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
期中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 放大,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米饭中有一种叫做 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 。?
3.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
4.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5.淀粉与碘酒会发生 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 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看到的范围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看到的范围 。?
7.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 。?
8.吃食物时,把食物磨碎属于 变化,此外,食物进入体内后还要经过许许多多的 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相应越大。
( )
2.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3.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 )
4.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
5.淀粉溶解于冷水,因此我们在制作“神秘信件”时,可以将淀粉用冷水化开,充分搅拌来制作。
( )
6.我们喝的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 )
7.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 )
8.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等是否发生了变化来辨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
9.铁锈是一种稀有金属,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 )
10.水烧开时,能看到壶嘴处向外冒出大量的“白汽”,这是化学变化。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2.使用显微镜时,如果镜面比较脏,应该用( )擦掉。
A.纸巾
B.手
C.擦镜纸
D.纱布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4.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②准备两个放大镜
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5.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A.10
B.16
C.4
6.下列古诗词中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一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
A.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8.下列气体中,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9.下列剪刀自述中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
B.能剪出各式服饰
C.我造型美观
D.我怕潮湿的空气,在那我更难看
10.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的速度最慢的是( )。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干燥、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12分)
物理变化
木条折弯
改变状态
淀粉与碘酒
发光发热
火柴燃烧
析出金属
刚打开的汽水
改变颜色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产生气体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改变形状
五、探究题(共31分)
1.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需要一定的技术,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简单说明图1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2分)?
(2)图2中的霉点是由
,?
说明了
。(4分)?
(3)如果在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另一端滴一滴清水,然后把这两滴液体连通起来,草履虫会聚集在 中,其原因是
。(4分)?
(4)草履虫的身体是由( )细胞构成的。(1分)
A.1个
B.多个
C.数百个
(5)草履虫能进行繁殖,其主要的繁殖方式是( )。(1分)
A.胎生繁殖
B.分裂生殖
C.有丝分裂
40944804133852.实验室新采购了一批实验试剂,在贴标签时,小明不小心将两种白色粉末的试剂标签弄混了。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鉴别这两种白色粉末:(8分)
(1)闻气味,均无特殊气味。
(2)分别取少量试剂加碘酒,A中产生蓝色物质,B中无明显现象产生。
(3)分别取少量试剂加白醋,A中无明显现象产生,B中混合产生大量气泡。
(4)①根据以上实验判断:A是 ,B是 。?
②B中加入白醋产生大量气泡,此时用手触摸烧杯的外壁,会感到 ,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烧着的火焰 ,经过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气体是 ,比空气 。?
③A中加碘酒产生蓝色物质,这属于 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3.下图所示是用于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组实验装置。(11分)
(1)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 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止 溶解到水中;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 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能很好地吸收空气中的 。(4分)?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 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 和 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3分)?[]
(3)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 和 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2分)?
(4)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请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方法:
?
。(2分)?
聪明泉(共5分)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在水中,蜡烛会
。?
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说明蜡烛燃烧是
。?
3.蜡烛燃烧过程中
(填“有”或“没有”)物理变化发生,如
?
。?
参考答案
期中测试
一、1.图像 厚 薄 2.淀粉 麦芽糖 3.细胞
4.罗伯特·胡克 列文虎克 5.化学 蓝
6.大 小 小 大 7.二氧化碳 8.物理 化学
二、1.× 解析: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小与镜片凸度有关。
2.× 解析: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
3.× 解析:有的晶体颗粒较大,肉眼可以观察到。
4.√ 5.× 6.× 7.√ 8.√ 9.× 10.×
三、1.A 2.C 3.B 4.C 5.C 6.D 7.B 8.B 9.D 10.D
四、
五、1.(1)用干草和鱼缸里的水或池塘水培养微生物 (2)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群集结而成的 微生物的繁殖需要大量营养
(3)培养液 培养液中有大量营养成分 (4)A (5)B
2.(4)①淀粉 小苏打 ②冰凉 熄灭 二氧化碳 重
③化学 产生了新的物质 3.(1)水 空气 空气 水蒸气 (2)甲 乙 丙 (3)空气 水 (4)①刷油漆;②铁制品用完后擦干放在干燥处(合理即可)
聪明泉、1.浮在水面上 2.水珠 化学变化
3.有 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