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六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第1课时.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线面垂直既承接了前面学习的线线垂直,又为后续研究面面垂直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线面垂直既是空间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拓展,又是垂直关系间转化的纽带。掌握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课标要求
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及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认识线面的位置关系,并抽象出线面垂直的定义.
②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根据教材结构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线平面垂直的定义以及判定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转化、猜想、确认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操作探究的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4、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
难点:发现并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5、学情分析
为了恰当地把握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必须切实地了解学生。首先学生已初步感知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还不够成熟,研究空间元素位置关系的思维脉络尚未完全成形。而学生的好奇心强,乐于探索,善于动手,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教法学法
上述教材和学生的困难所在决定了老师应该教什么,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怎么教。分析以上所有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了问题驱动式教学、教师启发引导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进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知识建构、学以致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并“以笔代线,以桌代面”实物演示空间中线面有哪些位置关系,并提出“你认为线面相交时哪一种位置关系比较特殊?”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建构
1、定义建构:
在定义建构上,我设置了三个环节
(1)分析实例,感知概念。
这里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蕴含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实例,使学生的头脑中初步感知线面垂直的概念。
(2)模拟实验,形成概念。
通过旗杆在太阳的照射下,影子随时间的变化,观察旗杆和影子的位置关系这一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分析线面垂直的本质所在,从而突出重点。模拟实验由两名学生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剖析定义,深化概念。
再通过词语辨析、反例验证的方式对定义进行剖析,加强学生对“关键词”的把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2、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探究与认知
(1)创设情境,寻求定理。那么学习了线面垂直的定义之后,“怎样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呢?用定义可不可行?”进而让学生发现障碍,这就有必要寻求一种更为简捷、可行的判断方法。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对判定定理的探究。
(2)动手操作,确认定理。
数学教育应当是数学知识再发现的教育。为此,我先借助长方体模型让学生猜想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再通过“折纸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确认判定定理。在折纸过程中,我紧扣判定定理中平面内、相交直线、都垂直这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设置问题:“怎么折?怎么展?怎么放?才能保证折痕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让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规范给出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从而突破难点。
(3)抓住本质,深化定理。
为了强调“两条相交直线”,我借用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化用到此定理中“线不在多,相交则行”。这样既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又体现了学科间的交融。然后,引导学生对定理的本质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学素养。
(三)学以致用
学习了线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那我们来用一用。我设置了“练一练”和“变一变”两个题目。体现了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交互应用,进一步渗透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的转化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解题就是问题转化。题目的设置注重基础性、多变性,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也为空间立体几何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在课堂尾声让学生自主总结,可请多位同学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有三:让学生在同学的回答中有个检验自己知识达成度的机会,让老师有个检查自己教学达成度的机会,也让一些独到的见解有一个发表的机会。同时也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阅读作业和书面作业的布置是希望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题的习惯。弹性作业的布置则为一部分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
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也不能忽视黑板的作用。好的板书和多媒体相得益彰。这是我的计划板书,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是否能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现结论。为此,我充分利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让评价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多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明,不足和欠缺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