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30 11: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二)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节选自清代李渔《山茶》)
【注】①辄:就。②脱:脱落,凋谢。③荣:茂盛。④殆: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贯通)?
?
不蔓不枝(长出藤蔓)
B.香远益清(更加)?
?
亭亭净植(种植)
C.予谓菊(认为)?
?
花之君子者也(有德之人)
D.陶后鲜有闻(很少)?
??宜乎众矣(应当)
(2)把语段(一)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语段(一)中“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表现了陶渊明和周敦颐怎样的生活态度?
(4)语段(一)(二)描写莲和山茶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
?
?
?

②可以调素琴(?
?
?
?

③可爱者甚蕃(?
?
?
?

④亭亭净植(?
?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乙】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
②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____
③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_____
④其瓣如丝、如爪
其:_______________
⑤惟菊独盛
惟: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
②严霜既降,百花零落:_______________
(3)【甲】文写莲,【乙】文写菊,都写到了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的菊和牡丹,【乙】文中写的“百花”,分别有什么作用?
【甲】文: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
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A.亭亭净植?
?
?
?
?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
?
?
狱:案件
C.囚法不当死?
?
?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
?
?
?去:离开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
?
?
?名:_______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
?
?
?
??鸿:_________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
?
?
?
??调: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D.作者虽然身处陋室,物质生活艰难,但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
初,权谓吕蒙曰
B.香远益清?
?
?
?
?
?
?
?
?
?
?
?
?
自以为大有所益
C.同予者何人?
?
?
?
?
?
?
?
?
?
?
何陋之有
D.晋陶渊明独爱菊?
?
?
?
?
?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无丝竹之乱耳
B.自李唐来?
?
?
?
?
?
?
?
?
?
?公亦以此自矜
C.花之君子者也?
?
?
?
?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二石兽并沉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④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
?
鲜:少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D.宜乎众矣?
??宜:应当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下列关于【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和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B.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后一部分则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C.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正衬,用菊花作反衬,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D.文章语言骈散结合,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琅琅上口。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人物不与黑暗的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请结合两个语段内容具体分析。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下列画线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简述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和情操?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
??调:_________
③亭亭净植?
?
植:_________
④宜乎众矣?
??宜: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莲,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
?
?
?
?
?
?
?
?
?
?
?
?)?
②可以调素琴(?
?
?
?
?
?
?
?
?
?
?
?
?)?
③或陈于前(?
?
?
?
?
?
?
?
?
?
?
?
?)?
④妻子不觌(?
?
?
?
?
?
?
?
?
?
?
?
?)?
(2)选出与“乃引客就观之”中画线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而乱书围之
D.无丝竹之乱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4)两文都是以书屋为写作对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
1.
【答案】
(1)B
(2)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表现出陶渊明和周敦颐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4)共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语段(一)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莲花的君子品格;语段(二)用桂花和玉兰花易凋谢以及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解答】
(1)B项,“植”的意思是“竖立”。
(2)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表现出陶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独爱莲”,表达了周敦颐对洁身自好、不追求名利的君子之风的赞赏与追慕。
(4)结合内容可知,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从语段(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中可知,作者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了莲花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从语段(二)“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中可知,作者用桂花、玉兰花的容易凋谢和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了山茶花具有松柏风骨的特点。从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其它角度分析,合情合理亦可。
2.
【答案】
(1)①大,②调弄,③多,④竖立
(2)①这是简陋的居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4)《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解答】
(1)①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大。
②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③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④洁净地挺立。植:竖立。
(2)①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予:我。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意思是: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文章中以菊花正面衬托莲花的脱俗,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赞赏之情。
(4)【甲】文通过陋室表达作者的思想品德高尚,以及淡泊名利、豁达乐观的品格。【乙】文则采用衬托的手法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甲】文借陋室言志,【乙】文借莲花言志。
3.
【答案】
(1)①多,②生(长)藤蔓,③竖立,④它(的)(或“菊花”),⑤只
(2)①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寒冷的霜降落后,各种花都调谢了。
(3)外形,香气,品性
(4)【甲】文以菊和牡丹衬托莲的高洁。,【乙】文以百花衬托菊的耐寒。
【解答】
(1)①值得喜爱的有很多。蕃:多。
②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生(长)藤蔓。
③洁净地挺立。植:竖立。
④它的花瓣呈丝状或是瓜状。其:它(的)(或“菊花”)。
⑤只有菊花开的最为茂盛。惟:只。
(2)①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
②既:已经。零落:凋谢。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其瓣如丝、如爪”分别写了莲和菊的外形,“香远益清”“清香四溢”分别写了莲和菊的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分别写了莲和菊的品性。
(4)【甲】文运用衬托的手法,菊为正面衬托,牡丹为反面衬托,以菊和牡丹衬托莲的高洁。【乙】文写其他的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不怕寒冷,开的最为茂盛,以百花衬托菊的耐寒。
4.
【答案】
(1)C
(2)B
(3)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
(4)托物言志,和王逵争辩,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解答】
(1)C项,句意为: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法:依照法律。
(2)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指王逵。
B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C项,“以”:介词,由于/连词,表目的,来。
D项,“乃”: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故选B。
(3)①独:只。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②……也:判断句的标志。莫:没有。
(4)阅读【甲】文,通过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自己的节操,可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阅读【乙】文,从“敦颐独与之辩”中可知,还写了“和王逵争辩”这件事。从“老吏不如也”体现其富有才能,“敦颐独与之辩”体现其刚正不阿,“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体现其为官正直。
5.
【答案】
(1)①出名,有名,②大,③调弄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A
【解答】
(1)①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③句意: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2)①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陋:简陋。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
(3)A项,“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错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并未体现出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6.
【答案】
(1)C
(2)A
(3)C
(4)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解答】
(1)A项,动词,认为/动词,告诉,对……说;
B项,副词,更加/名词,益处;
C项,疑问代词,什么;
D项,动词,喜欢/名词,爱好。
故选C。
(2)A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介词,从/代词,指自己;
C项,与“也”连用,判断句的标志/代词,……的人;
D项,语气助词/兼词,于此,在那里。
故选A。
(3)C项,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①淤泥:河沟、池塘里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②爱:爱好。鲜:少。
7.
【答案】
(1)B
(2)我惟独喜欢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C
(4)【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莲自喻,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黑暗的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乙】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屈原与渔父的观点作对比,表现了屈原宁愿葬身鱼腹也不愿与黑暗的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解答】
(1)B项,句意:洁净地挺立。植:竖立。
(2)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3)C项,写菊花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
(4)【甲】文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乙】文中渔父提出,应该学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榜样,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屈原则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两个浅近、形象的比喻,说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二者相对比,突出了屈原宁愿葬身鱼腹也不愿与黑暗的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8.
【答案】
(1)①多,②横生藤蔓,③竖立,④少,⑤应当
(2)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②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4)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解答】
(1)①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②句意: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横生藤蔓。
③句意:洁净地挺立。植:竖立。
④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⑤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2)①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
②予:我。
(3)阅读文本可知,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文章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以菊花正面衬托莲花的脱俗,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使“爱莲”的主题得以加深。
(4)在本文中,作者先是描写了莲花高洁的形象,后又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通过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卓异出群之风范的描写,表明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以及对高尚情操的尊崇,也反射出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
9.
【答案】
(1)①出名,有名,②调弄,③竖立,④应当
(2)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惟吾德馨,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4)B
【解答】
(1)①句意为: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③句意为:洁净地挺立。植:竖立。
④句意为: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2)①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②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3)阅读文本,《陋室铭》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据此可知《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爱莲说》一文的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庸劣世态的憎恶,对高尚情操的崇奉。故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B项,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0.
【答案】
(1)①出名,有名,②调弄,③陈列,④妻子儿女
(2)C
(3)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窝吗!”
(4)【甲】书屋的特点是简陋,【乙】书屋的特点是书多。
【解答】
(1)①句意为: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③句意为:有的陈列在眼前。陈:陈列。
④句意为:妻子儿女都不相见。妻子:妻子儿女。
(2)例句,代词,指当时的情形。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代词,指“我”。
D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C。
(3)①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辄,就;所谓,名词结构,所说的。
(4)阅读文本可知,【甲】文中作者称自己的书屋为“陋室”,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陋。【乙】文中由“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可以看出,书屋的特点为书多。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