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第二轮专题专题13-透镜与视觉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科学第二轮专题专题13-透镜与视觉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30 07: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专题13-透镜与视觉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后的光路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人是近视眼;需戴眼镜的镜片为乙??????????????????B.?该人是远视眼;需戴眼镜的镜片为乙
C.?该人是近视眼;需戴眼镜的镜片为丙??????????????????D.?该人是远视眼;需戴眼镜的镜片为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院消毒是利用红外线???????????????????????????????????????B.?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3.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4.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5.小科同学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
???)
A.?缩小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6.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
7.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B.?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D.?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
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
C.?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D.?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
9.如图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
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10.如图所示,可以表示近视眼发病原因和矫正办法的是(??

A.?③①?????????????????????????????????????B.?③④?????????????????????????????????????C.?②①?????????????????????????????????????D.?②④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凸透镜是L1,
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
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
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
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12.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3.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小丁首先在60cm处观察到像,如图甲;之后在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B.?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
5cm
C.?甲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
14.“停课不停学”,张同学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是放大的,小的一头是缩小的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技术角度:把拍照手机平放到作业本的上方,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15.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试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6.小刚是近视眼,爷爷是远视眼,如图所示为小刚家书桌上的两副眼镜,则(???
)
A.?甲眼镜是小刚的,乙眼镜是爷爷的?????????????????????????B.?乙眼镜是小刚的,甲眼镜是爷爷的
C.?两副眼镜都是小刚的???????????????????????????????????????????D.?两副眼镜都是爷爷的
17.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
A.????????????????????????????????????????B.?
C.???????????????????????????????D.?
二、填空题
18.小可和小轩使用相同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他们的实验器材摆放位置和间隔如图,他们的光具座紧挨着(图中未画出),凸透镜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奇怪的是,他们在光屏上看到了相同性质的像。
(1)光屏甲和乙上像的性质是________;
(2)利用蜡烛甲通过凸透镜甲成像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举一例)。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如图1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的实像。如果把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时发现,随着燃烧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移动。
(3)图2为装置的俯视图,蜡烛上A、B两点成的像分别对应于________两点。
20.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摄像时人或景物应在________焦距处。
21.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过度使用也会影响健康。
(1)青少年若长期用手机浏览文字、视频等相关信息,会使眼球的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图甲中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光刻机是制造手机芯片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当将掩膜向上移动时,此时若在晶圆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晶圆应向图乙中的________的方向移动(填字母)。
?
22.完成如图光路图。
三、实验探究题
23.?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1)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____?移动.
(2)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________?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________?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________?.
(3)
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
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
2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由于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矫正。
解答:由图可知,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是近视眼的特征;
近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如果要让成像在视网膜上,需要将光线发散些;
凹透镜对关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利用凹透镜进行纠正。
故答案为:C
2.
C
【解析】分析:(1)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可以使用红外线制成红外夜视仪和电视机的遥控器;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可以用来消毒、杀菌;(2)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3)平面镜既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4)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外时,成倒立、缩小到的实像.本题考查了声的利用、红外线的利用、平面镜的利用以及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解答:解:
A、医院消毒利用的是紫外线,故A错误;
B、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错误;
C、牙医为了看清牙齿的背部使用的平面镜就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又改变了光线的方向,故C正确;
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3.
B
【解析】解答: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2f>20cm>f,所以20cm>f>10cm。
故选B
分析: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凹透镜成正立的像;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4.
B
【解析】解答: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A错误;
B.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B正确;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C错误;
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D错误。
故选B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B
【解析】分析:(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可以成在光屏上;
(2)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解答:因为蜡烛的像可以成在墙壁上,所以成的是实像。因为烧瓶到墙壁的距离大于蜡烛到墙壁的距离,所以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
C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解答:由凸透镜的性质可知,凸透镜是会聚光线的,成像应该是在相对物体的下方,而现在成像在光屏的上方,说明物体太低或者凸透镜太高所致,所以可以将蜡烛上移或者凸透镜下移,还可以将光屏上移都可以使像成在中央;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7.
C
【解析】解答: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远离被观察物体,A不合题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处于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B不合题意;
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C正确,符合题意;
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成像与视网膜前,需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视力,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像特点: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物与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8.
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水透镜的应用;应该注意的是: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其它部分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1)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3)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即可判断;(4)凸透镜成实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像点,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凸透镜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所以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照射到像上的光线数量减少,像比原来变暗。
解答:A、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是,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
C、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且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
故选D
9.
D
【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
(3)根据小明的位置判断它在凸透镜中成像的特点和位置即可;
解答:因为小丽成正立的虚像,所以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故A正确不合题意;
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此时物距增大,那么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小丽距离凸透镜小于15cm,那么小明距离凸透镜大于185cm;因为小明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肯定成在一倍焦距以外,因此小丽看不到小明在凸透镜中的像,故C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
A
【解析】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为了使光线发散,交点后移到视网膜上,必须使用凹透镜矫正,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图③中,成像在视网膜前面,为近视眼;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因此①为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
B
【解析】解答:解:
(1)若凸透镜是L1

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该是f<v<2f,.而图中v=10cm,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当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A错误,B正确;
(2)若凸透镜是L2

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v=1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C错误;
(3)若凸透镜是L2

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而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此时v=2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2.
B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13.
B
【解析】分析:(1)平面镜的作用: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
也可以成像;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的像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当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的像在2倍焦距之外;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
,
光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像
,
但从物体的异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透镜越远,光屏上的像离透镜越近

解答: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A正确,不合题意;
B、甲由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
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5cm
,
B符合题意;
C、在甲图中小丁同学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正确,不合题意;
D、由乙图可以知道,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
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该虚像经平面镜又可以成与虚像等大的虚像,D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14.
C
【解析】分析:(1)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分析成像的大小变化。
解答:A.无论像大还是像小,但都是实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镜头远,故C正确;
D.像的亮度与物体的亮度有关,只有让作业受到光照的强度一致,才能使拍出的照片一样亮,故D错误。
故选C。
15.
A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太远了,所以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远视眼镜片.
故选A.
分析: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
②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
16.
B
【解析】解答:近视眼需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而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乙是近视眼镜,是小刚的;同样远视眼需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所以甲是远视眼镜,是爷爷的;
故选B。
分析:理解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
17.
B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等大,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左右相反,像和物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以平面镜为轴对称;(2)凸透镜成缩小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解答:A、图中物与像大小相等,左右一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不对称,A错误;
B、图中物与像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B正确;
C、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C选项中像正立了,所以C错误;
D、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应该在主光轴的下面,并且应该是倒立缩小的,而图中是放大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8.
(1)倒立缩小的实像
(2)放大镜
【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即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对成像的性质进行判断;
(2)对蜡烛甲在凸透镜甲中的成像特点进行推测,根据成像特点确定应用。
解答:(1)在小轩的实验中,物距大于像距,那么蜡烛乙肯定在凸透镜乙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甲的像的性质与乙相同,所以光屏甲和乙上像的性质是:
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小可的实验中,物距小于像距,如果成实像,肯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和题目描述不符,因此光屏甲上所成的像肯定是蜡烛乙的像。既然蜡烛甲不能成放大的实像,也不能成缩小的实像,那么它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19.
(1)倒立、放大;因为光路是可逆的
(2)上
(3)C、D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解答;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不但指形状上上下、左右颠倒,而且指像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运动的方向相反;
(3)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解答:(1)根据图1可知,因为像距大于物距,所以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把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原因是:光路是可逆的;
(2)实验时发现,随着燃烧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相当于蜡烛火焰向下运动;因为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3)A点比B点的物距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A点的像距比B点的像距小,即它们的像点分别对应于C、D。
20.
凸;倒立;实像;大于二倍
【解析】解答: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摄像时人或景物应在大于二倍焦距处。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1.
(1)②
(2)a
【解析】分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据此分析即可;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1)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因此图甲中可以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的是②;
(2)根据乙图可知,掩膜相当于物体,晶圆相当于光屏,如果掩膜向上移动,那么相当于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像距减小,即晶圆向图乙中的a方向移动。
22.
如图:
?
【解析】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过焦点;
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如下图所示:
?
三、实验探究题
23.
(1)较暗;上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解析】解答:解:
(1)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
(2)①由数据知,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当物距为15cm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像距为30cm,此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实际应用是放大镜;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由于凸透镜折射光线的数量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4)
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改变凸透镜与地面间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如果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
置.
故答案为:
(1)较暗;上;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前后光线相差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蜡烛的像越明显;理解倒立实像的含义,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运动,则像向上运动;
(2)当物距大于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在焦点以内时,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所以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折射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24.
(1)会聚;11.0
(2)像距
?
?
??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
【解析】分析:(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物距、像距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会聚的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厘米。
(2)在测量过程中,要移动光屏位置,使上面的像最清晰时位置,可能在确定像的位置时会不太准确,造成误差较大。
故答案为:(1)会聚
?
??11.0
(2)像距;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