了?青蛙迫不及待地加入歌唱的队伍,发出X XX X XX的叫声,河水潺潺流动,仿佛在等公主苏醒与她共舞,风亲吻窗前的风铃,叫醒了公主,公主站在阳台上放声歌唱。
1.公主的歌声
①师生共同创设“晨之美”的教学情境。
②随着女声独唱版《乘着歌声的翅膀》进行6拍子律动。
③听辨该版本唱段为女高音演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互动式的参与,更好融入教学氛围。在体验歌曲拍子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将课前的编创得以实施于课堂,让学生初步体验编创带来的成就感。最终将知识点落实在每个小环节中。
(二)第二幕 《樱花树下的神秘人》
师:远处樱花树下传来一段悦耳的音乐,召唤来了一群五彩的小鸟,你能听出小鸟的出现规律是什么吗?
1.在长笛演奏版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师按强弱规律“召唤”小鸟。
2.与小鸟共舞,生聆听长笛演奏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听辨长笛三个音区的音色。
低音区:音色浑厚、低沉。
中音区:清亮而柔和,有诉说之感。
高音区:音色通透尖亮,像小鸟的叫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6拍子的音乐特点,寓知识点于童趣中。第二次更换版本的聆听,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感受长笛的音色特点,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三个音区的音色特点。
师:神秘人在第三幕 《春之约》等着你们。
(三)第三幕 《春之约》
师:很快,公主收到一位叫做海涅的王子的来信,他说,当年在樱花树下用长笛回应你歌声的就是在下。
1.有感情朗读王子的来信。
2.生学习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第一段歌词。
3.春日的郊外(为故事片段演唱插曲)
设计意图:在浸润式的学习中,改变枯燥的朗读歌词的教学模式,以“拆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为影片片段唱插曲为基点,引导学生更好的熟悉歌曲旋律,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第四幕 《世纪婚礼》
师:公主与王子很快举行了世纪婚礼,我们一起去观礼吧。
1.观礼——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2.聆听小矮人的祝福
3.婚礼节目演出——《乘着歌声的翅膀》(主持人:小鸟、青蛙;舞台:河水、演员:部分学生与小矮人们)
设计意图: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结合小矮人形象,将童声合唱版《乘着歌声的翅膀》用更贴切的方式让学生心里共鸣。在情境中继续编创,将小鸟与青蛙的“主持词”用节奏形式表现出来,根据乐句引导“河水”舞台的流动,感受旋律的律动感。通过与小矮人共同演出巩固本环节的聆听体验,夯实基础。
四、课堂小结
1.回顾四幕电影所用的配乐版本。
2.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