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检测卷B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检测卷B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9 20:3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单元检测卷B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丞相,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 D.杯酒释兵权
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包括(  )
①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②对考试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③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 ④参与考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脱离实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1553年葡萄牙侵略我国的史实,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B.骗取了澳门的管理权
C.迫使清政府割让澳门 D.获得了在澳门的司法权
4.阅读下面的人物名片,根据名片的内容可以确定此人物是(  )
人物名片
姓名:________  籍贯:中国
生活朝代:明朝  功绩:抗击倭寇
名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评价: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A.渥巴锡 B.郑成功
C.戚继光 D.玄奘
5.“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记载药物1 800多种,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16部62类,附方11 000多则,附图1 100多幅。”这本书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6.下图所示“明代科技”的思维导图中,错误的部分是(  )

7.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D.均田免赋
8.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A.驱逐殖民势力 B.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加强边疆管理 D.巩固海防
9.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英国侵略者 D.葡萄牙侵略者
10.《清顺治朝实录》载:“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六年以后……方准征收钱粮。”这一措施(  )
A.阻碍了清初农业的发展 B.导致清朝社会矛盾尖锐
C.推动了清初经济的发展 D.减轻全国农民徭役负担
11.明清时期晋商是与徽商齐名的地域性商人群体,晋商经营的票号取名颇有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所表达的思想理念不包括(  )
A.表达兴旺发达的愿望 B.表示和气生财的寓意
C.提出对外开放的口号 D.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
12.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秦朝推行郡县制 ②唐朝颁布“推恩令” ③元朝设立“厂卫”机构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些诗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其作者往往会蒙受牢狱之灾,甚至满门抄斩。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建立中央册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14.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5.“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的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被誉为‘国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它”是(  )
A.昆曲 B.秦腔 C.汉调 D.京剧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共55分)
16.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5分)


材料二 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3分)

材料三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四 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一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对哪一考试形式的评价。此时的考试内容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4分)



17.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耀眼的辉煌后,终于收尽了最后一抹余晖,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与回味。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民族关系】
材料一

明长城 承德外八庙
(1)两处建筑见证了明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可取?说明你的理由。(4分)


【思想文化】
材料二 明代八股文……注重的还是如何把封建制度发扬光大……其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更是不容低估。
材料三 盛世康乾,文祸频生,蔽日窒天……心寒!学术凋颜,致万马齐喑二百年。叹文人雅士,只穷考据;儒生学者,不法先贤。觇景空谈,闻风畏避,济世英才一夜残。当知也,若精神禁锢,国祚难延。
(2)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的主题,归纳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4分)(2)围绕“明清思想文化专制”的主题,归纳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的共同点。(4分)


【政治制度】
材料四 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3)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6分)


【科技文化】
材料五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总的特点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科技由发展转为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开始进入新阶段。
(4)哪一新的剧种的出现能证明明清时期“艺术繁荣”?(4分)


18.宋代与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经济影响深远。(19分)
材料一 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谚曰:“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二 (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谓之珠子市,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三

材料四 清朝前期的人口与耕地数量表(部分)

时期
人丁户口
耕地(含田地、山荡、畦地)
人均土地
顺治八年(1651年)
10 633 326
2 908 584顷61亩
28.29亩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23 312 236
6 631 132顷24亩
28.45亩
雍正十二年(1734年)
27 355 462
8 901 387顷24亩
32.21亩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208 095 790
7 414 495顷
3.56亩
—— 据《清实录》《清朝通典》等资料统计编制
(1)材料一是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取得较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4)从材料四的图表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4分)


(5)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 CDACB 6-10 DDBAC 11-15 CBDDD

非选择题(共三大题,共55分)
16.(1)明太祖。(1分)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2分)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分)
(2)军机处。(1分)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使皇权达到了顶峰。(2分)
(3)八股取士。(1分)“四书”“五经”。(2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2分)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1分)
(4)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4分)
17.(1)清朝修建外八庙的方式更可取。(2分)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民族关系的发展方面看,消极作用很大。(2分)
(2)①根本目的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人才;③都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3)①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②明太祖设立锦衣卫;③明成祖成立东厂;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明清各一点,每点3分)
(4)皮黄戏(或京剧)。(4分)
18.(1)农业重心南移。(2分)
(2)店铺林立;商业门类众多;贸易量大。(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3)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耕地不断开发,但是耕地开发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导致人均土地面积下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5)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进步,社会环境,政府重视和统治者重农惠农措施,对外开放和勇于创新等。(意思对即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